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9-04-04 03:23游明鸿刘金平季晓菲
草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混播条播干草

苟 蓉,游明鸿,刘金平,雷 雄,季晓菲

(1.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建设高产优质的栽培草地,是缓解川西北牧区草饲料供给周期性失衡、家畜“冬瘦春乏”、过度放牧、防雪抗灾等问题的必由之路。由于受高海拔、低积温、短生长期等自然条件和交通、人力、物力等经营条件的限制[1],加之因传统生产模式、科技人才不足、实用技术缺乏的影响[2],川西北牧区栽培草地面积较少,牧草产业规模较小,草产品较单一,且对畜牧业的贡献较低,加大栽培草地建设技术研发,对保护草地资源和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燕麦(Avena sativa)是高寒牧区主栽牧草之一,具有生长快速、产量和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优点,近年来针对川西北气候特点,进行了燕麦引种品比[3]、栽培措施和加工利用[4-5]等研究,为建设燕麦栽培草地和提高草地经济产量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但燕麦植株较高、蛋白含量较低,混播豆科可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草地产量、改善饲草品质、降低病虫害和土壤侵蚀等风险。

目前川西北地区常采用撒播、条播等种植方式,建立燕麦与毛苕子(Vicia villosa)、箭筈豌豆(V.sativa)等一年生豆科牧草混播栽培草地,由于缺乏对混播草地组成结构、株丛密度、生物量累积分布的科学分析,因此,播种方式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品质有何影响,适合该区气候条件的播种方式均尚无定论。为此,以川西北地区表现优异的“梦龙”燕麦 (A. sativa‘Magnum')和“兰箭 3 号”箭筈豌豆 (V. sativa‘Lanjian No.3')为材料,设置不同播种方式,分析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分蘖(枝)、生物量结构,研究播种方式对混播草地鲜草和干草产量、饲草品质及能量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川西北高原气候特点的禾豆混播草地的播种方式,为解决饲草产量低、饲草品质差、草产品缺乏等实际问题及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二农场,为大陆性高原温带季风气候,102°32′ E,32°46′ N,海拔 3 497 m,年均气温 1.1 ℃,极端高温 23.5 ℃,极端低温-33.8 ℃,年降水量738 mm,相对湿度71%,≥ 10 ℃ 年积温 865 ℃·d。土壤为草甸土,0-20 cm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为276.1、10.2、131.2 mg·kg-1,有机碳含量 11.13%,pH 5.91。

1.2 试验设计

于 2017年 5月 5日 , 施 基 肥 (150 kg·hm-2复合肥)平整后,按随机区组设计(区组间距1 m,小区面积 3 m × 5 m,小区间距 0.5 m)划定小区播种,设置混合撒播 (SB)、20 cm同行条播 (TT1)、30 cm 同行条播 (TT2)、20 cm 间行条播 (JT1)、30 cm间行条播(JT2)5种播种方式,播种量均为燕麦120 kg·hm-2+ 箭筈豌豆 22.5 kg·hm-2,3 次重复。播种后仅进行除杂等常规管理。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株高:于8月24日,燕麦处于灌浆期,箭筈豌豆处于花末期,每小区随机20次测定燕麦和箭筈豌豆的自然高度。

分蘖(枝)数和生物量分配:每小区随机选燕麦和箭筈豌豆各10 株,挖取除杂后,测定分蘖(枝)数、分离根、茎、叶称重,105 ℃下烘干,计算生物量结构。

密度和草产量:每小区随机选取1 m2(行距20 cm的 取 5.33 m,行距 30 cm 的 取 3.67 m 样 段)齐 地 刈割,分离燕麦和箭筈豌豆,测定枝条数(密度)后,称重 (燕麦和箭筈豌豆鲜草产量),然后在105 ℃条件下烘干,测定干草产量,3次重复。

营养价值[6-7]:每小区随机取燕麦和箭筈豌豆混合鲜草样2 kg,同种播种方式草样混合烘干后,打成约 1 kg 草粉,测定粗蛋白 [crude protein (CP),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粗纤维 [coarse fiber (CF),酸碱洗涤法 ]、粗脂肪 [ether extract (EE),乙醚浸提法 ]、粗灰分 [coarse ash (CA),直接灰化法 ]、无氮浸出物 [nitrogen free extract (NFE),含量差减法 ]。

