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4-12 05:50蒋慧峰
关键词:学生评教问题对策

蒋慧峰

摘    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普遍存在评教主体参与度不够、评教指标体系不科学、评教数据处理不客观及评教结果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评教制度,科学规范地完善指标体系,有效地挖掘评教数据并合理地利用评教结果,才能保证学生评教效果,从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评教;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3-0057-03

学生评教目前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担负着改进教学、维护和实现学生利益、保证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职责[1]。因此,加强对学生评教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评价理论,而且可以为分析学生评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进学生评教制度提供现实指导。从设计上,学生评教确实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行的学生评教的形式及效果仍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和建议有助于促进评教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2-4]。学生评教工作也越来越常态化、制度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与科学化,使得教师的自主、自律和自强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学生评教的确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由于准备不足、考虑不周以及学生评教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因评教结果使用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出现。

(一)过分与人事管理挂钩,导致学生评教目标偏离

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学生评教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评教的结果与过程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从而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这一根本目标却发生了偏离,大多高校在大力推行学生评教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管理目标,即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以数据的形式定性分等级后与教师的人事管理挂钩,将评教结果用于教师年终考核、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等能够影响教师利益的一些环节上。

事实上,如果把学生评教的结果滥用于教师的人事管理,不仅难以获得广大教师的支持,反而会引发教师的消极抵触情绪,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也将弱化,同时也很容易造成教师与管理者关系紧张,挫伤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教师不是借助学生评教的结果思考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反而愈加关注评教结果对自己利益的影响程度,还会造成教师在教学中不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委曲求全,迎合、迁就学生,甚至于着力搞好师生关系而忽略教学质量,最终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一般而评教成绩较好。因此,不能直接将学生评教的量化结果作为考核、奖惩教师以及职称评定等重要人事决策的依据。

(二)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科学性不足

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能够保障教学结果的信度及效度,更加保证了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可度与接受度。然而,目前使用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备受诟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评价指标体系由管理者单方制定。通常情况下,尽管在指标体系制定前,管理者会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征询教师、学生的意见,但是为了避免指标过多、操作困难、意见分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基本还是由管理者单方面制定而少有教师和学生参与。而一般情况下,管理者要么参考或直接使用可能已经过时的现有评价表,或者邀请某些专家协同制定评价标准,显然,其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及可信性有待商榷。一方面,教师没有参与评价标准及方案的修改及制定,必然导致对评价过程及目标不清晰,完全在一种被动、盲目的情况下应付各种评比,如此不但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无形中给教师增加压力与负担,制约他们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学生层面上讲,作为评教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未得到落实,评教标准与方案中的很多项都超越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且也未将学生的真实想法、意见及体验真正重视并渗透到指标体系中,当然会使学生认为评教只是走过场、无实际意义而处于被动状态,那么评教的客观性、公平性很难得以体现。

2.评价指标体系无课程差异。众所周知,不同類别与性质的课程不论是在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与表达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应有较大区别及差异。然而,目前依然有绝大部分学校选择以同一种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全校所有教师进行评价,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进行了部分改革,但也只是对课程进行简单分类,还是用有限几种固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教。结果势必会忽略甚至抹杀各门课程及各种教学形式上的差异,尤其是所有教师都被条条款款约束住了,失去了原有的讲课风格,进而使原本应该或打算进行差异化改革的教学无法得到实现,教师的创新意识逐渐被磨灭,教学改革因评教而陷入窘境。

3.评教指标体系可操作性与科学性不足。只有科学的、合理的尤其是可操作性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由于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而设计指标体系时为了尽量追求全面,难免出现专业性很强,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大,而概念性抽象笼统,叙述不够具体明确的指标,过于抽象和笼统的描述在理解上容易引起分歧,从而使学生抓不住评价点,无从判断评价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另外,一般而言,评教大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作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再简单设置几个二级指标,显然,评教体系关注更多的是教师“教”的评价,忽视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内容缺少了学生学习背景、学习行为、学习实际收获等重要指标,从而使得科学性不足。

(三)评教结果缺乏有效性及反馈机制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缺乏有效性,存在较大的失真,学生评教流于形式,评教结果可信度不高。另外,加上学校对结果的使用也存在较大的误区,从而导致评教结果不合理也不客观。

1.评教结果缺乏信度与效度。目前,评教一般作为一项强制性行为在学期末进行,对参加评教的学生影响不大,作用也不明显,这必将导致学生评教行为不积极甚至不愿意参与,故而会出现随意评教、请人代评以及不考虑上课质量及学习收获而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业量的多寡、上课的娱乐性强弱来进行评判的恶意评教。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平时对学生放松要求,迎合与迁就学生,通过笼络学生来换取高分或好感,而一些学生企图通过给教师打高分来换取教师的低要求或考试范围及成绩,甚至于打低分报复教师,这些都导致了评教结果的效度和信度不高。

2.评教结果缺乏合理分析及利用。学生评教可以监控教师的教学情况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然而,针对评教结果的处理缺乏有效性。即便学生给出的评教结果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改进教师教学也同样作用不明显,因为评教结果并未得到科学的处理以及合适的方式反馈给相关人员。

