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场智能生产运行保障系统建设研究

2019-04-07 03:43姜春阳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32期
关键词:民航机场必要性

姜春阳

摘   要:本文从人工调度、人工监管、标准与过程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机场地面保障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运行、安全、服务等方面讨论了民航机场智能生产运行保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民航机场智能生产运行保障系统是围绕航班生产保障业务,是对航班前站起飞、本站落地、过站保障、本站起飞等整个过程进行全方面的智能化保障。最后对系统的科学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航机场  智能生产运行  机场地面保障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V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b)-0007-02

近些年,我国民用航空保持强劲势头持续发展,民航机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和活力的航空运输市场[1]。各地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机场容量持续增加,我国正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2]。在这进程中,对机场地面运行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1  机场地面保障现状

当前机场地面保障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人工调度、任务繁杂。目前机场地面保障任务主要通过人员手工进行计划制作、任务排班等,尚未完全实现生产保障链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这种方式不但会使宝贵的员工资源陷入琐碎、重复的事务,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更容易忙中出错、埋下隐患。

二是人工监管、遗漏死角。当前机场大部分采用配备人工监管队伍,依靠人盯人、人盯车的方式,对保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这种方式在航班量急速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死角,无法完全保证围绕航班生产的安全管理。

三是标准与过程尚未有机结合。当前民航局针对机场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标准和管理规定,但如何确保保障过程完全按照标准执行、如何发现过程执行距离标准的差距、如何收集过程执行数据用于后续标准调节改进等问题,尚未攻克解决。

2  智能生产运行保障系统建设必要性分析

建设民航机场智能生产运行保障系统是围绕航班生产保障业务,借助已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3],建立一套智能的民航机场运行保障系统,对航班前站起飞、本站落地、过站保障、本站起飞等整个过程,在运行、安全、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智能化保障。建设民航机场智能生产运行保障系统,将有效解决目前机场地面运行保障存在的问题。

2.1 运行方面

2.1.1 提升运行保障效率

智能生产运行系统能够节省各级调度人员用于处理排班、分工等繁琐事务上的大量时间,让机器代替人做重复且有规律的工作。同时,能够让调度人员在高峰时段实时、准确地了解到一线保障人员的工作状态,有助于全面掌握地面保障状态。

2.1.2 畅通信息传递

当前一线保障人员一般通过对讲机或移动电话传递航班信息和保障信息。智能生产运行系统能够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异地工作、环境噪音大、误听误传等导致的信息传递错误。智能系统全部通过统一平台发送和接收消息指令,信息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至一线员工,保證信息传递无误。同时,能够实现干预指令不必逐级传达,信息反馈也无需逐级上报。

2.1.3 多举措防范航班延误

智能生产运行系统的建设能够对保障作业的时长、到位时间、完成时间、作业的种类进行动态设置,实现与民航局《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的无缝对接。同时,能够对航班保障流程进行实时监控,针对晚到、保障超时等情况发出预警信息。另外,智能系统的建设能够自动通知关联保障环节,避免堆积延时,缩短保障时间。

2.2 安全方面

2.2.1 管理人员资质

智能生产运行系统可以为保障重点岗位建立资质管理功能,比如特种车辆的驾驶资质、廊桥的操作资质等。系统在制定任务计划时将自动与相应人员的资质进行对比,保证无资质的人员无法接收相应的作业任务,进而解决保障人员超越资质边界作业问题。

2.2.2 防控人员疲劳作业

智能生产运行系统的建设可以从调度人员和一线保障人员两方面防控疲劳作业。对于调度人员,系统能够自动计算人员资质、相邻任务时间间隔、任务总量、员工工作时长等因素,进行智能排班。同时,通过“一张图驾驶舱”的形式综合呈现实时保障状态,通过统一消息平台进行消息传递,极大地降低了调度人员的工作量,避免调度人员因陷入巨量繁琐工作导致的疲劳作业。而对于一线保障人员而言,智能系统的建设不但可以通过统一消息平台极大地降低沟通成本,还可以免去保障作业后的纸质台账录入工作,大大降低一线人员的工作量。

2.2.3 保障机坪运行安全

近年来,机场运输生产量的大幅提升,机坪保障人员及车辆逐年递增[4]。在“走捷径”、“赶时间”等思想的驱动下,人员横穿机坪、车辆超速、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行为导致的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智能生产运行系统的建设,可以使从员工到管理层都能实时掌握机坪运行车辆名称、车牌号、速度和行驶轨迹信息。同时,车辆行驶过程中一旦超过预先设定的限速值或行驶路线偏离预定轨迹后,系统将自动告警,能够有效防控相关安全风险。

2.2.4 保证货物运输安全

智能生产运行系统可通过为监装监卸、服务送机两项保障过程建立流程关联预警,有效防控货物漏装、漏卸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货物出库过程中装载重量自动计算、称重结果自动复核等手段,解决货物配载、出库装斗、称重复核、货物拉运等多个环节需要人工计算,手工复核的问题,进而对于实际称重重量与舱单记录重量不符的情况,进行自动提醒,并从操作流程上禁止作业人员进行下一步操作,有效避免货物隐载风险。

2.2.5 把控关键流程

智能生产运行系统能够通过将保障流程与规章制度进行无缝对接,在航班保障工作过程中建立预警机制。借助系统,部门管理人员能够录入执行标准,一线人员能够收到执行结果,系统能够记录全部数据信息。进而实现管理者对保障过程是否符合标准的掌控、实现作业者对自身保障任务的评估、实现保障过程监控数据对保障执行标准的有效反馈。

2.3 服务方面

对于民用机场旅客而言,航班延误是导致旅客体验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航班延误后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旅客很难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就特别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智能生产运行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一体化发布平台,针对旅客关心的餐食、住宿、交通、赔付、退改签、补班等信息,自动发布到登机口、值机柜台、行李提取转盘等候机楼内的关键位置,便于旅客及时安排后续行程,减轻旅客在航班延误后的焦虑感。同时,可整合各机场视频信号,通过航显屏直接向旅客呈现上站航班的保障状态,通过这种真实、直观的方式获取旅客的理解和支持。

3  智能生产运行系统的实施建议

综上所述,建立智能生产运行系统在加强民用机场地面保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智能化运行保障势在必行。本文建议智能生产运行系统的建设需实现生产业务流程的预警式监控、生产保障任务的智能化调度、作业指令的数字化传递、航延信息的快速化发布、保障资源的实时化监控和运行保障、收费数据的动态化采集及自动化统计分析等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发展2018[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18.

[2] 中国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18.

[3] 石晓冬.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J].城市规划,2014,38(3): 48-52.

[4] 张建发.民航地面车辆与航空器安全[J].中国科技纵横,2014(12):230-231.

猜你喜欢
民航机场必要性
国有资产运营的公共服务与品牌产品策略研究
浅析我国民航机场经营管理模式
雷电对民航机场电子设备的危害分析
探究集群通信技术在我国民航机场地面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民航机场导航台站供电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