1 kg干物质能量[8-9]:依据每小区牧草的营养价值,按如下公式计算总能 (gathered energy, GE)、可消化养分总量 (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s, TDN)、消化能(tigestive energy, DE)、代谢能 (metabolic energy, ME)。

GE = (CP × 23.86 + EE × 39.36 + CF × 17.58 + NFE ×17.58)/100;

TDN = CP + CF + NFE + 2.25 × EE;

DE = [TDN/(100 × 1 000)] × 4 409 × 4.184;

ME = [TDN/(100 × 1 000)] × 3 616 × 4.184。

草地能量产量:依据每小区1 kg干物质能量和干草产量乘积,计算单位面积草地的总能、可消化养分总量、消化能、代谢能。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方差分析(GLM)和多重比较(SNK),并用Duncan法对各参数进行0.05水平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方式对混播草地株高和密度影响

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表 1),JT1和 JT2下箭筈豌豆和燕麦株高均显著低于 SB、TT1、TT2,两种草的株高在SB和TT间差异较小(P>0.05)。播种方式对单株分蘖 (枝)能力有极显著影响 (P<0.01),SB 下燕麦分蘖和箭筈豌豆分枝数显著低于条播,同行条播下箭筈豌豆分枝数显著大于SB而小于间行条播,JT2下燕麦分蘖和箭筈豌豆分枝数均为最大值。

播种方式对草地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撒播下燕麦密度和箭筈豌豆密度及总密度显著低于条播,TT1草地密度显著大于TT2。草地总密度和燕麦密度在TT1下达最大值,而箭筈豌豆密度在TT2达最大。燕麦密度和箭筈豌豆密度在TT2和JT1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草地总密度无 显著差异(P>0.05)。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株高和密度影响大于箭筈豌豆,对箭筈豌豆分枝能力影响大于对燕麦分蘖能力。播种方式对草地密度影响最大,分蘖(枝)数次之,株高较小。

表 1 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株高和分蘖(枝)数及密度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sowing method on plant height, tillering and density of Avena sativa and Vicia sativa

?

2.2 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生物量结构的影响

播种方式对两种植物单株生物量有影响(P<0.05)(表2),TT2下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SB下单株生物量仅为TT2的57.59%和40.98%。30 cm行距同行或间行条播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大于20 cm行距 (P<0.05)。

播种方式对两种植物单株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SB下燕麦的根分配大于其他播种方式,而叶分配显著小于其他播种方式(P<0.05),箭筈豌豆根和叶分配均小于其他播种方式(P<0.05)。间行条播下燕麦的根和茎分配低于撒播和同行条播,而叶分配大于撒播和同行条播(P<0.05)。箭筈豌豆叶分配在TT1下最大,茎分配最低。

方差分析表明,箭筈豌豆单株生物量比燕麦更易受播种方式影响。播种方式对燕麦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表现为叶分配>根分配>茎分配,对箭筈豌豆影响表现为叶分配>茎分配>根分配。

2.3 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产量的影响

播种方式对草地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 (P<0.05) (表 3)。SB 下燕麦鲜草和干草产量大于其他播种方式,而箭筈豌豆的产量显著小于其他播种方式(P<0.05),草地鲜草总产量达最大值。燕麦产量在同行播种下高于间行播种(P<0.05),20和30 cm行距间差异较小。箭筈豌豆产量在同行播种下低于间行播种 (P<0.05),30 cm 行距比 20 cm行距显著增加了箭筈豌豆产量P<0.05)。JT2下箭筈豌豆产量大于其他播种方式,是SB下的5.7倍,比同行播种增产约50%,但因燕麦产量显著降低,使草地总产量最低。TT1下燕麦和箭筈豌豆均有较高的鲜草和干草产量,草地干草总产量达最大值。

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箭筈豌豆比燕麦产量更易受播种方式影响。播种方式对草地产量的影响顺序表现为箭筈豌豆干草产量 >草地干草总产量>箭筈豌豆鲜草产量>燕麦干草产量>草地鲜草总产量>燕麦鲜草产量。

2.4 播种方式对干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播种方式对混播草地干草的CP、CF、EE和NFE 含量有显著影响 (P<0.05)(表 4),对 CA 影响较小(P>0.05)。SB下干草的C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 (P>0.05);而 CP、EE 和 NFE 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播种方式 (P>0.05)。JT2下 CP、EE 和NFE含量最大,CF最小。间行条播下干草CP含量显著大于撒播和同行条播(P<0.05),而CF含量小于撒播和同行条播。TT2比TT1可显著增加干草的NFE、EE含量,减少CF含量。

