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服务管理的发展瓶颈及创新路径

2019-04-12 03:05邓芸芸
群文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馆广东省志愿

近年,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公共发〔2016〕1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明办〔2016〕22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5号)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文化志愿服务事业进行了部署安排。

其中,《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和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广东省文化馆等单位被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单位。

一、我省文化志愿服务管理现状

在党和政府的统筹领导下,2011年3月,广东省文化厅成立了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以下简称“总队”)。我省文化志愿服务已初步建立了“省文化志愿者总队———市(县)、乡镇文化志愿者队伍———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织架构,基本形成了省、市、县、镇(街道)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今,全省网上注册文化志愿者人数9万余人。其中,23—40岁年龄段的文化志愿者占总人数的51.91%,41—60岁年龄段的文化志愿者占总人数的25.56%,61岁以上年龄段的文化志愿者占总人数的4.17%。文化志愿者队伍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呈年轻化状态。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街道)、社区文化服务组织模式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障。

二、当前文化志愿服务管理的发展瓶颈

随着文化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文化志愿服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在不断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日益庞大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如何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成为制约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地文化志愿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还客观存在,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文化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文化志愿服务这项工作是自上而下推动开展的,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推动色彩。文化志愿者主要是由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单位进行招募管理,管理人员是本单位工作人员专职或兼职担任,未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培训。有的地区未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招募管理、培训指导、活动开展、激励保障等方面未积极发挥协调指导的作用。

(二)未建立系统性的培训体系

如何提高文化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有效发挥文化志愿服务效能,逐渐建立系统性的培训体系是最重要的。对于文化志愿者没有分级分类管理,不能进行针对性的多层次培训指导,因而不能有效地优化志愿者队伍人才结构,充分发挥骨干型文化志愿者的作用。

(三)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激励机制力度不够大,导致文化志愿者组织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难以调动文化志愿者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我省推行申办注册志愿者证,为志愿者们提供保险、金融、交通、爱心优惠、公益捐赠等嘉许回馈激励,可能由于激励回馈吸引力和宣传力度不够,总队中申办志愿者证的人数仅占1.8%。

(四)活动项目品牌创新性不够

在文化部连续6年评选表彰的456个全国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中,属于为一般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为346个,占全部示范项目的75.88%;属于为残疾人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的110个,占全部示范项目的24.12%。如何打造一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要立足本地区文化资源,充分调动文化志愿者们的积极性,创新是关键,让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现代公共文化成果。服务项目大多是上级布置多、移植项目多,缺少吸引力和新颖性,难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我省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创新发展路径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模式的现状,笔者通过以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为例,谈谈对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创新发展路径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建章立制先行,建立长效性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在中央文明办的指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统筹志愿服务力度,整合多部门、多机构资源,共同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我省总队成立由省厅分管领导担任队长、各职能处(室、局)和厅直属单位负责人参与的总队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作用,对接精神文明指导机构建立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成功经验对全国有借鉴价值。各级文化部門应进一步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推进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总队成立之初,出台了《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建设方案》和《广东省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随后,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地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手册等,确保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为推进广东省行业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2016年6月,广东省文化厅联合省文明办制定印发了《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规范指引》,以文化行业志愿服务组织为样板,通过对文化志愿服务组织、文化志愿者以及文化志愿服务规范等内容进行细化流程、规范化操作。同年底,我省出台了《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十三五”规划》,全面分析我省目前发展形势,奋力开创我省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

(二)探索“互联网+”,打造信息化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模式

各地市(县)文化馆(站)结合地方实际,立足群众需求,着眼文化民生,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建设和数据库建设。例如,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建立了“广东文化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微信公众服务号、手机APP等数字化渠道之外,结合“广东公共文化云”项目,提前规划、设置“文化志愿服务”板块,搜集全省各地文化志愿服务数字化相关资源和需求,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资源整合、需求分类、优化服务,建立起文化志愿服务供求“大数据”,盘活资源,打造全省“一张网”,实现网上实名制注册、活动发布报名、二维码签到签退等,通过“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开展分类、分群文化志愿服务,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三)打磨特色服务项目,促进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

针对目前大多数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类型单一、效果有限,通过整合全省优秀文化资源,发动我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走在前面的地市,积极帮扶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突破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区域不平衡的难题,推动我省文化志愿服务创新发展。根据各地特色资源,为弘扬岭南文化,继续打磨具有“广东特色”文化志愿服务项目,鼓励与带动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积极策划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特色性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四)加强组织培育管理,推动文化志愿服务持续化发展

2016年11月29日,广东省文化馆正式成立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志愿服务委员会,将在中国文化馆协会的指导下,从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领域探索文化馆职能的突破、向社会化扩展的发展路径,强化理论研究,推动文化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搭建交流平台,打造文化志愿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此外,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组建省市级文化志愿者协会,深圳市罗湖区、茂名市等地也积极筹建文化志愿者协会,逐步引导其由政府主导组建向后期自我管理过渡。鼓励吸纳专业社工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服务拓展提供支持,积极探索“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例如深圳市“岗位购买”、广州市“机構合作”以及中山市“社团合作”等形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通过加快引入社工机构服务,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加强对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培育管理,建立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激发文化志愿者们的活力。

(五)建立培训与激励体系,提供文化志愿者成长机制

现在越来越多公众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急需提高服务素质和水平,鼓励各地依托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推动建设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培训基地。例如中山市文化馆开设“文化志愿者学院”,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拓展训练等形式,让文化志愿者在掌握服务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培训是对志愿者的奖励”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流行的观念,文化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学习和成长。积极开展跨省、跨地区交流合作培训,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创新培训手段,开拓新的社会化培训模式。过去我国对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片面理解,认为志愿者是“无私奉献”“无偿服务”,不需要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需求多样化,各地应借鉴外国、港澳台地区等地的经验,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公共发〔2016〕15号).

[2]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文明办〔2016〕10号),2016年10月18日印发.

[3]《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志愿服务委员会在广东省文化馆成立》,参见http://www.gdsqyg.com/agdzyfw/newsinfo.id=20170414000 00088,2016年12月5日.

[4]丁元竹.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邓芸芸,广东省文化馆团队部副主任。职称:馆员。)

猜你喜欢
文化馆广东省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