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动植物名片选

2019-04-15 01:28德治
旅游纵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北极

德治

山 蓼

我是山蓼,但我不是普通的小家伙,我是生长在北极的山蓼,是多年生草本。我的兄弟姐妹们生活在海拔1700~4900米的高山山坡及山谷砾石滩。在吉林、陕西、新疆、四川、云南及西藏,欧洲、小亚细亚、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哈萨克斯坦、蒙古、日本、朝鲜、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北美及格陵兰等地可以找到我们家族成员的身影。而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我,虽然和大家一样也叫山蓼,其实我们和中国的很多山蓼的外表是有区别的,和其他的兄弟姐妹相比,我们很袖珍。我的根茎粗壮,直径有5~10毫米,我们的叶子像一个圆圆的肾脏的形状,我们的叶片边缘比较平整,叶片上面没有毛和刺,而叶片下面则有稀疏、短、硬的“小毛刺”,这可是我们保护自己的小武器。

我们山蓼的生活条件很是艰苦,而且我们也甘于吃苦,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帮助土壤吸收重金属,对生态的意义可是非同一般。

“蓼”这个字可能很多人在一开始会有些犯难,这样来记忆吧,在中国有很多有趣的诗句,或诙谐或戏谑,还有些看似无情但实际上是欲扬先抑,有一首关于送别的“打油诗”中就出现了我们的名字,“江南江北蓼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这两句诗点出了色彩特点,而唐代诗人司空图的诗句“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中,有点出了生长环境。其实这两句诗中的“蓼”和我们山蓼只能说是亲戚,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些“蓼”是生活在水边的,而我们则是向往着高山,并且不惧寒冷。

仙女木

大家好,我是仙女木,这张照片上的我生活在北极苔原上,是常绿半灌木。我们有着接近圆形的宽椭圆形的叶子,叶子边缘外卷,有圆圆钝钝的小锯齿,叶子上面长着分散的、柔软的“毛刺”或者干脆就脱掉这身“软猬甲”,而叶子下面则有白色的小绒毛。在我们的花茎上有短短的小“刺”,这些小“刺”繁密而柔软,“刺”的出现,不仅让我们的外观变得更时尚,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作用。我们的花瓣呈现倒卵形,顾名思义看起来像是一个倒过来的蛋,白色的外表使我们显得犹为俏丽。

我们仙女木属的小伙伴大约有3~14种,生活在亚洲、欧洲、北美高山地带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等地,生长于海拔2100米至23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高山地带。从我们的生长地可以看出我们的一大特点,那就是不畏严寒。在地球历史上,曾有过著名的突然降温事件以我们的名字命名,那就是“新仙女木事件”。由于我们不畏寒,因此我们在北极等高寒地区很是常见,可是科学家们发现,在某一时期,我们曾经开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经过研究,科学家们推测,大约在1.29万年前,地球上曾有一次大规模的降温,地质学家将这件事叫做“新仙女木事件”。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生态环境来说还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白颊黑雁

我是白颊黑雁,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的鸟类。我的羽色有着漂亮的灰、白、黑色,背部是灰色的,面有白斑,根据这个特点,大家叫我白颊黑雁就很贴切了。我们有大片黑色羽毛,使我们与灰色的雁属区分开来。尽管我们的外表和黑雁相似,但是科学家根据遗传分析表明,我们是小美洲黑雁的东方衍生品种。

我们主要繁殖于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特群岛、新地岛,迁徙经北欧、西欧,在英国、荷兰等地越冬。我们在南欧、东欧、北非、北美以及中国出现时被称为迷鸟。所谓迷鸟,就是说当天气恶劣或者有其他的自然原因干扰时,我们会偏离自身迁徙路线,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区域。

虽然对于住所的所在地没有太大的要求,但在我们繁育下一代时,筑巢可就有讲究了,我们会选择人迹罕至的悬崖,选取干草等材料建造房屋,等到框架初现,还会在巢中铺垫一些绒羽。在我们的家庭构造中,女士们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责任,在孵蛋的阶段都是女士们独自完成的,不过男士也并非游手好闲,我们白颊黑雁的男士成员会在这个阶段负责警戒,保护自己的家庭不受侵扰。女士们是细心的,当她们离巢觅食时,便用巢边的绒羽和草将巢掩盖起来。当雏雁孵出以后,男士雁也加入到抚育和保卫雏雁的行列之中,与女士雁一起带领雏雁到植物茂密的地方觅食,40至45天后幼雁就可以和成雁一起飞行。

我们白颊黑雁在对待宝宝的问题上被很多人说是残忍,于我们的巢建在悬崖上,宝宝们出生不久,就必须从悬崖上跳下来,只有跳下来才有食物,只有学会飞翔,才能生存下去。成功活下来的或许会有一线生机,而葬身崖下的,就成了食肉动物的美餐。这或许残酷,但在弱肉强食的世界,这是生存的唯一法则。

歐绒鸭

我是欧绒鸭,在鸭科中体大膘肥,可以称得上是大块头。从阿拉斯加西部海岸向南沿海岸线直至加拿大东南部以及冰岛等地可以找到我们的踪迹。在极北地区,荷兰和圣罗伦斯海湾,南至法国、新英格兰和阿留申群岛有我们4~5个亚种。我们主要栖息于大海上,是名副其实的“海军空战队”,这是因为我们是平均飞行速度最快的鸟之一,时速可达76千米。