虽然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最为主要的教育评价方式,其本质应该是改进教育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及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看重评教结果所反映的教师教学情况而完全忽略评教结果对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似乎除了进行名次排列外毫无用处,显然其导向、调控、激励、诊断等功能并未充分发挥。一方面,大多数高校评教的结果只对教师进行单向反馈,教师只能看到学生给出的以百分制形式呈现的总体评价以及横向的分数高低的比较,无法了解具体环节存在的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改进,从而不能总结分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得不到任何指导性的帮助及建设性的意见。另一方面,从学生层面上讲,作为最主要的对教学起监督作用的学生主体,在完成评教后根本不了解被评价教师的分数及排名,不知道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被评教师的影响有多大,当然也不清楚对其在改进教学方面是否有显著性的帮助,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评教活动的参与性也会降低,评教的真实性也受到影响。

二、改进学生评教对策

(一)端正学生评教的目的,规范学生评教的行为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能力发展是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因此,学生评教不应该只是将结果应用于教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绩效发放等奖惩方面,而是更应该充分突出其对教师教学的诊断与改进功能,故而可以通过宣传和制定合理的机制来确保这一目的在实现过程中的效度,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对评教工作的认识。

1.针对学生而言,只有对评教工作能够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其态度才能端正,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客观、公正、真实地进行评教。如此,评教结果才能由失真回归真实,教师也能主动积极地反思教学,提升水平。

2.针对教师而言,如果没有认识到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那么必然存在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不利于自我发展。因此,只有真正认同评教,才能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不断从学生的正面和负面的评价中获得足够的信息,理性地进行思考,从而以有效的信息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当然,有效的评教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细致的评教工作程序来对学生评教的行为进行规范,才能使评教程序规范、评教责任明确、操作方法简便,并保证学生评教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保证学生评教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建设

要保障学生评教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评教指标体系的建设是关键。

1.由于评教指标体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评价方案在设计时应由参与到教学中的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共同研究设计。即三方进行有效对话、沟通与交流,从各自不同的方面提出意见和看法,建立贴近自身理解水平及易于评价的方案,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只有在内心上接受评教方案才能积极配合开展评教工作。

2.要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坚持分类评价。因为学科、专业、课程及教学风格各有不同,各自具有的认识规律与教学模式都存在显著差异,理应分类进行评价。因此,应该按照不同学科特点、课程性质设计包括基本指标、学科与课程背景特征及开放性问题三部分构成的多元化评教指标体系。显然,该指标体系既有共性指标又有个性指标,完全可以体现和适应差异性教学的特点,有助于教学创新,使得结果更有针对性,更客观公正。

3.改进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除了覆盖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与能力外,还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效果。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部分,即增加平时表现、勤奋程度、学习期望与学习收获等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与投入指标。为了避免学生将失败完全归咎于教师的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收获中才能获得最真实的评价。另一方面,诸如课程本身的重要度、难易度和学校设施设备、教学班级与人数及教学计划与安排等客观因素也必须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有所体现。避免学生将不是教师的原因或受教师控制的因素而产生的不良整体印象渗透到评价中去,降低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三)改变学生评教数据处理方式,完善评教结果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处理学生评教数据的方法是切尾平均值算法,虽然算法具有设计简单、容易实现、能够综合所有评价数据等优点,但是并不科学,难以消除影响评价客观性的相关背景因素。因此,部分高校采取从学生评教数据的离散度、相似度结合横纵向比较等角度对数据进行处理,甚至采用不同统计方法或者多种统计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但是很显然,不同的方法会导致统计结果有差异,而不能有效地分析评教数据。事实上,许多高校已经进行过多年的学生评教工作,其间必定累积了海量的学生评教数据,只有分析海量数据的可靠性系数与区分度,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评教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对评教结果长期进行跟踪,从多个角度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及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发现教师的成长规律,帮助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来为教师的专业化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四)及时反馈与合理利用学生评教结果

既然有學生评教,那么必定就要有反馈,并且反馈还要及时,否则,学生评教的效果与意义并不大。因为对学生而言,通过评教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参与能为教学带来改变,当然可以提高以后参与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除了反馈定量得分外,还更应该反馈定性意见,以评价分析报告的形式反馈优缺点及建设性建议,以此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

足,并帮助其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合理利用学生评教结果。诚然,学生评教的结果可作为教师晋升的重要依据,也可以成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但只是衡量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因此,评教结果的利用应该非常慎重,应该摒弃学生评教“止于考核奖惩教师”的传统观念,弱化其控制性功能,只作为参考,强化其目的性功能,目的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设性、引导性的建议。

三、结语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以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基本出发点。然而,学生评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必将导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只有从机制和体制上保障学生评教活动的开展、评教数据的合理处理以及评教结果的合理利用,才能使学生评教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燕芳,李晓甜.高校学生评教探微[J].教育探索,2015,(1).

[2]刘哲.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4,(35).

[3]周天芸,姜禹杉.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及其效果探讨——基   于S大学的评教数据[J].高教探索,2015,(7).

[4]马秀麟,衷克定,刘立超.从大数据挖掘的视角分析学生    评教的有效性[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