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现状调查

2019-04-12 00:13袁明远韦顺吴志莹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桂林调查

袁明远 韦顺 吴志莹

【摘要】本文通过对桂林市多所乡镇民办幼儿园实地调研,发现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在人员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据此分析原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师资队伍 民办幼儿园 乡镇 桂林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14-0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担负重要的使命,是幼儿、家长和社会最为信赖的引路人。为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对象。本文通过对桂林市多所乡镇民办幼儿园中的教师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对回收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桂林市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师资队伍状况

(一)师资队伍的基本信息统计

根据表1统计信息可以看出,广西桂林市乡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女性,男教师极少,教师的年龄和教龄均趋于年轻化,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职称。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学历占比最高,其次是高中和中专学历,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几乎没有。超过一半的教师不是师范类学校毕业,76%的教师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

(二)师资队伍管理培训方面

从表2可以看出,桂林市乡镇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不够完善,有一半的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很少,9%的教师从未外出培训,幼儿园也极少请专家来园培训。此外,大部分教师认为园内师资队伍培训水平一般,应明确和规范师资队伍培训的相关制度,加强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国家文件及政策的学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受重视程度

關于政府、幼儿园及教师本身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大部分教师认为不受重视,只有小部分教师认为比较重视。

(四)教师的科研水平方面

60%的教师认为本园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甚至从未接触过科研,仅有7%的教师有过科研经历,但水平、效果均不理想。有教师坦言,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能照顾好孩子就不错了,根本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提高科研水平。

(五)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桂林市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91%,月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的只占9%。另外,有86%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80%的教师对自己的工资不满意,更有83%的教师感到职业认同感较低,44%的教师希望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

(六)师幼比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29%班级教师保教不分,“一教一保”占25%,“一教无保”也占25%,实行“两教一保”的幼儿园仅占19%。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师幼比大部分为1∶21~1∶30。

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性别、年龄、生师比结构不合理,待遇偏低

1.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女性教师占主体

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反映了社会对男性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缺乏认同感。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照顾幼儿的保姆,而幼儿家庭教育的责任长期由母亲承担,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使人们偏向于接受女性教师。传统观念及乡镇民办幼儿园较低的待遇,使得很多男性不愿意选择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

2.教师年轻化、教龄低

国家为普及学前教育、放宽办园渠道,构建公办、民办并举的幼儿园办园体制,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许多乡镇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大大刺激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需求。大量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学前教育中职中专毕业生进入幼儿园,使得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化、教龄低。

3.教师待遇低

首先,民办幼儿园教师不在编制内,不能享受政府津贴,待遇的好坏全凭幼儿园。其次,民办幼儿园为民间筹资,是营利性机构,投资者为节约办园成本保证盈利而压缩教师的待遇。再次,乡镇地区的人均基本工资较低,也使得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与城市幼儿园、公办园有一定的待遇差距。由于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偏低,极易导致幼儿园人才资源外流,师资队伍不稳定。

4.师资不足,教师身兼多职,生师比高

绝大多数乡镇民办幼儿园没有达到“两教一保”的基本配置,很多教师既是专职教师,也是保育员。这样的配置节约了成本,但由于班额大、教师少,教师的工作量极大,且无法兼顾到个体差异,长期繁重的工作不仅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也容易导致教师随时转业,影响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1.学历偏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比例小

在被调研的八所乡镇民办幼儿园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大多数集中在中专和大专层次,高学历教师少之又少。调研数据显示,持证上岗的教师只占五分之一。《幼儿园管理条例》指出,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而在这些乡镇民办幼儿园中,约有一半的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转岗教师多,教师专业混杂,很多教师在没有了解过学前教育这个行业的情况下,就进入学前领域。学历低、专业杂、持证教师比例低,这些都是目前乡镇民办幼儿园存在的突出问题。

2.专业素养低

部分乡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业务素质低,教师观、儿童观存在偏差,不能平等地看待儿童,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也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师科研意识与水平偏低,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程度过低,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高学历学前教育毕业生大多选择在城市公办园就业。其次,近年来学前教育方兴未艾,全国兴起了一股办园热,许多非专业人士以盈利为目的兴办幼儿园,低薪聘请不合格的幼儿教师,加上农村常见的家庭办园,拉低了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培训机会少、质量低,制度不健全

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机会少、培训水平和质量不高。首先,当地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关注和支持不够,没有为民办幼儿园制订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其次,民办幼儿园是营利机构,自负盈亏,投资者不会对教师的培训投入太多的经费。再次,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不重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多数教师认为培训可有可无,培训只是一个形式,做一个幼儿教师只要艺术技能过硬,无需过多理论。以上都是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滞后的原因。

(四)师资队伍制度建设不完善

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待遇保障制度未落到实处,这些幼儿园教师还处在一个低薪且无保障的状态,乡镇民办幼儿园很少有职称评定之说,有职称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问题造成了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积极性低。教师管理制度不全面,如教师招聘、考核制度不健全,奖惩制度不到位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度、政策扶持的力度和教育资源的倾斜程度,对乡镇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增加教师编制,建立非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由于师资队伍“身份管理”的特点,有无编制对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均有影响,因此,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的编制问题亟待解决。

