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教研平台开发与实践

2019-04-04 01:06沈李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研训教研智慧

沈李琴

互联网思维下教研实践的现状分析

1.教育信息化推进新常態

2017年1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另一方面,要坚持深化应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法推广,调动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常态。

2.区域教研实践新需求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一直以来致力于“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与“学教方式”的变革,倡导“学在南湖”的教育品牌打造,围绕数字化教研、大数据分析、自适应资源建设,不断引领南湖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入实践教育变革。这几年来随着“学在南湖”系列改革的推进,特别是“互联网+”教育的日趋深入,经验型教研已经不能满足区内学校以及教研管理单位的信息互动与“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共享,研究分析的方法、手段缺乏大数据的支撑,名师培养精品资源整合缺乏互动平台技术支持,已经逐渐显现出教研的短板。随着区域智慧学习环境的不断建成、学校智慧学习与智慧课堂的不断推进,教研系统急需集“调研·培训”“分析·建议”“汇聚·提升”于一体的智慧教育管理综合平台与之对接,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数据资源提取、整合、加工、分析、研究、推广,以形成个性化的教研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师生,以满足网络资源的自主开发、网络研修的合作推进、教育科研的科学融合,为区内中小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坚强的网络支持后盾。

互联网思维下智慧教研的理性思考

互联网思维: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跨界思维。

教师研训: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智慧教研:是基于网络研修平台开展的教师研训活动,以专业指导为目的、技术支持为手段,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互式教学研讨活动。

智慧教研平台: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互动、集“研·训”一体的工作大平台,旨在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进行线上线下教研、培训与指导。将优质资源、精品课程、名师资源、交互研训高效整合,发挥区研训中心的精准指导作用,提升“学在南湖”品牌形象,打造智慧教研的新常态,能够更好的为全区广大学校服务、为广大师生带来便利。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教研的实践要略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区内“技术支持学习”项目的不断延伸,网络研修、互动研训、移动研训日趋显现其重要特性,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不断探索新的研训模式,移动互联的综合教研智慧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整合了研训中心现有的线下指导模式,更加凸显“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O2O”研训指导新模式,体现教育研究指导的精准性、有效性、及时性。

1.理清平台架构思路,形成“互联网+”智慧教研新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教研平台,让区研训中心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内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技术分析工作,体现“学在南湖”品牌形象,打造“智慧教研”新常态,塑造智慧教研新体系。平台的开发与建设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支持、智慧数据的接入需要大量的平台支撑,鉴于现阶段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网络安全防护是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对于安全监测、平台接口安全、口令管理、模块兼容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跟进,同时基础数据、资源数据、移动互联数据的容灾备份需要及时跟进。

成立项目实施团队,以主任室为领导组,办公室、师训处、科研信息处为运维负责部门;成立技术服务小组,以主任室牵头,由技术开发公司、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技术服务主体,为本项目实施做技术保障;以区域教学改革项目为先行推进,融入到日常教师研训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形成“中心辐射全区”的互联网智慧研训应用服务新体系,整合线上线下综合资源,高位推进智慧教研深度发生。

2.开发智慧教研综合平台,实现数字化研训与经验研训相结合

智慧教研平台通过远程观课、数字微格教学、教育远程指导、教育研习四个网络系统,以课堂观察的实时、互动、可视化作为特色,将数据采集汇总与经验分析提炼整体融合,智慧教研组织实施的基本流程模型如上图所示。

研修活动前:教研活动发起时,可上传方案、课件教案、培训计划等具体信息,可选择参与教师;教师可自行查看相关资料,自主选择活动“区域”。

研修活动中:教研活动进行时,参与教师可在现场使用手机端进行图文互动,参与现场讨论;研训平台把相关图文信息自动归入数据信息库。

研修活动后:教研活动结束后,平台自动生成研训总结报告;参训教师可对活动进行评价、反思,平台自动将数据信息汇总、统计归入数据库。

研修报告生成:整个教研活动的资料可由智慧教研平台自动进行整体汇总生成研修报告。

由此实现大数据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将数据采集、分析、归并实现数字化,形成大数据入库,再由教研员、名师、专家对数据进行二次解读,剖析数据背后的深度内涵,实现数字化与经验化精准融合。

