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不能只针对学生

2019-04-12 05:09王少辉
江西教育A 2019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理论情感

王少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可是,这多数的“运用”还仅仅是针对学生。其实,教师也应该运用教育理论引领自身的教育行为和职业成长。

首先,教师应该把看到的、听来的教育理论作用于自身。

比如,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不但应重视知识和能力培养,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教师就要翻检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看是否还停留在知识、能力状态,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我们自己都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何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再进一步还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水平是否仍停留在教学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层面。一个老师,即使拥有全面知识储备和高超教学技能,也只能算是一个“经师”,还算不得“人师”。好的“人师”,就需要热爱教育,带着情感去教书;好的“人师”,要有高尚的人格,用生命影响生命;好的“人师”,视教育为信仰,只有信仰,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大写的“人”。所以,在谈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时,也得用这个标准要求教师自己,感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才会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再如,谈到学习方式时,常说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句话说得很对,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领。只有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才可能培育出富有合作精神、富有创新品质、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可是,教师自己是否拥有这样的学习品质?如果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为什么不先拿来为我所用呢?如果我们懂得学习不仅仅是“灌输”,更重要的是“自主、合作、探究”,那么我们就能“主动学习”,主动确定人生目标,主动设计成长路径,时刻都处于学习状态;就能“学会合作”,在学习中主动分享、交流,建立学习共同体,同伴互助,共同研修,合作共赢;也能“学会探究”,深度学习,创新创造,让人生时时充满新意。

其次,大多数教师都是有孩子的,因此教师还可以用先进教育理论教好自己的孩子。家长与孩子联结最紧密,对孩子的情感最真挚,也最希望孩子能够德才兼备,建功立业。那么,你不妨把先进的教育理论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看是否有效?我们说,好的教育首先得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具备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看到真实的孩子,才能听到他真实的想法,才能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放在家庭里,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亲子关系,你能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吗?不能建立的原因是什么?这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我们常说孩子的动手能力差,在引导自己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也应该把孩子的学习与动手结合起来,采取一些项目式的教育活动,让孩子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生成真实、可信、牢固的经验和知识。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的子女都教育不好,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那能否教好别人家的孩子,也很值得怀疑。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把教育理论用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上,不仅仅是对教育理论的检验,也是很好的教育研究和尝试,生成的经验也是最切身的、最经典的智慧。

再者,教師还应该影响周围的人,把教育理论作用于社会。在人生的角色转换中,我们常常以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学生”身份轮换,例如在家里你是子女的“教师”,却是父母的“学生”;作为经理,你是员工的“教师”,却是董事长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育的重大发现,它绝不单单对学生管用,对每个人都管用。如果你是个车间工人,运用这个学习方式,会成为一个高超的技师;如果你是企业领导,运用这个学习方式,会带领企业做大做强;如果你是专家学者,运用这个学习方式,会不断创新创造,取得更多有突破性的成绩。

其实,每个社会人都应该学习、运用教育理论,因为教育在学理上归属于能广泛作用于社会的哲学,教育可以改变、引导人向上向善。在你还不能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之前,你完全可以把你的理论用于自身,用于家人,用于社会。只要理论管用且坚持用,就可以到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而这也是教育的“大用”。

猜你喜欢
价值观理论情感
我的价值观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