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城市精神视域下的江桥抗战精神传承

2019-04-15 01:51张忠
理论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

张忠

摘 要:江桥抗战精神是历史赋予齐齐哈尔城市的独特精神禀赋,其精神内涵依然具有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具备成为齐齐哈尔新时代城市精神的内核要素。江桥抗战展现出的舍身救国的民族大义,英勇不屈的坚强意志,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是齐齐哈尔军民在江桥抗战中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推动齐齐哈尔新时代发展的城市品格和精神动力。江桥抗战城市精神的塑造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全方位积极参与,需要追求城市外在形象与城市精神的完美统一,应以人文关怀为核心,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使江桥抗战真正成为齐齐哈尔城市精神的象征。

关键词:齐齐哈尔;城市精神;江桥抗战

中图分类号:K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2 — 0019 — 03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内在品格和外显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内在动力。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及其城市精神,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面对经济转轨、身份转型出现的经济压力、思想困惑、精神焦虑等诸多城市问题,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城市文化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效能,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江桥抗战作为发生在齐齐哈尔并产生深远影响的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所蕴含的精神应该是齐齐哈尔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齐齐哈尔城市发展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一、江桥抗战精神是齐齐哈尔城市精神的重要源泉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从城市的历史沉积中升华而来,或源于历史人文,或源于地理环境,或自然与人文兼备。在漫长的发展中,齐齐哈尔城市形成了丰富多元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齐齐哈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以昂昂溪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以金长城遗址、蒲峪路古城遗址、辽金塔子城遗址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江桥抗战遗址、北满革命烈士陵园、和平广场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梅里斯达斡尔民族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鹤文化,以卜奎清真寺、大乘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农业文化,以马恒昌小组精神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区位环境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齐齐哈尔提炼、培育城市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体现城市的独特个性与风格。在城市精神的发掘和培育方面,不能千城一面,不必刻意摹仿,应该抓住城市的文化个性,深耕本土、提炼特色,形成本土气质。城市精神具有凝聚、激励和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市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激发市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炼城市精神,必须挖掘优秀传统,构筑能够激发市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现代文明,继而达到对城市整体的行为导向、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齐齐哈尔面临城市转型和振兴的艰巨任务,更需要体现文化自信、顺应时代精神、激发自豪感和使命感的城市精神。江桥抗战精神是历史赋予齐齐哈尔城市的独特精神禀赋,其精神内涵依然具有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具备成为齐齐哈尔新时代城市精神的内核要素。

江桥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枪。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辽宁、吉林二省的大部分地区,继而将侵略的爪牙伸向当时的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临危不惧,“以孤留塞外数旅之众”扼守嫩江江桥,进行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江桥抗战。在激烈的江桥抗战过程中,以马占山为首的国民党军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挫败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企图,使日军自“九·一八”事变后首次受到重创。江桥抗战打破了日本军队 “不可战胜的神话”,延缓了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的进程。江桥抗战极大的振奋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抵御外侮的精神,推动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也促使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江桥抗战还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欧美大报纷纷报道江桥抗战事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及罪恶活动。

江桥抗战对齐齐哈尔更是产生了巨大影响。江桥抗战凝聚了齐齐哈尔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江桥抗战中,齐齐哈尔军民不畏艰难,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军械厂工人加班加点赶制武器,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参加战斗,众多民工修筑工事、抢运伤员和物资,广大市民竭尽全力、踊跃支援前线,共同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反侵略之歌。江桥抗战开启了齐齐哈尔民众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伪满政权的残酷统治之下,齐齐哈尔军民始终坚决进行抗日爱国斗争,有抗日义勇军的自发英勇抗日,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齐齐哈尔地区开展平原游击战,有爱国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不同阶层在不同领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反满抗日救国斗争。从1931年11月江桥抗战到1945年8月齐齐哈尔光复,历时14年,齐齐哈尔军民前仆后继、不畏强暴,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大规模战斗,但展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震慑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明确“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戰”,赋予了作为“十四年抗战”标志性起点的江桥抗战更重要的意义,让那段历史更准确、更饱满,同时也是对江桥抗战精神的更大肯定和褒扬。

二、从城市精神角度挖掘江桥抗战时代精神

对于齐齐哈尔而言,江桥抗战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标志性符号,更是这座城市品格和风骨的浴血展现。江桥抗战中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战斗精神,马占山及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责任担当,是齐齐哈尔军民在江桥抗战中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依然是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品格气质。从城市精神的角度挖掘江桥抗战的精神内涵,把江桥抗战的精神传承转化成推动齐齐哈尔新时代发展的城市品格和精神动力,是对江桥抗战更好的纪念。

江桥抗战精神的本质内涵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江桥抗战作为中华民族开始武装抗日的标志性事件,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抵御外侮的光荣传统和保家卫国、复兴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马占山将军及齐齐哈尔军民用甘洒热血、勇于报国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令人肃然起敬的爱国主义正气歌。江桥抗战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助推了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形势。江桥之战使民族精神为之一振,为挽救民族危亡,全国各界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热潮。东北各族各界人民积极参加抗日义勇军,最盛时达50万人以上,在白山黑水间威镇敌胆,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全国各地机关团体、人民群众组织慰问团、后援会开展捐献和慰劳活动。各大城市青年学生纷纷游行示威,请缨杀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也慷慨解囊,甚至回国直接参战。江桥抗战及其激发的抗日热潮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不怕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传统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仍然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齐齐哈尔城市发展需要江桥抗战展现出的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 30 多万的东北军警大部分不战而退或投降,日本侵略者在轻取辽吉大部分领土后,有恃无恐,气势汹汹,企图一举进占黑龙江。黑龙江省军民孤军奋战,以弱抗暴,坚持抵抗。历时16天的江桥抗战,马占山指挥黑龙江爱国军民,在嫩江桥及其附近的大兴、三间房等地区,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拼杀。在忍冻挨饿、装备落后、孤立无援的不利情况下,击退了日军在飞机、大炮、铁甲车配合下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在爱国官兵誓死抵抗下,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往前线增兵,未能突破我军阵地,最后以我军撤出阵地而结束。这场震惊中外的江桥战役,中日军队各方面实力相差悬殊,而且南京国民政府及张学良始终没有给江桥抗战以实质性支持,齐齐哈尔爱国军民身处力量弱小、孤立无援的境地,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保国卫民为己任,团结一致、同仇敌汽,誓死奋战,屡挫强敌,打破了“中国决不可能抵抗得住日本的武力”的妄断,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齐齐哈尔军民在艰苦残酷的环境下的悲壮奋战,压抑了妥协、投降的潮流,表现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这是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百折不挠、奋战到底的民族自强精神。齐齐哈尔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面对困难和挑战,江桥抗战所展现出来的不畏强敌、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顽强斗争精神,正是我们应该汲取的精神力量。

