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浅谈

2019-04-12 05:50王武
关键词:专业群产教融合产业链

王武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和基础,从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专业群建设思路。通过专业群建设,以期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专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集成化能力培养,形成教育与社会集成发展战略的核心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专业群;产教融合;产业链;集成发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3-0031-03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互动,产教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主题[1]。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地方高校开始主动走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之路,许昌学院也进行积极探索,开展了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旨在进一步推动许昌学院转型发展,加快构建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相衔接的特色专业体系,并提出主动适应许昌市产业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建设指导思想。

一、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背景

许昌学院开展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着力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驱动力,学校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就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来讲,有其特殊的建设背景。

1.从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背景来看: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电力工业面对规模创新高、技术领跑、结构更优化的发展态势,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电力行业人才做支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大电力工业人才培养改革,主动适应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装备、智能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智能化作为经济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强调制造环节中以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进行,对制造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装备制造业振兴和产业升级,急需在电气装备领域中,加大电气、制造、智能技术集成应用与智能人才的有效结合,改变电力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从大背景来看,急需通过专业交叉融合,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2.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电力是重要支撑。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中国智造”,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制造业是发展重点。从《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国制造2025许昌行动纲要》等文件来看,要形成以中原电气谷产业集聚区、平高电气城、许继电气城为载体,以深化与国家电网战略合作为主要途径,形成完整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体系,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力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系统集成中心,发展成为面向世界的产业发展平台和重要的电力装备出口基地。许昌正在着力建设全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以许继、森源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电气谷为核心,形成电力装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电力装备制造技术人才作为支撑。

综合以上,着力提升现代工业核心竞争力,电力装备制造类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开展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实现各方面资源整合,形成与地方、企业融合发展态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速发展培养技术人才。

二、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基础

实施专业群建设项目,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支撑和优势特色。就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来看,该专业群建设能够结合许昌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目前,专业群建设已具备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平台、师资团队和校企合作等基础条件,具有进行专业群建设的必备条件。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许昌学院抓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发展机遇,将电气信息类专业确定为重点发展专业,将机械类专业确定为重点培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这些专业能够充分融入到中原电气谷、许继电气、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许昌烟机厂等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通过加强电力装备与制造类相关专业的资源整合,优化自然科学基础模块,拓宽专业面向;在学科建设方面,依托许昌电气装备制造地方优势产业和新能源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建设,目前,该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学科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反哺于专业群建设,通过机电融合,学科交叉,提高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

发挥学科建设基础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科的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发挥其教育载体性和工程系统性,有益于综合能力强和整体素质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实验室资源整合,实现了电力工程、电子与电气、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工程、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的统筹管理,资源优化,开放与共享。其中与本专业群建设相关的实验室有50多个,实现了从基础、到专业、到创新的全链条实践教育和训练。其中电力工程實验教学中心和电子与电气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实验室为许昌市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共同打造了10多家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接纳能力强,设备先进,制度完善,拥有足够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涉及电子、电气、机械、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基础,师资建设和教学团队基础也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校企合作基础,这些条件都有助于使专业群建设融入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创新之中,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专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集成化能力培养,形成教育与社会集成发展战略的核心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思路

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内容涵盖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等内容,各建设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出现较强的耦合和交叉影响,需要进行动态反馈管理和实时监控。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建设内容涉及特色专业培育和建设、现有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专业升级改造、通过新专业建设,拓宽专业面向等。就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来讲,一是做强做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核心专业,发挥核心专业的牵引作用,实现核心专业在特色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逐步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支撑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培育[3]。二是要以核心专业为带动,加强群内各专业建设,形成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实现机电融合、信息与网络互通、设计与制造对接,实现群内资源优化配置。三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新兴产业发展,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080602T)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080604T)两个特设专业,拓宽专业群建设面,实现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挥集群优势。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群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是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需要通过前期调研、中期实施、后期反馈等具体过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持续改进。(1)通过走进企业、融入行业,开展深入调研,对区域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岗位技能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专业群建设的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群内各专业具体特点,科学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2)根据群内各专业的特点,在部分专业开展双证教育,落实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3)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比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专业壁垒,跨年级、跨专业创建科技创新实验班;加强专业群内课程开放和共享,通过开放选课机制,实施人才的有针对性培养,如创建先进电气制造实验班、网络工程实验班、产品设计实验班等,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4)加强和相关院校的联系,遴选一些专业,开展专业共建和联合培养,不断取经,并反馈到群内,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程体系重构

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必须做好课程体系重构。(1)结合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就业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定位和课程标准建设,并实现课程体系优化。(2)要预测区域发展对人才规格变化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布局,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以提升综合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3)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按照专业群建设的总目标,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调整与优化,研究制定符合专业群建设发展需要、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能够突出工程应用的科学合理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4)加强具有特色的课程群建设,开设专业特色课程、网络课程和反转课堂等,并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对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来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在深入研究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状况下,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动态变化的机制,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把实践教学体系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中各要素的分析,实现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的统筹控制策略。(2)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总体规划,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整合。通过“模块化”“项目化”“岗位化”等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建设,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体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3)挖掘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根据专业特点,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对现有实训建设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并提高项目创新性,提高项目的开出率[4]。(4)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设要与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能够满足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5)建立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体系。树立实践教学开放式运行的理念,把开放式运行贯穿于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室运行、管理全过程,创建开放的实践环境。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重组、重构,建立开放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6)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由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实施与监控评价,理顺实践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关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探索一条专业群实践教学建设和优化的有效途径,使实践教学资源中教学软件、硬件配置和实训方案与行业协会的需求相契合,并能使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受益面,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过程管理,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进行优化,逐步实现主动学习和个性化教学。

(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5]。(1)考虑到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涉及校内多个学院、多个专业,必须加强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从学校层面出台院系间专业合作,资源共享的专业群建设机制。(2)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必须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区别开来,要在专业群建设中进一步和学科建设相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要发挥专业群建设中的学科带动作用,联合学科办公室,制定专业群和学科群建设相互协调的支撑政策。(3)在专业群建设中,要加大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研究,并积极发挥专业集成服务于产业集成的作用,要联合科研处、校地合作办公室等机构,制定专业群建设中科技合作、横向开发、成果转化等措施。(4)要充分考虑专业群建设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等方面的影响,联合教务处、设备处等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专业群建设中实践平台的有效建设、开发和利用。(5)专业群建设必须走出校门,融入企业,出台校企合作政策,建立校企常态沟通机制,形成校企共建专业群、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良好态势,密切关注区域电气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网络类行业发展,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的技术、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需求。加强校企联合,出台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合作政策,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校内外教育资源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以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为背景,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驱力、学校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能够结合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这些条件都有助于使专业群建设融入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创新之中,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专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集成化能力培养,形成教育与社会集成发展战略的核心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笔者从专業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具体建设思路,学校将通过政策落实、条件建设、过程管理、制度保障和持续改进,不断推动专业群建设。

参考文献:

[1]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4,(12).

[2]姜志军,李睿思.论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群建设    现状[J].继续教育研究,2015,(2).

[3]董淑华.与企业价值链协同的专业群建设研究[J].当代教    育科学,2012,(19).

[4]万军,胡宁.专业群建设视角下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    业技术教育,2013,(11).

[5]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5).

猜你喜欢
专业群产教融合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