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沂蒙精神

2019-04-10 12:28荆文娟
科学与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沂蒙精神继承与发展

荆文娟

摘要: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关键词:沂蒙精神;革命;实践;优秀文化;精神财富;继承与发展

1.沂蒙精神的具体体现

1.1沂蒙人民脚踏实地,具有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当地人品质的优劣定与该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古以来沂蒙地区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用人杰地灵来形容毫不夸张。众多的圣贤名人在这片土地上撒下了影响深远的文化精神种子,这为后人优良民族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生长在山区的沂蒙人民也具备大山里人应有的朴素、善良以及像高山一样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沂蒙山区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人民的心灵就像这环境一样干净美丽。精神上的滋润和物质上的供养造就了这么一批重义、尚德、纯朴、正直的沂蒙群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日本倭寇肆虐地侵略中国时,我们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抵外辱。国共两党暂时放下个人恩怨,形成了全民族统一抗日战线,为保卫国家主权共同努力。以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共产党保家卫国的决心全国人民都不言而喻。战士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以为国捐躯为荣。沂蒙当地的老百姓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面对残暴的敌人毫不怯懦、勇赴国难。

1.2沂蒙人民具有敢于胜利、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

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战争时期,在沂蒙地区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人数差距悬殊,但最终还是共产党大获全胜。共产党军队人数是远远少于敌军,但却有强大的外援部队,他们就是沂蒙人民。这时候沂蒙大地上已是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沂蒙人民推起小车,挑起担子,八路军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正所谓车轮滚滚,沂蒙人民支前忙。一切为了前线,全力支前、全程支前、破家支前。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百姓自己吃糠咽菜,也不会少了前线的粮食;即使自己衣不蔽体,也得让战士们穿上军装。他们如此拥护爱戴支持共产党军队不是没有原因的。无数党员干部、将军战士于水深火热中为救百姓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除此之外,党在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满足了几千年来农民想要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政治上进行民主选举,让老百姓当家做主,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办识字班,提高沂蒙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放賑救灾、消除匪患等等一系列值得赞扬的事迹,如此爱民的党,不让老百姓拥护都难。再反过来看国民党,多次向日军妥协,弃民众于不顾,自然得不到百姓的认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场战争正印证了这个道理。

1.3沂蒙人民具有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

天时地利人和是胜利之本。一九四七年五月孟良崮战役打响,这是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之间的对决。我军司令部决定以中央反突破对付敌人的突破,采取正面反击,两翼揳入、断敌退路和狙击东西各路援敌的战法,将张灵甫部从敌重兵集团中剜割出来予以围歼。从这种战略布局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军事指挥家的超强的判断力和领导素养能力。这还只是战略的第一步,张灵甫的军队也有自己的谋略,他们打算用两层包围圈,以包饺子的方式对我军进行内外夹击,然后一举歼灭。但是纵使战略布局再好,人心不和也会成为潜伏的最大隐患。共产党军队为抢夺那仅有的时间差,日夜兼程,他们必须赶在外围敌人包围圈形成之前将整编七十四师歼灭,而敌人内部的嫌隙不和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张灵甫被困在狭小的山头上,武器装备都很先进,但由于地形限制,也不能指望它们发挥多大的作用。他们的援军在路上一天才走几公里,这种形式对他们来说极其不利,最终在援军赶到之前整编七十四师被华东野战军歼灭。毛泽东说:“这场战役的结局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啊”。

革命老区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古临沂的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近代沂蒙人民也是中华优秀儿女的典型代表,马克思主义较早的传入临沂,人民的思想也得到了启蒙。由于饱受战争的摧残,沂蒙地区的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以前的沂蒙如此优秀,未来的沂蒙也绝不服输。党的十九大刚刚结束,沂蒙人民不忘初心,立场坚定,始终跟着共产党走。严格按照党的指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市。近年来,临沂市也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不断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出了自己的道路,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正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全面迈进。

2.沂蒙精神需要我们的继承和弘扬发展。

2.1沂蒙精神的继承。

对于沂蒙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沂蒙精神中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爱党爱军、开拓创新就是沂蒙文化的精华,都是需要社会继承的。沂蒙精神的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继承的工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做贡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是经临沂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地方性、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团体,主要职责是加强沂蒙精神的研究,沂蒙精神的传播教育,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成立沂蒙精神宣讲团,進一步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为继承沂蒙精神,这种组织是十分有必要的。

2.2沂蒙精神的弘扬发展。

沂蒙精神是与时俱进的。要弘扬发展沂蒙精神,必须以新的实践为基础给沂蒙精神赋以新的内容。沂蒙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诞生于战争年代,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仍在不断发展着。临沂市委提供的材料说,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面对贫困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愚公移山,艰苦创业,向愚昧和贫困宣战,为了修建水库,有40万农民舍弃了自己的家园,艰苦奋斗,极大地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成为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涌现出了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先进典型,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批示表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发扬沂蒙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迅速发展经济,于1996年在国务院确定的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走上了加快发展的道路,涌现出了被江泽民同志称为"了不起"的王廷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九间棚等一大批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如火如荼的弘扬沂蒙精神的实践,推动着沂蒙精神不断发展完善。沂蒙精神逐渐成为临沂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弘扬先进革命精神奉献自己的力量,用沂蒙精神来武装头脑,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沂蒙精神学习读本 中党党校出版社出版 《沂蒙精神学习读本》编写组编

[2]沂蒙精神研究丛书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徐东升编

[3]李喆.赓续与新拓:抗大一分校沂蒙办学与抗大基因的沂蒙传承[J].临沂大学报,2018,40(06):1-15.

[4]王玉君.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N]. 学习时报,2017-11-24(004).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沂蒙精神继承与发展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沂蒙精神”的践行者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吸收优秀文化促进身心健康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
沂蒙精神的形成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