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

2019-04-12 13:06熊德鑫
江西教育C 2019年1期
关键词:突破难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

熊德鑫

摘要:精心设计有效性的问题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突破知识难点,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本文根据实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应用,分析有效提问的重要作用,抛砖引玉以供同类科目教师参考。

关键词:物理课堂  有效提问  兴趣  突破难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互动形式。精心设计有效性的问题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突破知识难点,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

一、有效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渴望了解一切新奇的事物,但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因此,物理教师在提问时,提问内容要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提问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

例如,教师在教学《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很多老师都会做这样一个实验,手上带一个一次性的食品手套,并将手伸入水中,可以看到蓬松的手套紧贴在手上,由此得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其实这里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如教师提问:“在这个实验中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蓬松的手套紧贴在手上。”教师提问:“手套出现这样的效果说明了手套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手套受到了压强。”教师提问:“手套与谁接触了?这个压强是由谁施加的?”此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由于手套在水中只与手和水相接触,这个压强只可能是由水施加的,顺利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又例如江西师大附中李健明老师教学《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时,可以使用类似的提问方引入大气压强。李老师在实验前准备好一个空的易拉罐,将其加热密封好罐口。在课堂实验时,将此罐从热水中拿出,可以看到易拉罐遇冷变瘪。这时可以提问学:生“易拉罐出现这样的效果说明易拉罐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易拉罐受到了压强(或力)。”教师提问:“请各位同学来破破案,是哪位凶手施加的压强(或力)使易拉罐变瘪了?”明显的现象、巧妙的语言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将学生带入课堂中来。

二、有效提问有助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有些物理概念虽然简单,但形成概念的过程对学生体会更为重要。通过合理的设置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并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质量》这一内容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质量”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把质量的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质量的概念,可以设计问题:生活中的铁钉和铁锤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有什么区别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概念来表示这种区别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列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在这些例子中,所体现出的不同需要怎么来表示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质量这一概念。这样的教学提问,有利于学生对质量这一抽象概念的有效理解。

又如,在教学《探究滑轮的作用》这一节中,教材中直接给出了滑轮的概念,所以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也是直接给出了滑轮的概念。但这样做显得十分突兀,其实滑轮是由我们之前所学杠杆演变而来的,这两种简单机械之间也是存在联系的。笔者在观摩刘家盛老师这堂课时,觉得刘老师由杠杆演变引入滑轮这一概念处理方法很值得我学习。在引课阶段,刘老师对生活中的搬运物体的实例提出了三个要求:不想在楼顶上提、不想爬楼搬运、不想太费力。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搬运物体?这三个要求的提出提示了学生要站在地面上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学生马上会联系到上一节所学的杠杆。再提问学生:使用杠杆有什么毛病,怎样解决这些毛病?继续提出问题:普通的“轮子”能否达到要求,通过实验发现普通的“轮子”无法固定拉动物体的绳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在轮子的边缘开出槽来,这样便得到了滑轮这一机械。在这整个师生互动的问答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设问,丰富学生对“滑轮”这一机械的认识,在解决问题,消除毛病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设计出“滑轮”的样式,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掌握了滑轮这一概念,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单纯的教授学生物理概念更为重要。

三、有效提问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教师要有效提问,对问题的设计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所提问题应该让学生有深入思考的空间,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去思考、解答问题,并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学顺利进行。

在《认识浮力》这节课中,浮力的概念难度较大,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就更难了,如果直接提问学生思考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让学生降低其学习信心。但是,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出发,从简单的现象中提炼出问题,将会获得更积极的效果。比如教师将一个鸡蛋放入装满清水的烧杯之中,且边添加食盐边搅拌,学生可观察到原来沉底的鸡蛋逐渐上浮。此时,教师抓住机会提问:“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呢?”学生自然就能答出:“因为鸡蛋所受的浮力变大了。”教师继续提问:“为何鸡蛋所受的浮力会增加呢?”学生可以根据刚才加盐的动作回答:“因为在水中加了盐。”教师提问:“盐水与清水相比什么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了?”学生回答:“密度变化了,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大。”这时教师再提问:“这个实验说明浮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此时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答出:“液体的密度。”这种使复杂抽象的问题清晰化的提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再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中,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所掌握,并了解它的成像规律和一些事物有关,如物距。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凸透镜,可能做过小实验的同学还发现过成像方式,但是这些学生都不太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这时,如果教师直接发问:“大家知道凸透镜呈现出的像有哪些类型,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有很大难度,老师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层层设问,层层回答,降低这一知识点的难度。首先请学生拿着凸透镜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让学生对成像情况都有所了解,之后再提出问题:“虽然我们使用的凸透镜是相同的,但看到的像并不相同,它们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由于这个问题中的现象学生都看到了,所以答起来并不困难。此时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大家觉得成像不同是什么造成的呢?”这个问题在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当时课堂的情况考虑是否要提示学生“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远近不同。”但学生可能会产生误解,认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只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这时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还有哪些因素会对凸透镜成像产生影响?”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回答,教师提前准备好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让学生用不同的凸透镜观察同一物体,发现所成像有所不同,提示学生观察两块凸透镜,发现它们的焦距不同,引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和凸透镜的焦距有关系”,这时突破了本节的一个难点。在刚才的问答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控制变量法自己找到影响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因素,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长期采取这种“提问题”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形成不断思考的习惯。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的需求,提出高质量的有效果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心理和建立物理概念,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才能将上物理课当作一种期待和享受。

猜你喜欢
突破难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
运用思维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