1.打破民办幼儿园限制,多途径扩大教师编制

为了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乡镇地区幼儿园的岗位吸引力度,让乡镇民办幼儿园朝普惠性方向发展,教育部门应为乡镇民办幼儿园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相对数量的事业编制教师,解决其“身份”问题,更好地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2.完善工资待遇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多为非编教师,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最低工资标准,使非编教师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明确所有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地位”,保障其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收入,确保在编、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其次,政府应出资为非编教师提供工资补助,提高其工资待遇,建立财政补贴标准。适当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给优秀幼儿园教师颁发奖金,让教师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最后,建立健全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法律为基础,政府补助为主,幼儿园和教师个人共同承担为辅,保证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享有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让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能安心工作。

(二)多渠道、多方式补充师资

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的缺乏,严重降低其办园质量和保教质量,这也是目前乡镇民办幼儿园最显著的状况之一,壮大乡镇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1.通过转岗教师补充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

根据小学生源减少,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编制富余的实际情况,从农村、乡镇中小学超编教师中选拔热爱幼教事业、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经过系统培训后补充到学前教育岗位任教。但是,补充转岗教师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转岗教师专业性差,幼儿园在保证转岗教师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其质量。各区县、乡镇政府应积极开展对转岗教师的各项培训,提升转岗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认同感。另外,通过中小学超编教师转岗的方式实现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编制化,这只是过渡性措施,各级政府还应当设置独立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系统,保障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长效、稳定发展。

2.通过社会招聘补充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

依据自愿报名原则,通过考试招聘的方式补充幼儿园教师数量,如逐年从中专、大专、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人员补充到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中。

3.通过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补充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

师范类高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应为乡镇、农村地区定向培养学前教育的专业化教师。

(三)调整性别比例,适当增加男教师,改善师资结构

根据现状,女性教师几乎占据整个乡镇民办幼儿园,而女性教师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容易对幼儿,尤其是对男孩子的行为、气质培养造成偏差,乡镇幼儿园需要加大对男性幼师的补充,把男性教师的性格气质渗透在教育之中,以培养幼儿完整健全的人格。政府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应适当采取相应的福利政策和措施,增加各地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性的录取人数,让更多男教师加入学前教育的队伍,改善幼儿园师资队伍结构。

(四)严把用人关,规范乡镇民办幼儿教师准入资格

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实行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相应提高教师录用门槛,对无专业基础、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严格要求。当然,由于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紧缺、招聘渠道狭窄,可适当放宽资格限制,使资格证书形式灵活化,比如临时资格认证或组织专业考核,对于低学历但又热爱幼教事业的人员、有多年教龄但无教师资格的人员,令其在一定时间内学习专业知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使留下来的人员达到幼儿教师所应有水平,保证教育的科学性。

政府应规定乡镇民办幼儿教师的最低学历标准,严格考核其园长及教师、保育员等,加强职前和在职教育,只准具备资格者上岗,对已上岗的教师应进行定期考核及培训。此外,应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农村幼儿园工作,提升其整体学历水平。

(五)加强在职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网络,开展有效园本培训

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指导乡镇民办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成立教研组。幼儿园可利用本地区相对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园际交流,有效开展园本培训,组织常规教研活动,如集体听课、评课、讨论,组织教师比赛等活动,或组织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相关课程,促进教师积极学习、主动反思,提升其专业水平。

2.公民办幼儿园双向合作,骨干教师“帮扶”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应发挥牵头作用,联合师范院校等相关单位开展普及性、周期性的培训、讲座,介绍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教育理念等,建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师资双向交流渠道,定期举行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共同参加的培训、参观、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互助交流和资源共享。支持优秀公办园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任教,指导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行为。县级、乡镇级中心幼儿园要组织骨干教师去乡镇民办幼儿园进行指导,形成由上至下、层层指导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网络。

3.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鼓励乡镇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学历教育,或到相关院校选修相应课程,乡镇民办幼儿园也可以定期聘请专家来园开展科研活动。

(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学前教育新的办学体制,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在落实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教师编制、社会保障制度、工资待遇标准、职业准入标准、职前职后培训制度、园长资格审核制度等,幼儿园教师也应不断努力提高专业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社会地位,创建和谐的家园联系制度,促进乡镇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欣玲.浅析我国幼儿园男性教师缺失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16(19)

[2]赵杰红.民办幼儿园师资问题及原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

[3]孙欢欢.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现状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4)

[4]史麗君.当前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

作者简介:

袁明远(1995— ),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社会学。

韦顺(1995—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学士学位,现于柳州机关幼儿园任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民办幼儿园桂林调查
桂林,美
桂林行
鞍山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研究
浅谈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和管理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困境和策略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