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后活动中的设计策略

2019-04-13 12:38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读后阅读课批判性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曹 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教育部,201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小学英语课堂不再是单一的语言知识运用,而是加入思维培养的指导教学。英语阅读是小学英语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阅读课中整节课设计与批判性思维活动相关相当困难,只有在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在阅读课读后活动的设计中体现批判性思维尤为突出。

平时教师在教授小学英语阅读课时会出现一些策略性问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教学活动设计看似有趣,课堂氛围也异常热烈,但是活动设计占据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2. 设计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措手不及,没有给学生一些支撑策略。3.教学活动设计表面看创新性和深度都达到了,但是脱离阅读材料,没有整体设计具有凝聚力的读后活动。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一般而言,批判性阅读大致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实现:第一层次是对文本本身的处理,即理解大意。读者主要目标是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基于文本信息建立起网状关系图;第二层次要求读者能够跳出文本,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推断言外之意;第三层次是回归文本,就文本结构、写作方式、作者意图、作者观点等展开分析,并提出质疑或作出合理评价。读者在这些活动中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更能获得思维能力训练。所以,批判性阅读跟学习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相悖。批判性阅读是更高阶段的阅读策略。这种高阶思维方式经过阅读后才能得以提升。

二、阅读后活动的理解

一般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活动设计分为三个步骤:阅读前、中、后。阅读读后活动按照时间划分是一节课最后的15分钟,是一节课最后情感升华和共情的地方。一般性阅读只需要理解文本的大意,能体会和表达出文章的主旨。批判性阅读要求小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批判、质疑、对比、评价等。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我们更多是培养学生在新的语境下能够分析、质疑和评价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批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分析、推测、评价等内隐的思维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提问题等形式展现出来,让思维形象化。本文通过展现一节五年级的英语阅读课课后活动的设计,总结出阅读读后活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例析

本文以译林五年级《英语》教材下册第八单元《Birthdays》阅读读后活动设计为例进行阐述和分析。在阅读中,Mike、Su Yang和Su Hai分别描述了过生日的情景。本节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文本,复述Mike、Su Yang、Su Hai 的生日活动,最终能描述自己的生日活动。在情感方面目标是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理解文本

进入到阅读读后活动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根据板书复述课文。要求填入的单词和词组是这篇阅读的重点,比如:时间、做的事情。将文章的主干和脉络清晰展现,这样能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更加透彻地明白文本的结构和大意。

I like SH and SY's birthdays. They're on the______ of ______. SH and SY usually _____with_____. They _____. Then, they _______. They have a ...

I like Mike's birthday. It's on the _______ of______. Mike, Helen and Tim always____on his birthday. They _______. Then _____come to the par⁃ty. They ______ ____and _____. They have a ...

【评析】

阅读读后填单词和词组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视化,还可以看清楚学生的思维过程。当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有出入时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大意的全面理解。为后面的跳出文本做好铺垫。

(二)深绎本意

教学设计:Talk about your birthdays.

同桌合作。(Pair work)同桌两个同学对于对方生日情况的了解,包括生日的时间、和谁过生日、过生日的具体活动以及过生日的感受。

【评析】

这一环节的活动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跳出文本材料,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知识的迁移。阅读材料是对Su Hai和Mike的生日活动进行描述,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指向了贴近自己生活的生日活动,让学生真实的情感得以体现。这一策略实现了在相似的情境中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

(三)引导质疑

Su Hai has birthdays with families. Mike has birthdays with his friends.

Q: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H, SY and Mike's birthdays?通过苏海和麦克过生日的描述,让学生分析他们过生日的不同点。

【评析】

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更多关注语言和语法知识点。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引导他们不再停留在基础的文字层面。学生开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他们经过推理、分析等学习策略形成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位同学的不同之处。这一结论的产生不再是教师简单或者深入的剖析,而是学生通过思考水到渠成的结果。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点还感受了文化对比的体验。

(四)探究解疑

最后的活动设计中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Is it important to celebrate birthdays?学生的回答有两种,这两种回答都带有学生独特的感情色彩。

【评析】

最后一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构架出自己开放性的思维环境,学生在新的思维基础上有依据地推理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能娓娓道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具有语言学习的价值。

四、启示和思考

在小学批判性阅读中,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文本的大意,复述出文本的框架,这些都是批判性阅读比较好的教学设计;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活动设计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意,并合理地推断出文本的言外之意。其次,教师设计跳出文本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点,最好能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引导小学合作;接着提出问题或者鼓励学生观察文本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让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最后,学生针对文本创造性的思考自己的观点,最终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批判性阅读策略,帮助学生通过对文本字面的理解,然后运用分析质疑、推断、总结等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读后阅读课批判性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知无不言,言有不尽——《“夜无故入人家”——不应忽略的那一面》读后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