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雅江县县城后山危岩发育特征

2019-04-04 01:02朱剑谢鹏程
科学与财富 2019年6期
关键词:危岩

朱剑 谢鹏程

摘要:川西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质作用下斜坡裸露岩体变形明显易形成危岩块体。本文笔者基于四川雅江县县城后山斜坡危岩体发育特征进行浅析,对治理危岩提供依据。

关键词:危岩;变形破坏模式;形成因素

1、危岩体概况

雅江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距省会成都475km,国道318线贯穿全境。雅江县县城后山危岩所在斜坡该斜坡为一单向斜坡,斜坡南北向展布,整体剖面形态为陡-缓-陡地形,整体坡度30°~70°,斜坡中上部坡表植被发育较好,下部受居民区人类活动影响植被发育一般,局部地段基岩裸露明显;岩体为三叠系雅江组中段砂板岩,岩层产状陡倾倾向坡内,表层风化较为严重,常见掉块现象[1]。

2、危岩发育特征

(1)危岩体岩性结构特征

危岩体主要由三叠系雅江组中段(T3y2)砂板岩构成,灰黑色,板状构造,隐晶质结构,岩质较软,薄层-中厚层状。受地质构造影响,岩体节理发育,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呈裂隙块状结构。

(2)形态及规模特征

危岩发育结构面大多较为平直,倾角或陡立或平缓,由于节理构造面切割作用,危岩形态多呈近长方体状或呈楔体状,危岩块体大小不均,块径一般高0.5~1.2m,宽0.8~1.5m,厚0.3~1.0m。

(3)危岩分布特征

危岩体主要分布于基岩出露的陡崖上。经过详细调查,可分为2个条带。

(4)危岩体结构面特征

①结构面特征

岩体结构面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类。

原生结构面:岩层单层厚度0.10~1.5m,岩层产状为190°∠77°,岩层总体倾向与斜坡走向近平行。岩层面总体结合好,张开度小于1mm,胶结良好,无充填。

构造结构面:主要发育三组裂隙,其中②、③组裂隙为构造结构面,②组倾向282~289°,102~109°倾角72~85°,与斜坡走向呈较大角度相交,裂面较平直光滑,一般延伸长8~10m,裂隙张开3~5cm,发育间距在1.0~2.0m,结合差。③组倾向5~35°,倾角75~84°,与斜坡走向呈大角度相交,裂面较平直,受水蚀作用较光滑,一般延伸长5~8m,裂隙张开一般2~3cm,隙间距2.0~3.0m,结合差。

次生结构面:为卸荷裂隙,其倾向320~340°,倾角48~89°,与斜坡走向平行或小角度相交,倾向坡外,裂面较平直光滑,一般延伸长5~10m,裂隙张开3~5cm,局部张开较大,可达20cm,发育间距在1.0~2.0m,结合差。

②结构体特征

岩体结构面发育间距一般0.5~1.5m左右,确定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破碎,岩石为较软岩,结构面结合程度差。

③结构面结合及充填状况

危岩中结构面多呈张开状,张开宽度0.2~10cm,张开结构面间基本无充填,对结构面的强度有显著的减弱作用。

④结构面的形态特征

结构面裂面多较平直,结构面间接触紧密,偶见少许泥砂充填,对于倾向坡外的舒缓波状,结构面在块体沿着它滑动时,块体运动方向与块体沿结构面移动方向是一致的,结构面形态对其运动无阻抗作用,是岩体破坏和位移的主控结构面。

⑤结构面延展性及贯通性特征

通过地表调查分析,尤以平行于陡崖的一组裂隙相对较长,地表可见最大延伸长度大于8m,在剖面上呈贯通性切割,含有这种结构面的岩块或岩体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制主要受贯通性结构面的控制。

⑥结构面产状特征

危岩常年暴露在外,风化强烈,构造裂隙发育,节理密度大,组数多,一般2~3组,常呈“X”字型组合,即区域上的“X”型剪切裂隙和倾向坡外的陡倾裂隙。

(5)危岩变形破坏特征

①变形破坏模式[2]

