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

2019-04-14 13:16丁晓红丛淑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工匠精神

丁晓红 丛淑芹

摘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界的主要目标。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从教及专业建设经历,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瓶颈,并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思考,以期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0-0016-03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表明“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弘扬“工匠精神”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但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从业者(以下简称“工匠型”人才)[1]。

职业院校是最适合培养“工匠型”人才的,而且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的主要奋斗目标,但成效并不显著[2]。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具有“工匠精神”、“工匠技能”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这是制约职业教育培养“工匠型”人才的主要瓶颈。

一、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人员组成基本有三种:

一是来自于企业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经过几年的教学锻炼,熟悉了教学基本规律后就能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岗位需求与专业及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部分教师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目前均是各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等,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直接来自于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这是各职业院校的主力军。这部分人员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操作技能单一,不熟悉生产岗位,不了解生产企业与行业情况,这部分教师的教学与岗位需求明显有差距。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对这部分教师是通过以老带新、到企业短期培训、顶岗实践等方式,以期达到具备“双师素质”的目标。但是实践表明,大多数教师经过培训后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操作技能,在课程的驾驭能力与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远不如从企业引进的“双师型”教师成长快,成效显著。

三是来自于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在现今企业竞争压力大、追求效益的情况下,企业对员工的管理非常严格,员工的工作压力很大,一般很少有在职人员能够上班时间到学校兼课,大多是退休人员或是订单企业,因此每个学校校外兼职教师实际很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2017年国家诊改网数据显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全国职业院校平均为56.61%;全国示范院校平均为69.60%;国家示范院校与国家骨干院校平均为72.80%,对于“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未做统计。主要原因是各职业院校真正具有企业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研究发现,比较好的职业院校专业负责人是“双师型”,专业团队中有3—4名骨干教师是“双师型”,这样的专业、这样的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岗位的匹配度一般都比较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做得比较好,成果较多。反之,则较差。而当前的现状是确实还有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负责人也不能保证是“双师型”,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差距较大。

2.缺乏“工匠技能”。“工匠精神”虽是一种职业精神,但实质上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3]。目前职业院校大部分教师缺乏“工匠精神”下的职业能力。专业教师不会操作仪器设备导致高端设备闲置、利用率低等现象不在少数;教师操作不规范、不符合岗位要求现象更为普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落后岗位操作标准等均说明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技能水平满足不了“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素质”。精益求精,是指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4]。要培养“工匠型”人才,教师尤先需要具备这种品质。现在职业院校的教师一部分没有企业经历,对精益求精、工匠素质体会不深;二是受当今社会环境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的影响较大;三是杂事太多,每位教师都身兼数职,不能专心教学从而导致教材编写质量不高、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指导不到位等现象经常出现。

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双师型”教师没有具体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严格的准入制度

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有明确要求并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比如:德国职业院校教师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才具备任职资格。对于承担实训教学的教师,通常要求企业工作5年,师傅学校学习1年,师资培训半年,企业统一考试通过才能上岗[5]。澳大利亚职业院校教师要求具有学士学位,且拥有相关职业领域至少10年的行业或企业经历[6]。日本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要有职业训练指导员证书[7]。我们国家的“双师型”教师没有权威的、统一的任职资格标准,没有制定严格的从业准入制度,这是制约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二)体制机制因素

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属于事业编制,要求必须是硕士及以上学历,要参加事业单位的统一考试。在当今社会,“学而优则仕”、追求稳定的理念依然深入人心,每年招考数十个编制往往报名超过千人。近几年的考试结果显示,应届硕士研究生的应考能力与投入考试的精力要远远高于在职人员,造成职业院校想要的人员考不进来,制约着高素质“双师型”人才梯队的建设。

(三)培養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虽然各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非常清楚“双师素质”、“双师能力”的重要性,也制定有相应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等措施手段,经过多年运行,培养质量与效果并不显著。经调查,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每个学校在资金有限情况下一般选择优先发展硬件条件而压缩软件投资,导致培训资金不足;二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生师比远超18∶1(国家规定标准),学生多,教师少,教师教学工作量大且承担过多教学以外的任务,没有时间与精力接受过多培训;三是缺乏严格的培训考核与评价制度,教师利用假期深入企业顶岗培训的热情不高;四是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根据教师的自身条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或虽制定方案但没有执行到位,造成师资培训不系统,随机性较强,重复培训,培训效益与质量不高。

三、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到:“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必须重视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体制机制建设

1.建立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资格标准与准入制度。从国家层面制定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要求,建议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建立起严格的“双师型”教师从业准入制度与职业学校人员配备标准及规范。“制度+标准+规范”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

2.加大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完善教师引入机制。当前职业院校师资大部分来源是参加面向全社会的事业单位统一考试,少部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有中级职称,或具有本科学历水平同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学校有少量的自主招聘权利。这部分引进人员在各个院校都是骨干,是真正的“双师型”,在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应该加大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由学校根据自己需求自主选拔适宜的人才,国家层面只需要制定好教师的任职资格与准入制度即可,这样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职业院校是为行业企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教师必须了解行业,熟悉企业及岗位,因此应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充实到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建立“同工同酬”的聘任制教师激励机制,吸引部分没有本科学历但有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8],这是真正的“工匠”,只有这样,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才会有根本上的改变。

(二)职业院校应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实施系统培训工程

职业院校应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严格执行并考核。每位教师自入职开始即建立培训档案,根据每位教师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培训,以避免重复培训或培训不全面,致使有限的培训收不到预期效益。[9]

(三)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国家制定“双师型”与“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标准,规定教师入职后应在几年内达到“双师素质”标准,再过几年应达到“双师型”标准。如果建立起了规范系统的评价标准与教师成长规范要求,各职业院校参照进行定期考核,将会有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将会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教师培训将由被动变主动,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将会大大改变。

(四)加强“工匠精神”的素质教育,培养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

“工匠精神”从深层次来讲,其实是一种高层次价值观文化的体现。价值观是人辨别是非、認定事物的一种思维与价值取向,一旦养成,很难改变。所以必须对学生加强“工匠精神”价值观文化的培育,而教师必须先具备这种价值观文化。因此要在教师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长期进行“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的素质教育,厚植工匠文化,形成一种正能量氛围。

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立一支技艺精湛、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坚持兴国必先强师”,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比如: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等,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决心。2017年我国在上海与苏州举办中国国际技能大赛并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要向世界展示我国技能人才的实力,更表明了我国培育工匠精神、打造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决心与雄心。相信随着国家产业与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

参考文献:

[1]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7):72-75.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79-82.

[4]姜汉荣.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9-12.

[5][美]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7.

[6]雷同飞.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05-106.

[7]秦炳贞.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借鉴[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33(3):121-123.

[8]李青.發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借鉴[J].交通职业教育,2009,(6):20-23.

[9]丁新桥.我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法研究——有感于澳大利亚TAFE学院教师培养体系[J].企业导报,2013,(5).

The Main Bottleneck of "Craftsman-type" Talents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DING Xiao-hong,CONG Shu-qi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Center,Shandong Drug and Food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Shandong 264210,China)

Abstract:It is the main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with "craftsman's spiri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points out the main bottleneck to achieve this goal,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oblem,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hinking,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raftsman's spirit;double-position teachers;teaching staff;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双师型师资队伍工匠精神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