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振兴,仍在路上

2019-04-12 12:10田文玲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巴中市大别山老区

□本刊记者 田文玲

繁荣发展的背后

在“1 258”老区支持政策体系下,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老区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老区目前发展状况与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与老区实现振兴发展还有不小差距。

以河南省为例,大别山革命老区2017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0:39.4:40.6,与规划目标确定的12:48:40仍有不小差距,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不足。

基础设施方面,河南省发改委反映,河南省大别山区高速公路、铁路干线、高速铁路建设,内联外通的路网结构尚未全面形成,交通运输能力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保障能力不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覆盖面窄。

左右江革命老区,因为大部分处于大石山区,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崇左、河池市没有通高速铁路,天峨、西林、乐业、凌云4个县未通高速公路,需要改造升级的通乡油路达1000公里,20户以上未通公路的自然屯还有1243个,未通路里程3265公里。综合性大中型蓄水工程不足,县城饮用水源单一,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抵御特殊干旱年份风险和水污染突发事件能力不足。

脱贫攻坚任务仍很艰巨。大别山地区涉及河南省的22个县(区)中有16个贫困县,其中11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3个百分点,还有贫困人口54.87万,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4.78%;还有贫困村781个,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20.98%。左右江老区未脱贫人口仍有111.15万人,占全区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1.63%,约60%以上居住在石漠化区域,约10%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约10%在边境地区,约20%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大石山区。老区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还有4.2万户。即使在最早出台规划的陕甘宁革命老区,由于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也面临着扶贫的压力。特别是高寒旱地区、土地严重破碎地区以及其他一些人类几乎不易或不能生存地区。

老区造血能力依然不足,产业发展仍是短板。铝产业是百色老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仍面临着产业升级压力较大的问题:就地转化率偏低、产业链不长,缺乏高附加值产品,高端用铝生产几乎是空白的问题。

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和文化名城众多,是中华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旅游开发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产业化水平不高,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投入持续扩大的背景下,虽然得以大幅改善,但对大多山区县、贫困县来说,县级财力有限,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筹建捉襟见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这些问题,既有老区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过多的原因,也有老区政策在落实、执行中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发布于2016年7月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年到2020年。如今,时间过半,但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专项规划等尚未出台。作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重点的《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至今还没有审核批复,致使缺少国家对建设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方向和政策性引导,行政界线的分割还未打破,区域统一大市场尚未形成。

另外,对于老区来说,一些重大项目推进压力较大。以巴中市为例,振兴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项目纳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项目库1002个解捆项目,目前开工363个,占36.2%,完成投资1186.66亿元,占总投资的25.4%。

部分支持政策应尽快落实到位

不少老区反映,振兴规划提出的优惠政策未充分落实。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后,四川省、巴中市都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但振兴规划中的重大项目资金来源仍然局限于以往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补助范围,没有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在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方面,2016年,巴中市到位372.8亿元,2017年仅到位280.8亿元。另外,规划中明确提出取消市、县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但除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外,其余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均未取消地方配套,且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必须要求县区级政府承诺足额配套财政资金,一些项目因此影响了申报和工程进度。

《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的五大扶持政策中的个别政策目前还没有很好落实。在河南省老促会调研时,有的基层同志反映 “加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还没有落实。南阳市发改委反映,实施《规划》前后,项目纳入国家、省里规划的入库率并没有改变。甚至还有的地方认为,实行《规划》和不实行《规划》,好像没什么差别。

要主动作为

“1258”老区政策支持体系中,尤其是为5个重点革命老区量身定制的振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些措施比较笼统,但也为各地争取立项和支持开了口子。需要老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政策、积极作为。但在落实中,有些方面却差强人意。作为川陕苏区核心区的四川省巴中市在规划出台后,没有及时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专业的工作团队、制定专门的考核机制等,致使项目资金争取没能进入新渠道仍然属于老口径,特殊的优惠政策也未落实。

在河南省老促会的调研中,也发现河南省列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一些市、县与湖北、安徽相比,机遇意识不强,主动争取的力度不大,存在“等”的思想。

区域协作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涉及三省十市,在跨省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协调的任务很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在一些跨区域的铁路、高速公路、流域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上,缺乏有效统筹,横向沟通协商效果不够好,联动推进合力尚待增强。

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加强组织协调,另一方面也需要各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促进规划的落实。

猜你喜欢
巴中市大别山老区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的几点思考
延安,老区的希望
巴中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巴中市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灾害损失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