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华:黄河、长江、大海之“艺术三部曲”

2019-04-12 03:05
世纪人物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河画展战役

“艺术三部曲”之一:黄河寻源

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周韶华从大文化入手,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将黄河作为自己的第一块“实验地”,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1980—1983年,周韶华四次沿着滔滔黄河,探寻大河之始源,近观洪流之入海,用心灵来聆听母亲河的呐喊,用生命来体悟民族魂的呼唤。

1980年秋,第一次黄河万里行,从武汉途径郑州、西安、临汾、吉县、龙门、壶口、咸阳、绥德、佳县、榆林等地,往返于晋陕峡谷。在西安重点参观了碑林博物馆和霍去病墓石雕,深受震撼,孕育出《大河寻源》的母题。周韶华沿着黄河上下几千里,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一次朝圣式的精神之旅;不是去摹写自然的,而是去探寻“以道藏艺,以艺藏道”的奥秘。《大河寻源》是周韶华数次深入黄河领域的产物,它不仅成功地突破了传统山水画标准的旧藩篱,而且成功滴突破了“文革”以来山水画图式的新框框。

从1883年7月开始,周韶华在北京、南京、郑州、武汉等地相继举办《大河寻源——周韶华画展》,展出了《黄河魂》、《狂澜交响曲》、《黄河大合唱》、《黄帝陵》等水墨作品,这些作品以波澜壮阔的形式、纵横吞吐的气派,展示了黄河的性格与民族的精神力量。给中国艺坛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新风,画展获得巨大反响,被誉为中国画创新的一个新起点,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大河寻源》展览的成功,亦坚定了周韶华的艺术理想,即用新的水墨语言来创造民族气派、中国气派的当代艺术。

“艺术三部曲”之二:长江寻源

在已有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著述中,认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摇篮似乎已形成一种定势。但长江流域的许多考古发现表明,长江文代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之一。因此继《大河寻源》后,周韶华又开始第二个创作计划,他说:“仅有大河寻源还不够,还要寻找新的支点才能实现中国画向当代转型。转型是战略,《大河寻源》是战役,还必须要有其他战役来连续推进才能实现战略目标,于是萌生了还要进行‘长江战役,‘大海战役,打下战役,至少需要三十年的实践才能看到转型的规模。”为此,周韶华从1985年起进行了长江探源,亲身体验长江文化。

在“纵横青藏高原,上下长江头尾”的长江寻源中,周韶华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壮美、力量美和气势美,也体味到长江流域文化的多元性,由此而创作出三个系列:“魂系长江”尽力追求图式换型,语言更新,从具象象征提升到结构象征,借大山大水、大物大构,强化结构、张力、象征等符号元素,在抽象半抽象的表现中,凝聚着对生命本质的充分肯定;“江汉抒怀”则倾向于小品式的性灵抒写,于平静闲适中自由展现着天人合一的热力和幽玄。当然,最令他心醉神迷的是他生活了六十多年的楚地楚文化,成就了“荆楚狂歌”系列的辉煌。

楚人直指天界的眼光,浪漫驰骋的想像,奇诡谲怪的意趣,惊采绝艳的色调,在他笔下通过楚文化多种符号元素的整合与重构,得到充分表现和再现,贯穿其中的主调则是生生不息的运动节奏和韵律。在这一系列中,他还进行了在山水间直接画上老子、庄子、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新尝试,又一次自我挑战。可以说,《荆楚狂歌》是对先秦荆楚文化的追慕、求索、颂扬与光大,是对《大河寻源》的深化,进一步强化了他怕宏壮风格。

“艺术三部曲”之三:大海寻源

周韶华生于大海之滨,以大海作为第三战役的母题自是顺理成章。与前两部曲创作时间跨度二十余年不同,大海篇基本都是2007年所作,而且是在他故乡山东威海刘公岛面对大海所作。分为"沧海横流""海天长风""神游沧溟"三个系列。既有大海龙吟虎啸的威严,也有大海天光水色的温情,还有大海予他的魂牵梦萦,包容中隐藏着沧桑感。艺术表现推向了精神时空、心理时空,似乎回到了他毕生追求的原点。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77抒懷——周韶华画展”先后在威海、泰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临沂展出。画展展出的作品以2006年在山东刘公岛、俚岛、石岛等地休养时创作的作品为主。

2008年10月《,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典》画展在湖北省艺术馆开幕。展览集中了艺术家三十年来的160余件代表作品,既有鸿篇巨制,也有很多抒情小品,将向观众展示这位矢志不移的老艺术家横跨两个世纪不断探索的足迹。

周韶华在画展前言中说道:“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打响第一战役‘大河寻源到现在,整整用了30年时间。‘黄河之后是‘长江战役,以《荆楚狂歌》告一段落。紧接着完成了‘大海之子的第三战役。叫‘三大战役是为标明我的坚定信念和实现目标的顽强意志。这次展览改称为‘艺术三部曲是合乎逻辑地标明,我的胜利品是艺术创作成果。横跨两个世纪的黄河、长江、大海‘艺术三部曲几乎倾尽了我的全部心血。祖国的大山大河全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在‘三部曲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我的脚印。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即把中国山水画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我对中国画的变革实验,长期处于在逆境中寻路的遭遇。虽然非议多多,但重要的是我自己必须解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我意识到,传统的生机与前途就孕育在现实生活与现实审美需求中;现代艺术的生命也蕴藏在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中。‘三大战役的每一个战役都要解决这个基本矛盾,这是‘三大战役的基本命题。”

当中华民族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时,已届耄耋之年的周韶华仍然站在时代的前沿,秉承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艺术理念,将时代的发展作为艺术创作的鲜活内容,担当着文化艺术传承和革新的双重任务,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一个艺术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奉献一生的不朽传奇。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猜你喜欢
大河画展战役
大河奔腾
卡通画展
战役中的你
『六一』画展
大河奔流
小小画展
大河无声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