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方式对营养成分受的影响大小表现为 CF>NFE>CP>EE>CA。

2.5 播种方式对草地能量产量的影响

播种方式显著影响1 kg干物质的TDN、DE和ME 值 (P<0.05)(表 5),而播种方式对 1 kg 干物质的 GE 值几无影响 (P>0.05)。TT1下 1 kg 干物质的GE、TDN、DE和ME值均达最大值,JT1下TDN、DE和ME值最低。

播种方式极显著影响混播草地的能量产量(P<0.01) (表5)。同行条播下草地总能量产量大于间行条播,TT1下混播草地的GE、TDN、DE和ME值均大于其他播种方式,JT1下能量产量最低,仅为TT1产量的83%。

1 kg干物质的能量受播种方式影响表现为ME >TDN>DE>GE,能量产量受播种方式影响表现为DE>ME>TDN>GE。

3 讨论

3.1 播种方式对混播草地产量的影响

播种方式改变群落密度、同种个体距离、邻株种类和大小的同时,限制了植株可利用的水、肥、气、热、光照、空间等生态因子[10],种内和种间竞争影响了两种植物的株高、分蘖(枝)数和密度。单株生物量可反映植物的适合度[11]和物质能量累积能力[12-13],分蘖数、株高是决定禾本科饲草单株生物量的主要因子[14],撒播和同行条播利于增加株高,间行条播利于增大分蘖(枝)数,使不同播种方式下单株生物量表现出显著差异。生物量优先向可减缓或克服限制因子的构件分配[15-16],播种方式对茎叶分配和根分配的影响,是决定单株可收获地上产量差异的关键。

表4 播g m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播草地干草ay 营nu 养成分的影响Ta ble 4 Effect of sow in种ethod on A vena sativa and混Vicia sativa h trient con tent in m ix ed grasslan d播种方式Sowing meth od粗蛋白Crude protein/%纤维Co粗arse fiber/%粗脂肪Ether extract/%粗灰分Coarse ash/%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 tract/%SB 9.46 ± 0.26d 50.9 2 ± 1.81a 1.87 ± 0.34 c 7.23 ± 0.07 a 27.54 ± 2.31d TT1 10.21 ± 0.25c 48.6 3 ± 2.14b 1.92 ± 0.35 c 7.25 ± 0.18 a 30.34 ± 2.08c TT2 11.44 ± 0.54b 42.3 8 ± 0.87c 2.01 ± 0.27 b 7.25 ± 0.08 a 32.17 ± 2.11b JT1 12.27 ± 0.61a 40.1 2 ± 1.27d 2.05 ± 0.22 b 7.24 ± 0.11 a 32.43 ± 1.81b JT2 12.51 ± 1.12a 38.4 9 ± 0.61e 2.12 ± 0.08 a 7.26 ± 0.12 a 36.82 ± 1.33a F 5.31 12.08 4.29 1.83 9.51 P<0.001<0.001<0.001 0.078<0.001 CP, Crude protein; CF, Co arse fiber; EE, Ether extract; CA, Co arse ash; NF E, Nitrogen free extract. 表5 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筈豆混播地量产an 量d V 的响Ta ble 5 Effect o f sow in g m ethod on energy p箭rodu豌ction of A草vena能sativa影icia sativa m ixed grasslan d播So种式方wing method 1 kg干质的能量Energy of 1kg物 dry matter/(MJ·kg-1)能量产量Energy production/(MJ·hm-2)总能GE可消化TD养总量分N消能化DE代能谢ME总能GE可消化TD养总量分N消能化DE代能谢ME SB 16.7 9 ± 0.64a 92.12 ± 1.08a 16.99 ± 1.08 ab 13.94 ± 0.39a 206 97 2.00 ± 212.34 b 1 135 90 4.68 ± 602.11b 209 543.21 ± 502.36b171 85 4.93 ± 478.35b TT1 17.0 7 ± 0.54a 93.50 ± 1.12a 17.25 ± 0.82 a 14.15 ± 0.34a 219 51 2.12 ± 642.11 a1 202 03 1.17 ± 186.35a 221 741.84 ± 478.64a181 85 9.54 ± 369.56a TT2 16.6 3 ± 0.38a 90.51 ± 2.41ab 16.69 ± 0.48 b 13.69 ± 0.42b 190 17 2.84 ± 435.28 c1 035 26 9.81 ± 532.24c 190 978.83 ± 613.57c156 62 9.54 ± 368.79c JT1 16.4 9 ± 0.61a 89.43 ± 1.47b 16.50 ± 0.69 b 13.53 ± 0.21b 183 13 3.60 ± 248.67 d 993 28 6.15 ± 228.52d 183 234.13 ± 612.84e150 27 7.73 ± 546.38d JT2 17.0 6 ± 0.27a 92.59 ± 3.06a 17.08 ± 0.47 a 14.01 ± 0.09a 187 68 7.40 ± 487.54 d 1 018 70 9.66 ± 325.52c 187 923.94 ± 652.24d154 12 4.13 ± 476.34c F 1.36 3.61 3.53 3.85 12.2 7 49.7 8 68.5 4 51.65 P 0.08 4 0.047 0.038 0.016<0.001<0.001<0.001<0.0 01 GE, gath ered en ergy; TD N, to tal digestib le nutrients; DE, digestiv e energy; ME, metabolic energy.