齐齐哈尔城市发展需要马占山及齐齐哈尔抗日军民的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近代以来,国家主权屡遭侵犯,民族信心屡被打击,“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辽吉两省迅速丧失,多位将领投降叛变,东北军仓皇撤退,南京国民政府态度消极,民众情绪悲愤压抑。在这种前途迷茫的气氛下,在实力对比空前悬殊的条件下,马占山与齐齐哈尔爱国军民顶住空前压力,不畏牺牲、不为利诱,坚持孤军抗日,需要极大的决心与勇气,体现了敢为天下先、敢于战斗的英雄气概。东北振兴,说到底是人的振奋,是社会活力的激发。城市发展需要打破僵化体制,个人发展需要改变保守的生存方式,江桥抗战中展现出的英雄气概,正是齐齐哈尔城市新生所需要的精神动力。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传统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既凸现历史传统,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体现一个城市及其居民在当今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城市精神必然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引领新一轮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江桥抗战展现出的舍身救国的民族大义,英勇不屈、团结抗敌的坚强意志,抗命守土、敢为人先的勇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城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与结晶。从城市精神角度,对江桥抗战内涵的深入挖掘,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凸显城市特质,推动城市发展。

三、城市精神视域下的江桥抗战精神塑造

城市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元素,是城市品格,是城市风貌也是民众气质,必须动员各种力量,运用多种方式,共同努力构筑城市的精神符号,并使之真正转化为城市的内在属性,为城市发展和民众生活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塑造传承江桥抗战的城市精神内涵,需要社会各界的全方位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是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主体,塑造传承城市精神应当是一种全民参与的主动打造、自觉培育和积极践行。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律法规制定、政风行风整顿、文明城市创建、文化艺术活动等彰显城市精神,引导市民关注城市精神。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利用多元方式与媒介,让市民感知、理解城市精神。各行各业要立足自身、广泛参与。广大市民要身体力行,做城市精神的践履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全社会共同培育、实践城市精神的浓厚氛围,使塑造的城市精神真正内化为市民的思想理念,外化为市民的自觉行为,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成为城市最亮丽的旗帜。

塑造传承江桥抗战的城市精神内涵,需要追求城市外在形象与城市精神的完美统一。城市建筑风格、地理风貌、人造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市容市貌,无时无刻不传递和展现着城市精神,是塑造和弘扬城市精神的基础。当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雷同化趋向,我们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等有形物质因素中充分融入城市精神,嵌入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符号,让它们既具有外显的审美吸引力,又蕴含着内隐的城市精神元素,彰显出鲜明而独特的城市风格,进而通过日常生活体验融入城市个体的身心之中,真正塑造出属于齐齐哈尔城市的品格与气质。

更重要的是,塑造传承江桥抗战城市精神应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城市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共有的,较为普遍的群体精神、集体意识、价值观念,是观念意识和生活方式及其所体现的文化追求长期积淀的结果,并以生活化、大众化的面貌出现。城市民众是城市精神的真正担当主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精神气质、内在境界才是真正的城市精神之所在。作为城市精神依托的历史形象,要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既能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又能融入普通人的真实情感。所以,城市精神培育不能流于形式,单纯的采取节庆式的主题纪念、模式化的主题公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竞赛式的创建活动等方式,很难将城市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而在塑造马占山及其江桥抗战群像时,不能是冷冰冰的学术语言,也不能太多空洞乏力的辞藻堆砌,而要尽可能的赋予他们立体、丰满、生动的形象与性格,充分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尽力展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原生原貌。正是这种历史的真实才能够使这些亘古不变的精神元素,在现代人的心中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与文化,使马占山及抗日军民的形象真正走进民众的心里,走入现代城市生活,潜移默化地传达其精神內涵,真正成为齐齐哈尔城市精神的象征。

最后,城市精神属于文化范畴,润物无声,培育和践行江桥抗战城市精神也必须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久久为功,使齐齐哈尔城市品格特征不断彰显,民众的认同感、荣誉感不断增强,共同推动齐齐哈尔城市的发展进步。

〔参 考 文 献〕

〔1〕孙文政.马占山与江桥抗战研究文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傅瑞云.江桥抗战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C〕//.周彦,等.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孔令波.江桥抗战之作用与影响〔J〕.世纪桥,2009,(10).

〔4〕高虹.关于优化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08).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嫩水龙沙
关于齐齐哈尔市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齐齐哈尔市养老产业发展条件评价
齐齐哈尔粮食物流中心设计研究
上世纪齐齐哈尔地域马戏节目表演之状况
齐齐哈尔市文化形象定位研究
齐齐哈尔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的哈拉与莫昆
齐齐哈尔大兴晚期旧石器地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