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联动“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构建

2019-04-08 12:55苏丽卿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应用型评价

苏丽卿

(肇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0 前言

表1 2001一2018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统计表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专科学校完成了升本建院,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进入了大众化教育发展时期.根据教育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2001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具体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升本建院的成功,使得高校都在扩建校园、扩展学科和增办新专业,努力向学科门类齐全、层次高的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各类升本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办学定位不清晰、缺乏特色和趋同化严重的现象,也由此衍生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据《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3日报道,每年全国有75万名师范毕业生,而毕业后真正从事教师工作的仅有25万人.师范毕业生约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10,在结构上存在就业难问题.一大批有师范教育背景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都在办各种容易办、投入少的非师范专业,最终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分类办学和特色发展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转型发展的必然的价值要求[1].2015年11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本科”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中的重要议题[2].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教育范式的转变.应用型本科建设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系统改革的过程[3].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办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学形式、课程评价的重大改革.应用型教育改革最终需要通过课堂来实现,通过教学评价来体现,因此,教学评价成为制约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育者及管理部门都应努力探索和建立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相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广东省教育厅、发改委和财政厅在2016年6月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明确指示全省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原则上都要通过学校整体转型或部分二级学院、部分学科专业转型的方式,主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同时表明2016年将启动遴选一批转型试点高校,期限为4年.随即,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开展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遴选工作,肇庆学院正式成为首批14所转型试点高校之一,着力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实现办学的转型与发展[4].为了顺应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集中力量加强对师范生的培养,肇庆学院早在2009年便成立了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并于2012年下半年成立了学校乃至全省首个“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而后建设了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展示学校形象和实力的窗口,能够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平台,实现校地合作与校地联动的桥梁,打造教师教育改革和学校转型发展试验的“特区”.数学与统计学院一直紧跟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应用型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构建了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

1 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内容

1.1 建立课程联动机制

我们依据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性质进行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学院里统一实施.根据课程知识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评价形式:理论性基础知识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评价;教学法和实践性知识(MPCK)采用作品和教学实践的形式进行评价.

1.2 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

为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我们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课程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逐步构建起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

图1 课程“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结构图

上位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是教师,主要采用试卷形式对学生的理论性知识水平进行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位评价是同伴之间进行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同伴评价通常是对实践性知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学会认识他人的优点与不足,培养评价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下位评价是学生自评,评价主体是学生自己,要求学生在完成作品和实践后进行自评,引导学生主动对学习问题进行反思.

对于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中要注意结合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师专业能力养成等方面,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实践教学评价理念,让评价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实践教学的功能.此外应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定期地对实践能力进行考核.通过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整个实践教学的环节进行控制、考评、反馈,有利于实现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

2 评价模式构建过程

高校中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普遍存在“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学生重视专业课程学习,对教师教育课程缺乏兴趣,教师教育专业意识淡化.在实践教学训练环节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倦怠情绪,其原因主要是理论学习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学习了较多的关于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却对中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知之甚少;课堂试教也只是同学之间的相互“照本宣科”,难以调动起积极情绪,这使得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并未因训练而获得真正的提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师德修养、能力发展、终身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2011年公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四基”和“四能”.高等院校师范教育担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职责,高校课程改革的相对滞后使得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矛盾较突出,这迫使我们对传统的学生培养与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对过于依赖的试卷形式和结果性评价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评价模式以满足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评价模式的建立经历了“模型探究—可行性论证—实验总结—实践应用”这4个过程.

2.1 模型探究

我们首先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学生对课程的意见集中反映在如下几方面:第一,课程评价形式单一,单一的试卷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习情况;第二,评价未能准确反映学生实践性知识的把握情况;第三,评价是结果性评价,应当建立同类课程联合评价的机制,实践性知识的评价应该体现出过程性和发展性.通过对课程评价文献进行研究,结合调研和实践情况,课程组探索并建立了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我们根据知识的类型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同时,我们还让学生参与评价,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教师教育方面的技能.

2.2 可行性论证

我们对一线专家教师进行了访谈,不少专家认为新入职的教师专业功底较好,但师范技能较弱,其教学法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待加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可以通过与同伴的对比和自己的反思,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水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由于教师教育类课程通常安排在5~6学期,此时学生已完成了大量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此外,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多人要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这也要求学生能对教学设计与实践具有相应的评价能力.

为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在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时,首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方案讨论,明确评价目的,并对评价方案进行修订;其次给定一个作品(如学生讲课视频、教学设计、现场讲课等)进行试评,统一标准;然后让教师和小组学生同时对10份作品进行评价,并检验评价的一致性,给定案例中的检验结果,详见表2.

表2 假设检验汇总表

显著性水平是0.05,检验结果表明,评价缺乏一致性,此时进行两两比较,找出差异.在评价具有一致性后,最后是同伴(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同伴、学生自评,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综合成绩.学生在进行评价和自评时,能不断感知别人的优点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3 实验总结

从2015年开始,我们对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进行试验,利用数学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数学方法论等课程对这一模式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引发了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加课程实践.

2.4 实践应用

我们在2012—2014级3个年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的教师教育课程中正式实践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收效良好.近3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其他专业课程,也在尝试借鉴和使用该模式进行课程评价.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除了我们学院,该评价模式也为学校其他学院各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评价方式是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的要素之一,评价方式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点,在基础教育中如此,高等教育也面临同样问题.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是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是高校在应用型转型中对课程评价模式的有益探索.该评价模式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教学问题.

第一,突破学科边界限制.传统评价是对每一门课程进行独立评价,割裂了同类课程之间的联系.课程联动机制的建立,打破了学科课程之间的边界限制.

第二,解决了评价主体的唯一性问题.传统课程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的需要.“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建立,解决了传统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通过多主体参与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第三,改变了评价形式的单一性问题.传统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试卷形式进行评价,是结果性评价,未能充分结合知识的特点.新的评价模式根据教师教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进行评价.

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同伴评价,还有学生自评;既有对理论性知识的评价,也有对实践性知识的评价,既有试卷测试,又有作品分析、教学实践、视频分析和现场面试等多种评价方式,能吸引和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联动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是对应用型课程评价的有益探索,值得其他学科专业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应用型评价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