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晶雕刻

2019-04-10 11:00董新江
天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工匠

[摘 要] 水晶雕刻指雕刻师以水晶为原材料进行创作,或为花鸟鱼虫,或为饰品器皿,或为人物造像,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水晶雕刻;工匠;人文价值;因材施艺;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 J323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9)12-0076-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董新江.浅谈水晶雕刻[J].天工,2019(12):76-77.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被誉为 “水晶之都”,以水晶闻名。水晶作为宝石的一种,晶莹剔透,有“水玉”之称,其观赏价值不言而喻。但由于水晶质地坚硬,在中国,水晶雕刻是在近现代才发展起来。优秀的水晶雕刻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收藏价值。水晶雕刻技艺既要沿袭中国古老的雕刻手法,赋予作品吉祥之意,又要推陈出新,广博借鉴,以顺应流行之势。

一、水晶的自然和人文价值

水晶是很有灵性的一种矿物,其形成条件较为苛刻,其珍贵不仅在于晶莹剔透的质地,更在于它冰清玉洁的品质。凝视水晶,仿佛洗去了心中的杂念、喧嚣,只留下平静、纯净。水晶的质感不似玉的温良,水晶是如水的清澈,如冰的清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中可窥一斑。水晶的耐久性很好,硬度大,它的多彩、纯净,或其中别致的包裹体,都使得水晶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此外,天然水晶有特殊的磁场,佩戴水晶饰品有养生、平心静气的功效。

水晶作为一种从古代传至当今的宝石,带有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山海经》有言:“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水晶在很早之前便被人们发现,并且喜爱。屈原曾在诗中写道:“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在古人心中,水晶是高洁、脱俗、蕴含天地灵气之物。一座山、一处楼因诗词歌赋留有美名,水晶亦是如此。除此之外,水晶还被赋予了宗教意义。水晶,又名 “水精”,被赞为佛家七珍宝之一。佛学者认为,“其所行道,色如水精”,水晶的特质,对人的修行有很大的裨益。

二、水晶雕刻技艺

笔者从1993年开始学习水晶雕刻技艺,至今已二十余年。1996年,开始专研水晶人物造像,又多以佛像为主。由于所创作的水晶雕刻作品多以佛学文化为题材,从2003年便开始跟随佛学者学习佛教文化、学习唐卡绘画技艺等。

好的水晶原料可遇而不可求,雕刻水晶时,多是以原材料作为依托,根据原料进行作品设计。例如,在创作《金刚萨埵》时,由水晶原石有感而发。内有腹稿,胸有成竹之后,就需要画稿,与普通作画不同,不仅要考虑到雕刻时的三维尺寸比例、空间立体感,还要考虑金刚萨埵在佛学中的身材比例尺寸。所以,雕刻也很考验创作者的审美文化、艺术创造和绘画功底。图稿完成后,下一步就是打坯。打坯是粗雕,是在原石上雕刻出大致的佛像轮廓,包括菩萨的法器、底座,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勾勒出整体造型。然后是掘细坯,细致雕刻,也需要画稿作为依据,这一过程中的精细作画,需要反复研究。为此,笔者多次研习金刚萨埵的唐卡绘画。雕刻时,从整体到局部,从造型布局到五官、肢体、服饰。

雕刻讲究一气呵成,也讲究反复琢磨,不断地修改完善。修光就是修改完善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掘细坯之中,反复打磨,使作品表面光滑。根据光色原理,对雕刻作品进行抛光,使之更为完美透亮,层次、肌理分明。有些雕刻作品还需配置底座,合适的底座可以为作品增添不可缺少的光彩和完整感。

三、因材施艺

前文提到,创作时,多是以原石为依据。在笔者看来,是一种“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思想。水晶是不可多得的宝石,是大自然的馈赠,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我们在设计造型时,应该充分利用原石本身的特点。不同的水晶原石适用于不同的题材,或适合雕刻小件饰品、器皿,或适合雕刻大件花鸟鱼虫、人物造像,众生百态。由于天然形成的水晶会有杂质、棉料,所以需要雕刻工匠巧妙设计,补拙为巧。

“相石”,是人与水晶相互认识的过程,雕刻者先对水晶进行开料,剥掉原石料外的粗皮,再进行抛光,进而分析水晶原料的形状以及纯净度。然后再结合天然水晶原本特性,诸如原石形体、颜色、纯净度、杂质存在位置等,根据雕刻者的审美观念、艺术造诣,设计合适的造型,化拙为巧,用料充分,使水晶雕刻品仿若浑然天成,层次分明,构图饱满而不多余,最大限度展现水晶的灵动和工艺品的生动。

四、水晶雕刻的艺术价值

玉石界有一句俗语:“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笔者认为,水晶雕刻亦是如此,对水晶进行打磨,意在赋予水晶文化艺术之美,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或表达人们对他人他物的喜爱、祝福。在当今社会,意必吉祥,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意必如意,如人意,传人意。古有“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君子喻水晶,那便是本质已晶莹剔透的君子,在经过雕刻者的雕琢,修得美好的品质、文化涵养、艺术底蕴。

水晶雕刻的艺术价值,也体现在它与社会的“契合”度上。唯有跟随时代潮流变化发展,不断创新,融和当今的审美需求,才能使水晶雕刻盛而不衰。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抱着陈旧的雕刻理念和审美,是对新时代的一种叛逆。若雕刻者能在设计时积极吸收新时代对美的理解、新时代文化的革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纳众家之所长,不拘中外,那便是跟随时代潮流共同发展。

水晶雕刻不必拘于一格,应该充分发挥创造力,依据水晶原料的独特之处,设计出与原料相契合的水晶雕刻艺术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材料的天然之美。水晶雕刻艺术品能反映出雕刻者的雕刻工法与技艺,更能折射出雕刻者的心性。雕刻者对于美学的理解都会反映在作品上。我国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雕刻工艺,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从外国传来的雕刻技术、创作态度,我们也应该以广博的胸怀采纳吸收其精华。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笔者认为,雕刻者不应该闭门造车,而应与同行交流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工匠,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使雕刻技艺不断进步,继承前人,并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特点。

笔者在创作水晶艺术品时,希望自己是美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希望将自己对文化、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雕刻作品中,也希望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憧憬寄托于水晶。希望自己能将水晶的灵秀之美展现于更多人的眼前、心中,希望为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添上一抹如冰如水的清澈、冷静,也希望自己能将水晶雕刻这一技艺之美呈现出来,为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罗晓容,谷博.雕塑艺术解读与欣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名生水晶雕刻工作室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工匠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原生态音乐的价值体现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人文价值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