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2019-04-12 11:39王彬彬
江西教育B 2019年1期
关键词:物质价值生命

王彬彬?

当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热搜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学生诸多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思维品质至关重要。吴非认为,中小学课堂最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真正有价值的教学都是因为“思考”,他提醒并告诫老师:“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而不是让他们复制教师的思维。”下面笔者结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谈谈思维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一、冷漠与关切——生命价值的奉献

(播放视频:央视《经典咏流传》中的《苔》)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苔》背后的故事,同时也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活出生命的精彩》。

思考1:假如你也是一名贫困山区的志愿者,你会考虑给这些孩子带点什么呢?这些东西对孩子有什么用?为什么选这个礼物呢?

思考2:面对孩子们的胆小、自卑与冷漠,梁俊选择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梁俊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两年,虽然生活艰苦,但却是他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从中大家感悟到了什么?

思考3:争做最美中国人,传递生命的温暖,你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师:无论是让座,还是参加志愿者活动,只要我们勇于付出真诚和热情,就一定能感动他人,共同营造出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贫乏与充盈——生命价值的实现

师:在爱和温暖的熏陶中,这群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播放视频《山谷里的诗与歌》)

师:梁俊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写作、唱古诗,渐渐地,孩子们个个都能“出口成詩”了 ,他们的歌声越来越响亮,自信的笑容越来越多,如米一般小的苔花们终于悄然开放了。这群孩子的生活贫困吗?他们的生命贫乏吗?不贫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

师:生活贫困主要指物质层面,生命贫乏更多指精神层面。有些人虽然物质贫困,但是精神上却不贫乏;相反,有些人虽然物质充裕,但是精神上却是贫乏的。所以贫困不等于贫乏。即使物质贫穷,生命也不能贫乏,要在贫穷中追求生命的充盈。

思考:两年后,支教老师离开了,孩子们如何让生命充盈?

师: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得到滋养,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也让生命一点点充盈起来。

【反思】本课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苔》背后的支教故事为线索,贯穿始终,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思维主动性。教师通过层层问题深入,让学生总结出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通过“如何让生命充盈”的讨论,理解生命价值实现的方式,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诞生。”好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设计。教师要在整合优化中融入知识、能力和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启迪思维的阵地。

猜你喜欢
物质价值生命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