我们给人的印象有些绒乎乎的,所以我们被叫做绒鸭还是很形象的。而我们的容貌其实是北极的气候导致的。在春季,绒鸭哥哥们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绒鸭妹妹们则钟情于褐色,有人说披上褐色“衣裳”的绒鸭妹妹们有些像麻鸭。

我们的食物大部分实在海底获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在大陆边缘的浅水区游来游去,趁着潮汐觅食。在海底的众多食物中,我们最喜欢的是无脊椎动物,例如一些软体动物、蠕虫、甲虫等等。我们的咬合能力很强,可以嚼碎贝壳的硬壳及其砂囊。

我们欧绒鸭通常选用大量枝、叶、青草、海藻等筑巢底,并将绒毛排列在巢中作内衬,筑巢地点会选在岩石或草木隐蔽的地方。其实我们筑巢还有一个小窍门,也是我们的小心机,我们很喜欢在一种海鸥的巢穴附近建造房屋,这并不是因为这些海鸥是十分友好的邻居,其实它们是最不好相与的。这些海鸥甚至会猎捕我们的鸭卵和幼雏。有人会感到很奇怪,既然这些海鸥如此凶残,为什么还要和它们比邻而居呢?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借助海鸥的力量来抵御更凶残的敌人,例如贼鸥、北极狐等等,只要这些对手出现,那么我们的海鸥邻居就会奋力赶走这些天敌。我们的这一举动在一些人眼里颇有些“卖子求生”,但实际上,我们才不会放任自己的后代处于危险中。小绒鸭一旦破壳而出,几个家庭的小绒鸭就会在一起生活,就是类似幼儿园一样的集体生活。而我们的绒鸭母亲们,甚至连小宝宝的各类女性亲属都会前来照料小幼雏,直到到九月份,小朋友长大成人能展翅飞翔。这一招“祸水东引”就是我们的生存小窍门。

暴雪鹱

我是暴风鹱,我是生活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以及格陵兰北部等地区的沿海地带的迁徙鸟类。我们家族的种群数量庞大,以至于被人们列入了无危动物,但是请记住,千万不要因为人们说我们无危,就肆意伤害我们!我们是体大而羽色多变的海燕形鹱,身长大约48厘米。我们主要生活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极海域,当北部的海域结冰时,我们就会往南迁徙到大西洋北纬约40度,太平洋北纬约30度的地方越冬。

我们的样子看起来很像鸥,而我们和鸥的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呈管状的鼻和由数枚角质片构成的嘴以及较鸥窄而长的翅。不过在野外只要看到我们强直的翅和在紧贴海面上空时而两翅迅速地鼓動,时而又长时间地在海面上空滑翔,就不难将我们从鸥群中认出来。我们的胆子很大,喜欢栖息于悬崖石壁上,有时也在地洞中。我们是飞翔的猛将,却在行走上有些困难,很多百科说我们善飞行而不善行走,因为不擅长行走,所以我们在起飞时也喜欢寻找高地,在平地上起飞,对我们来说还真是一个难题。我们在遇到危险时,也有高招,那就是从嘴中喷射出一种黄色液体进行自卫,如果不幸受伤,能通过游泳逃走。

我们喜欢以各种小型鱼类、鱼卵、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腐肉、鲸和鱼的内脏和其他死的动物或它们的内脏,甚至吃鲸和其他大的哺乳动物的粪便,繁殖季节也吃少量植物。千万不要觉得我们的食性很恶心,我们吃腐肉,可是为了这一地区的环境操碎了心。这些“恶心”的食材填饱了我们的肚子,而我们则为这里带来了净化。食物对我们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因此即便是同伴,在它们来抢夺食物时,我们也会毫不留情地捍卫自己的食物。有人说我们贪食,当我们遇到食物丰富时常常吃得过量,以至过后不得不呕吐一部分出来。

三趾鸥

我是三趾鸥,是生活在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海鸟,我们有黄黄的嘴,银色的双翅衬着雪白的胸脯,翼尖全黑,腿上也仿佛穿着“黑丝袜”。在鸟类中,我们的体型算是中等,大约高41厘米左右。我们喜欢生活在极地周围,繁殖于北极区的北美洲及亚洲沿海包括阿留申群岛。我们是歌唱界的假嗓能手,我们鸣叫时,总是发出带有鼻音的声音。

我们喜欢常成群活动,经常在海面上空飞翔,或是在海面上荡漾,我们有时栖息于海边岩石或悬岩上,有时也伴随在海上航行船只后面飞翔,但更多时候,只要不是在繁殖期,我们还是喜爱在海面上停留。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海洋鸟类,大海赋予我们丰富的食物,有我们最爱的小鱼,也有甲壳类和软体动物。我们在主要在海面涡流中捕食,也会在飞翔中或是游泳时觅食,这一切都要感谢大海的恩赐。

我们三趾鸥夫妇是很恩爱的,经常是夫妻共同营巢。我们的巢主要由枯草、枯枝构成,并在其中垫上羽毛。等到我们的宝宝在巢中出生,夫妻会轮流孵卵,将恩爱进行到底。我们三趾鸥对环境可是很挑剔的,尤其是水质,水质不好,休想吸引我们前来驻足哦,因此有人这样说,如果某一片水域能够吸引我们三趾鸥,那么这里的水质、环境还是值得期待的。怎么样,我们这环境检测员名不虚传吧。

猜你喜欢
北极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监视系统
企鹅在北极可以生存吗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飞越北极的航程
北极上的一朵紫罗兰
北极
北极不适合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