斜坡体上危岩变形破坏主要以滑移式和坠落式为主,间夹少量倾倒,落石掉块的区域大,几乎遍布整个斜坡带,块石体积不大,崩塌体主要以棱角分明的楔形体、近长方体状块石为主,多以坠落式为主,危岩主要集中在陡崖带上。在地震、暴雨等作用下斜坡体岩体结构面有加宽加长的趋势,危岩块体和母岩的结合程度变差,稳定性变差,一旦遇到地震、暴雨或其它不良外力作用时危岩易失稳破坏。

②崩塌体运动特征

危岩体在重力和地震等作用下发生失稳掉落,形成崩塌体。崩塌体脱落母岩掉落于斜坡上,由于斜坡高陡,其坡度一般在30~60°间,崩塌体不易停积于危岩体下陡坡上,多在陡坡坡面滚动、滑移,当略有阻挡或坡面凹凸不平,崩塌体就以滚动的方式运动,在陡坡上加速运动具备一定速度后在陡坎顶部抛射而出,冲击斜坡,反弹放射启动,到达地面后以滚动或跳跃的方式运动一段距离后在坡体较平缓处停止。崩塌体运动方式不仅受地形地貌条件控制,同时受自身形态、自重和崩塌堆积碎块石土层影响。崩塌体形状多为楔形体、近长方体状,该类崩塌体重心偏高,不利于沿斜坡坡面滑移,偶有阻挡,或坡面摩擦较大,均要翻到,变滑移为滚动方式运动;当崩塌体自重大,体积大,其稳定性较强,多以滑移方式运动,其运动距离较短;斜坡崩塌堆积体表面凹凸不平,且粗糙,崩塌体不易滑动,再者斜坡坡度较大,易于崩塌体翻滚。此外,斜坡区大部分地段岩体由于风化等作用岩体本身破碎,裂隙发育,在与地面岩体碰撞过程中,本身易碎,易于产生较大的破碎变形,因此,崩塌体在弹跳过程中弹跳高度和距离均较小,在植被茂盛或坡体平缓的地方碰撞后就散落在坠落点,整体运动距离小。

③崩塌体停积特征

斜坡区堆积坡度多在30~60°之间,高度较大,局部呈陡立状,而危岩坡度多在70°~89°之间,局部呈负角度,悬空,卸荷裂隙普遍发育,坡体的整体坡向和危岩可能的崩塌方向多呈小角度相交,危岩崩落后顺坡面滚落,呈条带状、坡积裙狀堆积于斜坡体或坡脚平台上。崩坡积体从整体上看具有一定分选性,即坡脚堆积物粒径大于斜坡体上堆积物。另外,堆积体堆积物在植被稀疏区较植被茂密区范围大。危岩体沿坡面滚动,受到下方民房的阻挡,速度显著减慢,能量迅速衰减,大部分崩塌体就停止运动,堆积于斜坡下部居民区地带,对县城居民房屋及居民行人构成威胁。

3、危岩体形成因素[3]

(1)结构面发育:构造运动、卸荷作用、浅表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下,促使岩体结构面发生发展,多组切割为不稳定块体。

(2)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主要为切坡开挖修建房屋和道路修建,致使岩体卸荷,裂缝发育,进一步降低危岩体的稳定性。

(3)降雨、地震的影响:在暴雨或地震作用下,雨水沿裂缝进入岩体,降低岩体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形成静水压力,使得卸荷裂隙加大变形。

4、结语

(1)雅江县县城后山危岩体位于雅砻江右岸,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由于构造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岩体结构面发育,风化破碎,易形成危岩体。

(2)危岩体的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式和坠落式。

(3)危岩体的形成因素主要有: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卸荷作用、浅表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促使岩体破碎,形成危岩块体;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岩体进一步变形乃至失稳破坏。

参考文献:

[1]雅砻江畔雅江县城区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8(3):13-20.

[2]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8,22(3):80-88.

[3]四川雅江县城北危岩体变形特征与形成机理探讨[J].人民长江,2014,45(S2):112-115.

猜你喜欢
危岩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危岩勘查中的应用
危岩集合体激振特性试验研究
西北某水电站高边坡危岩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自动化监测在危岩安全管控中的应用
某水利工程高边坡危岩稳定性分析及防治研究
九寨沟景区熊猫海上游右岸危岩发育特征及失稳机理分析
某高速公路边坡危岩调查和稳定性评估
基于FLAC3D的危岩撑-锚联合支护分配比研究
荣县危岩崩塌发育的控制诱发因素及易发分区
危岩稳定性断裂力学分析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