3.架构精品资源数据中心,探索基于精品资源的自适应研训

传统教研模式下,常常会遇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差异,同时参與教学研训时,却又不得不接受相同研究信息的尴尬,导致教研效率低下。借助智慧教研平台,采用大数据方式将学习资源、研究材料、参训人员基础数据分析、参训学科特色等精准分类,让在线研训进入到个性化、自适应的时代。结合传统教学研修培训,融合学科特色、个性特征、研修特质高位匹配,打造精准化、自适应的智慧研训平台。

将资源进行多层分类,包括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如教案、课件、微课、视频等,还可按学科进行分类。资源的上传权限下放给学校操作员,教研员可进行审核操作,各名师可对资源进行点评打分。使用资源的用户可对资源进行使用反馈。可按时间段对资源信息的上传数量、点评得分进行统计。

将参训人员进行特质分类,形成参训人员基础数据库,包括性别、学科、职称、荣誉、区域(城区或乡镇)、入职年限、参训时长、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信息字段。智慧教研系统将根据人员的“贡献”“活跃度”等相关参数推送合适的教研活动给区内教师,从而实现自适应精准化教研。

通过个性化、自适应、精准化的教研指导,让教师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不仅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更加激发参与教研的兴趣。

4.构建智慧教研分析系统,推进“互联网+”教育研训的大数据化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研人员根据大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为老师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同伴根据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教学问题,自主改进,提升教学能力。

基于教研综合平台的“O2O”课堂观察平台,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要求填入相应内容,如媒体应用行为,根据不同指标需要记录次数以及突出行为,听课结束后根据课堂中的记录选择总体评价效果,完成之后系统会自动进行图形化处理,显示出效果统计柱状图以及次数比重饼状图,再根据这两个直观化的图形进行观察结论的填写。大数据化的课堂观察能提供多元化课堂教学服务,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课表信息,并能在手机上看课堂视频学习,还能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智慧教研分析系统作为精准教研中的互动同伴,协助教师发现同伴间的教学问题并互助改进。让区域内教研指导能够更加精准,研训中心根据教师基础数据、参与活跃度、课堂实践参与度,再结合教师的学校、学科、区域分布,精准高效地实施指导。全体研训人员可以查看本学科的指导分布图、教师成长图、区域指导频率(下校次数、人数占比)、个体指导频率(区域内占比),有助于实现教研实践的均衡发展。

5.优化智慧教研环境,凸显“4A智慧教研”体系架构

为迎合“数字原住民”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天然诉求,学校正积极优化教室环境,丰富数字资源供给,增强学生“智慧”学习体验。新型学习空间将拓展教室的物理空间,打破课堂边界。学生差异性管理与学习活动设计将成为未来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信息时代的教研将以智慧教研环境为基本依托。构建具有南湖特色的“4A智慧教研”系统,智慧教研体系成为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助手,为各类决策提供各种数据及分析模型支持,为现代教育治理提供决策辅助,以适应“学在南湖”品牌的深入实践。

在“4A智慧教研”体系中,参与者能够在任意时间(Any time)、任意地点(Any where),以任意方式(Any way)和任意步调(Any pace)(简称4A)进行研训实践,这样的教学研究环境能够支持参与者轻松地(Easy Learning)、投入地(Engaged Learning)和有效地(Effetive Learning)(简称3E)学习。

互联网思维下智慧教研的实施反思

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教研平台的有效实施推进,离不开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并重相融,更需要将区域理念模型与磨合实践模式互补,必须将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区域培训形成共有合力。智慧教研平台开发与实践,理念推进层面必须由南湖区教育研究中心的业务精干、能力突出的干部和科研人员参与,通过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区域的宝贵经验、并聘请教育研训行业的专业研究机构与教育研训领域的相关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形成先进的区域理念模型。

智慧教研系统在开发进程中需要不断使用磨合,根据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整体教改项目实施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发展需求与“互联网+”时代网络宣传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智慧教研的核心区域理念。特别是当前区内的集团学校、大院合作学校,不断引入新的理念、产生新的教研数据,作为业务指导部门的研训中心更需要体现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学习、智慧教育的整合系统与之匹配,有效整合研训中心现有的线下指导模式,不断磨合践行“O2O”智慧研训指导新模式,凸显教育研究培训的精准化。

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教研平台开发与应用,必须借助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论文、案例、反思,不断拓展智慧教研平台的功能开发与核心架构,充分实现理念模型与实践模式的互补互促。

参考文献

刘邦奇,孙曙辉.数字化校园理念、设计与实现[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

胡小勇.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柯蒂斯·J·邦克,焦建利译.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程红兵.直面教育现场:书生校长的教育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研训教研智慧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