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式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4-12 13:31徐宁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

徐宁

[摘   要] “牧式表达”就是对儿童表达的缺失给予补充,让老师在课堂上能够遵循学生语言生长的规律,使学生自然、自由、自主地表达,还原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在口语交际中畅游,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牧式表达;表达欲望;表达能力

表达是儿童一种个性的凸显,卢梭说:“儿童是大自然派驻到成人世界的天使。”他们目睹的一切世界都是美好的,他们是属于大自然的,具有大自然恣意飞扬的天性,他们懵懂好奇、热烈萌动,一切活动都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但现在的学生受过量信息的影响,他们往往满足于视频精彩的画面,听得满足,看得满足,然而口语表达能力却不理想。

部编教材的口语交际,其价值在于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交际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是现在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所以教师让学生尽快走进课堂,就要采取“牧式表达”,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表达的环境,教给学生实战型的语言策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地提升。

一、通过探寻文本“牧式”因素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

新部编语文的口语交际,就是让学生能够讲述自己的见闻,也是简单的“牧式表达”,让学生能够从语言的视角解读文本,教会学生“表达是什么”“怎样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让儿童慢慢走进语言的表达,让儿童有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萌发富有个性的语言。

1.体验“表达的价值”——文本挖掘

每篇文本都是有它的“原生价值”的,而且学生个体阅读也存在价值。如《端午粽》这篇课文,就给学生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节日文化。现在的学生对待中国的节日很漠然,而对待外国的节日,却是十分崇拜。而《端午粽》这篇文章,它的原生价值成了学生学习的文本,它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变化。教师在教学《端午粽》时,不可能以本教本,教师要拓展其他有价值的节日,这样学生从小就有了节日的概念。现在学生盼望的是自己的生日,而其他的节日,学生们就随波逐流,不问为什么,更不问怎样过,学生长此以往就失去表达的欲望,而在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就安排了《端午粽》,不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就从文本的“原生价值”上升到“教学价值”,继而引申到学生“表达价值”,这样就达到了课堂效果的有效性。

2. 疏捋“表达的内容”——理清文本

一篇文章的文本被挖掘出来,但还要理清“表达的内容”。其实文本的分析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内容,更要理解其语言的形式,能把文本中“有价值的表达”转化成“表达的内容”。如《端午粽》这篇文章,表达内容至少有三点:一是端午节的习俗,二是端午节的来歷,三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其实,文章的结构及谋篇布局是文本要表达的个性内容,也是让学生模仿表达的迁移内容,更是学生语言生长的“牧式表达”的范例。

二、增强“牧式”语言积累

“牧式表达”的目标就是让儿童由语言生长到思维的提升,儿童的语言理性和思维的发展离不开“牧式表达”。“牧式表达”就是儿童对文本的感受、理解……多个散点通过有价值的线索,让儿童有所觉悟,刺激儿童表达的欲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1.语感积淀——生成

学生的语言积淀来自学生的阅读,丰厚的语言积淀,可以让儿童的品位提升,也可以让儿童对文本的语言更敏感。学生能把自己积淀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牧式表达”策略。教师能够根据文本所承载的文化,抓住儿童的敏感区,借助学生的背诵、欣赏等来转换语言,让学生多种感官感受被激发出来,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如部编教材二年级《蜗牛的奖杯》描写了小蜗牛原本是善飞的高手,可是由于自己的骄傲自大,把自己的奖杯天天背着炫耀,结果沉重的奖杯再也摘不下来。文章趣味性很强,学生也很乐意阅读,而且学生通过读文章也知道了其中道理,把文本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二年级的学生很乐意把有趣的故事与别人分享,所以这就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环境。学生在阅读中,把文本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锤炼了语感,提升了语言的理性,促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寻找思路——延展

语言增值其实就是“牧式表达”的终极目标。还原,也是“牧式表达”的策略。现在小学生所接触的每一个文本都是经过专家精心安排的,学生根本看不到文本的生成过程。要想看懂作者背后的故事,教师就要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让学生真正悟透文本的情节,也就是还原文本作者的故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写?体会文本独特的思想和情境,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如此写的奥秘,在读中还原的过程,其实就是表达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其简单的表达方法,学生能够延展运用,更是让儿童获得语言深入体验的方法。

3.表达实践——展示

部编教材的文质兼美,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标靶”,但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文本的字词,这样学生也不能把学习文本运用到生活中去,口语交际还要把文本的内容进行生成、重构,形成新的语言点,让学生深化表达。

如部编教材一年级《大还是小》一课,文本的内容很简单,但作为教师如何把这个内容呈现、放大给学生,简单地读根本达不到效果。文本的用意是让学生不仅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白大和小的用意,简单的文本,能让学生根据图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牧式表达”的内涵,让学生根据图意表述清楚。二年级的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看图讲故事》,这篇口语交际文章的要求是“顺序要清晰,认真听,能够明白别人讲的是哪幅图”。这就是课程标准中“让学生看音像视频,讲述重点的情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去分析、观察,组成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表达,理解故事的情节,这就是学生思维的提升,也是迁移的运用。

三、丰富“牧式”表达空间

“牧式表达”要从“童心”出发,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从多元的角度来顺应儿童的思维,促进每个儿童多样化发展。因此,要不断丰富和充盈“牧式”表达的空间,这样的表达不仅能呈现学生的个性,更能让学生在表达时有所突破,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有个性的句子,找到自己语言的生长点,深化自己的表达力。

1.呵护“智”的萌芽——创语境

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同一个班级内也有很大的差异,想让学生多样化表达,就要呵护学生“智”的萌芽,创设语境,激发学生语言的创意。如二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谈及动物,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因为学生喜爱,他们都渴望自己能养一只可爱的动物,所以学生有话可说。这时候,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动物世界的情境,让儿童从中选择一个有趣的动物进行交流,孩子们侃侃而谈,趣味盎然。再如口语交际《打电话》一课,通过创设“约朋友一起玩”“生病向老师请假”“给出差的爸爸打电话”等情境,让孩子在生活化的“牧式”空间内练习口语交际,从而提升表达的智能。

2.感受“说”的妙处——设梯度

低年段的学生,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富,因此口语表达尚不完善,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南辕北辙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有梯度,紧扣文字,切入一点,逐渐递进,直到最后达到训练的目的。口语交际《我说你做》一课,可以作为游戏,让学生听懂指令,做动作,在表达的时候让学生把自己的动作表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感受“说”的妙处,更能体现“牧式表达”的梯度。

“牧式表达”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要能够遵循学生语言生长的规律,给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和更多的表达期待,让学生能回归自然的表达,这才是儿童口语交际的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1]张晓峰.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语文大观,2014,(03).

[2]胡兢慧.“牧式歌唱”让儿童与音乐深度遇见[J].音乐天地,2013,(04).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
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策略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加强学生表达能力 提升语文识字效率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添画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