播种方式对群落组成、草层高度、植株密度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集中表现为混播草地产量值的大小,而两种植物的产量贡献率决定了草地产量品质的差异。箭筈豌豆产量值和贡献率变异范围分别在 528~3 046 kg·hm-2和 1.49%~27.69%,对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显著大于燕麦。播种方式对草地干草产量影响大于鲜草产量,或许播种方式改变草地群落通透性、土壤含水量的同时[17],影响了植株体内水分数量和形式。体内水分含量可反映植株的成熟度及适口性[18],因两种植物对水分吸收、利用及贮藏方式不同[19-20],故箭筈豌豆含水量低于燕麦,但播种方式对箭筈豌豆含水量影响大于燕麦。枝条密度与单株生物量是决定禾本科草地产量的第一、第二因子[21],本研究中密度最小的撒播和密度最大的20 cm同行混播,最终干草产量几乎相等,而单株生物量最大的30 cm同行混播其草地产量较低,故决定混播草地产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3.2 播种方式对草地饲草品质的影响

播种方式引起混播草地的同化作用速度及物质合成能力不同[22],使混播草地干草营养成分发生变化[23]。播种方式对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影响远大于粗蛋白,与其他豆禾混播研究结果不尽相同[24-25],无氮浸出物可反映植物的光合速率、物质合成及转化效率[26],其组成和含量受饲草种类、发育阶段及采样时间的影响,播种方式对草地群落组成、株高、茎叶比例及含水量的影响,使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成为易受播种方式影响的营养成分。

播种方式对1 kg干物质的GE影响较小,结果与单播多年生牧草相似[10]。但对1 kg干物质的TDN、DE和ME有显著影响,其中ME受播种方式影响最大。窄行播种下植株高度、密度均较高,提升了顶部位叶高度和改变了位叶张角,顶部1~3位叶对植物光合作用贡献率大于70%,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大于其他位叶[27-28],有利于干生物量的合成与累积,使20 cm同行混播下1 kg干物质的能量值和草地能量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间行条播利于提高饲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但干草产量、1 kg干物质能量和能量产量显著低于撒播和同行条播,以牺牲产量而提升质量的播种方式不符合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故探究能够同时提高混播草地饲草产量和质量的栽培技术,是进一步解决该区饲草缺乏和品质低劣等问题的研究方向。

4 结论

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个体株高、分蘖数及单株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对相同播种量下混播草地的群落组成、植株密度、生物量结构、牧草产量及营养价值有显著影响。混合撒播下,箭筈豌豆个体少而小,豆科对草地产量贡献率低。30 cm同行播种下,虽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株生物量最大,因群落密度低而使草地产量较低。30 cm间行条播下,箭筈豌豆产量贡献率最大、混播草地牧草品质最高,但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较低。20 cm同行条播下,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最高,饲草营养价值高于撒播,适合于大田推广。

猜你喜欢
混播条播干草
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对老芒麦与紫花苜蓿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效应研究
水稻不同播种方式直播应用技术研究
Around the Farm
“两化一结合”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成果展示(三) 小麦宽幅条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混播方式对小黑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小小数迷泽西之智解农场报复计划
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
风铃
江孜沙棘种子温室条播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