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综合整治工程中关键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9-04-09 07:20余金龙张润平郑云云
陕西水利 2019年2期
关键词:渭河防洪河道

余金龙,张润平,郑云云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0 前言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干流全长818 km,陕西境内干流河长512 km,宝鸡峡枢纽大坝以上河长124 km,为上游段;宝鸡峡大坝至咸阳陇海铁路桥河长180 km,为中游段;陇海铁路桥至入黄口河长208 km,为下游段。渭河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全省64%的人口,集中着全省65%的生产总值,不仅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也是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中“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地带。面对渭河洪涝频发、泥沙淤积、水质污染、生态恶化、水量锐减、防洪能力弱、开发利用滞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从“坚持科学发展、建设西部强省、富裕三秦百姓”的战略高度作出“渭河综合整治”的重大决策部署,治理分5年实施完成,通过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水量调度、绿化治污、开发利用,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1]的目标,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黄金水道、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新的历史辉煌。为确保渭河整治目标顺利实现,本文根据渭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治理目标及整治措施,对渭河治理中关键指标体系以及具体建设标准进行分析确定。

1 关键指标确定

传统河流生态系统可以用水质、水量、河岸带、物理结构与生物体5个关键指标要素来表述[2],这5个要素组成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但上述指标均为河流的自然属性,而体现河道社会属性却未被纳入,本次引入“生态产业带”经济指标,建立了全新的河道生态系统理论体系,为河道自然属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结合渭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内容,确定“生态防洪”“生态水量”“生态水质”“生态河岸带”“生态产业带”为渭河综合整治中五个关键指标,其中“生态防洪”为首要指标,“生态水量”和“生态水质”为渭河水资源的两大重要指标,“生态河岸带”和“生态产业带”为实现渭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

2 关键指标体系建设

2.1 生态防洪指标

2.1.1 防洪标准

渭河干流宝鸡、杨凌、咸阳及渭南四个城市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西安市城区段为300年一遇,渭河中游农防段为30年一遇,渭河下游农防段为50年一遇,335 m高程以下段为5年一遇[3]。

2.1.2 堤距

渭河林家村至长兴桥堤距为600 m,长兴桥至黑河口为700 m,黑河口至吕村为1000 m,吕村以下至陇海铁路桥段控制为600 m,陇海铁路桥以下至入黄口维持现状堤距不变。

2.1.3 生态堤防断面型式

在保证防洪安全断面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根据治理目标和功能,采用堤路结合的方式。加宽堤顶总宽不小于20 m,城市段可根据城市交通、景观等需要适当加宽。堤顶道路宽度宽14 m,采用双向四车道公路标准。堤防两侧坡比不宜大于1∶3,对临水侧洪水流速大于2 m/s段采用格宾植草生态护坡。

2.2 生态水量指标

渭河生态水量是指维持渭河河道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量[4],可分为底限生态流量、良好生态流量、优良生态流量。以渭河干流水文站为控制断面,计算河道不同断面生态需水量,其中底限生态流量维持国务院已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确定的值不变,良好生态流量和优良生态流量依据《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导则》(试行)进行分析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渭河主要控制站生态流量指标 单位:m3/s

2.3 生态水质指标

2.3.1 水质保护指标

根据《陕西省水功能区划报告》中确定的渭河水质目标,渭河干流中下游河道有两个一级功能区,水质目标均为Ⅳ类水质标准;二级工能区有12个,其中3个功能区水质目标为Ⅲ类水质标准,其余均为Ⅳ类水质标准,各功能区水质目标见表2。

2.3.2 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指标

依据《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结合渭河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入河排污口、支流汇入情况等,按照水体稀释和污染物自净规律,计算功能区允许最大容纳的污染物质量,计算成果见表3。

2.4 生态河岸带指标

2.4.1 堤防防护林带建设指标

渭河防洪工程建设完成后,按河道防洪规定及沿堤生态建设的要求,在堤防临水侧20 m护堤地种植低矮景观树木,在背水侧50 m宽护堤地内栽种经济林和绿化林带,堤坡种植草皮,城市段可适当增大堤防背水侧绿化林带宽度。

2.4.2 河滩地整治指标

表2 渭河干流一级、二级水功能区划及水质目标表

表3 渭河一级、二级水功能区划纳污能力成果表 单位:万t

在保证渭河沿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重在改善河道环境,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根据滩地形状、大小及所处位置,布设不同建设内容,建设指标如下:

宝鸡段:城市段建设绿化区3块、运动健身区1块、文化主题区2块、亲水主题区2块;其余段建设运动健身区1块、文化主题区1块、县城绿化区2块和农防绿化区2块。

杨凌段:建设绿化区1块和亲水主题区1块。

西咸段:西咸核心段建设绿化区8块、运动健身区3块、文化主题区3块、亲水主题区3块,临潼和高陵段建设绿化区6块。

渭南段:渭南城市段建设绿化区3块、运动健身区1块、亲水主题区2块;其余段建设县城绿化区3块和农防绿化区14块。

2.5 生态产业带指标

在渭河综合治理的带动下,沿渭应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生态经济产业,把渭河打造成一条最具活力的“黄金走廊”,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2.5.1 生态居住、旅游休闲度假、高端服务产业

(1)宝鸡段

重点在渭河北岸虢镇段及南岸马尾河两侧、蔡家坡园区段、眉县县城段布置四处滨河居住区;在宝鸡峡渠首大坝至福临堡大桥段渭河南北两岸建设宝鸡峡休闲旅游度假区;在陈仓区阳平镇河段建设五丈塬旅游休闲度假区。

(2)杨凌段

渭河北岸漆水河入渭口段布置生态居住区,南岸清水河入渭口段布置旅游休闲度假区。

(3)西咸段

陇海铁路桥以上河段:在渭河北岸秦都桥至咸阳界布置生态居住区,在南岸新河至2号桥段布置沣渭生态居住区;在南岸新河至涝河段布置旅游休闲度假区。

陇海铁路桥以下河段:在渭河北岸福银高速至泾渭堡段布置生态居住区,在泾渭堡以下布置旅游休闲度假区,在临潼北田渭北工业区段布置古镇旅游休闲居住区;在渭河南岸皂河以东至高陵西安界布置高尚生态居住区及旅游休闲度假区,在高陵耿镇段、临潼西泉段布置统筹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试验区。

(4)渭南段

在渭南城市段布置生态居住区,其中渭河北岸居住区兼作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安置区。

2.5.2 新兴工业园区

渭河沿岸工业园区发展较快,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应保留提高。在宝鸡河段建设陈仓、岐山蔡家坡—五丈塬、眉县常兴—霸王河三处新兴工业区,总面积为30.16 km2;在杨凌区布置杨凌农业特色工业区,总面积2.2 km2;在西安咸阳段建设高陵渭北工业园,面积15.12 km2;在渭南段建设大荔官池1处工业园区,面积6.23 km2。

2.5.3 低碳、环保、生态产业发展区

在距离大城市核心区相对较远、交通比较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渭河区段,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客观需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建设新型产业发展区,主要发展污染小、提供就业岗位多的加工业及服务业,主要建设在宝鸡陈仓区、高陵耿镇两处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区,面积分别为18.8 km2、8.24 km2。

3 结论

针对已实施的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提出“生态防洪”“生态水量”“生态水质”“生态河岸带”“生态产业带”五个关键建设指标,构建了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指标体系,是对传统河道生态指标理论体系的创新,该体系的建立将有力的支撑渭河综合治理工程标准化建设,确保渭河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整治目标,可对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渭河防洪河道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故乡
故乡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