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消逝中

2019-04-15 03:02刘庆
美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刘某冷漠公交车

刘庆

文题设计

2018年11月2日,官方公布了重庆万州区22路公交坠江事件视频,视频显示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因错过站未能下车,与正在驾驶公交车的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公交车的驾驶员冉某。冉某遭遇攻击后,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并与刘某抓扯,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15人坠亡。自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发生后至今短短的20多天内,袭击司机的案件仍在不断发生。据《新闻周刊》统计,媒体公开报道的乘客恶性干扰驾驶员的事件就多达十余起。

对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角度

1.乘客刘某:刘某因错过站未能下车,强行要求停车,这一行为体现了当下公众对公共规则漠视的状况。而其要求未能得到满足便谩骂和行为攻击司机,这一行为导致了公交车坠江,事件折射出公民文明素养缺乏和公共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刘某冲动的结果是全车人随之坠亡,而这不善自控的性情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在涉及到公众安全的时刻,要保持克制和理智。

立意示例:无视公共规则,公民文明素质缺乏,情绪欠理智

2.司机冉某:司机在驾驶公交车的途中与乘客发生矛盾冲突,为了个人荣辱不顾全车乘客安危,与撒泼乘客进行争吵互殴,致使公交坠江。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员的职业规定,缺乏必备的职业素养。作为司机应将行车安全和乘客生命置于首位,冉某行为反映出其法规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薄弱。在行驶过程中如遇乘客恶性干扰,司机要保持冷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车报警,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切勿因一时冲动导致车辆失控造成悲剧。

立意示例:职业素养欠缺,公共安全意识缺乏,责任感不强

3.其他乘客:在公交车内发生乘客与司机的争吵行为时,车内其他乘客没有及时制止,而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漠态度对待。正是因为有人不讲规则,破坏社会秩序,其他旁观者不管不顾,冷眼旁观,而这些社会的冷漠与纵容,最后常常带来惨重代价。

立意示例:集体沉默换来集体沉没,不做冷漠的看客

4.相关部门:对于层出不穷的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规则的行为,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应予以具体定性与惩治完善。对于已造成严重后果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破坏行为都应实施具体的惩罚条例,以保障公众安全。悲剧发生后,此类乘客恶性干扰驾驶员的事件仍在发生,单纯靠提高公众文明素养的道德约束已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应该寻求更有效的保障司机安全的机制。

立意示例: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司机防干扰机制

学生待升格文

烟雾朦胧——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评论 陈超

浪,拍打着江的两岸。长江一如既往地展现他壮阔的美丽。这份美丽有些许的冰冷。就在不久前,这条美丽的大江,吞噬了15条鲜活的生命。

10月28日,因乘客错过站台,情绪激动,便与司机发生争执,悲剧,便在桥上发生了。

这一则新闻一被爆出便引发了热议,即使事故的后果许多人已知晓,但悲剧,并没有停止。在事故发生20天以来,仅被报道的类似消息,便有近二十起。这意味着,这件事并不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是社会上的一块阴影,一块我们之前并未触碰,了解的阴影。

先来谈谈处在舆论中心的女乘客。她因为自己打算下的站台被取消,从而与司机“争论”,从而导致司机分心,以致公交车坠江。类似事件的起因也多为如此,很多人可能现在认为,自己很冷静,不可能会这样干。但我想,如果这位乘客知道事情后果的话,也不会这样干。这个世界上,太多事后诸葛亮了。

如果说,这位乘客是酿成事故的火,则司机便是作为燃料的柴。如果司机能够心平气和与乘客解释,倘若司机可靠近停车的话,事故的烟便不会生成。

其余的乘客也不是无辜的,他们的沉默,也促成了他们的沉没,面对发生在自己面前的事故,没有人担心全车人的安危,没有人站出来制止,他们都只关心自己的安全。

火,干柴,无风的天气,这必然会引发烟雾,这股烟雾正在弥漫开,大雾荡天,风城烟雨……

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法,只要三样条件缺少一样,悲剧便不会发生,我们不应做木柴,做事考虑后果,我们不应做火,遇事要冷静,我们应做风,吹散这一股烟雾,每人都有责任。

山城烟云雾朦胧,何处有风?

升格建议

本文意在用隐喻的意象来探究“坠江”事件发生原因,以“火”喻指女乘客情绪失控下不理智的怒火,以“干柴”喻指司机抛弃职责与乘客互殴的行为,以“无风的天气”喻指其他乘客冷漠沉默的态度,这起因怒气之火而“燃”起的事故,遇上助燃的干柴,加上无风的天气无疑加速了祸端的发生,悲剧的产生形成人们心头的一片阴影,以烟雾的笼罩暗示阴影低沉。但文章喻指不够明了,分论点不够清晰,应以更明确的方式出现在文章显要位置,如设置三個分论点小标题。

学生作文

1如果没有如果——论国民文明素质与安全意识 何祉晨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自10月28日发生以来热度便不断上涨,真相的曝光在引起人们无限惋惜与悲哀的同时也给人们敲起安全警钟,公交车防护隔离栏,司机培训与体检……人们集思广益,无数值得讨论的解决措施纷涌而至。

然而乘客恶性干扰驾驶员事件仍在不断发生,那么事件的背后原因值得沉思:这真的仅仅是因为没有隔离栏或司机并未普遍接受过训练吗?

或许在事故发生以前解决措施已经实施,就真的可以让悲剧变成烙在弄事者心头的永久故事,可是生硬的措施与规则是永远赶不上悲剧切入点的变化的,我们谁都不敢保证在任何一个别的方面就不会因一时冲动而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理至易明,国民的文明素质与安全意识才是问题的“纵火犯”。

如果人们在动粗之前能真正思考问题的本质与解决方案——就如公交车坐过站这点鸡毛蒜皮还真是令人难以相信是十几人丧命的原因;如果人们在看到他人无理取闹而构成生命的安全隐患时,能及时上前阻止;如果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袖手旁观和一时冲动的严重后果;如果人们能为自己与亲人的生命多考虑一丝一毫。

如果任何一个如果都发生就不再有悲剧与痛惜,可惜世间真的没有如果。

只有我们真正抓住了“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才能不想如果。

2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重庆公交车坠江案件有感 王越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多少人早已习惯冷眼看待一切,只求自保,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都害怕自己受人骗,利益冒受损失,卷入纠纷中,所以总是保持着和他人的距离,在别人有困难时也不伸出援助之手,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保全自己,殊不知,最终带来的,只会是自我的毁灭。

“重庆坠江案件”已在网上发酵许日,并持续升温中,社会各界也同样对此事给予了强烈的关注。车上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大打出手,但车上乘客却无动于衷,冷眼相待,他们本以为这样是对自我最好的保护,然而,最终结果是全车人的丧生悲剧。个人和社会,是连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可以独立存活,人类从早期演变到现在,靠的不就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吗,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毫无困难,我们也需要他人的帮助,人多力量大,同样的,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伸出援助之手,只有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人类才有可能以更长久的姿态走向未来。

让我们从内心认识到,多关心身边的人,参与进去,社会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共同影響的结果。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关怀,少一份路过。社会固然有黑暗,但大多数仍是光明,我们要为了小片的黑暗而放弃大片的光明吗?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在冷漠中,令人深思。

3乘客“冷眼”折射出的“看客心理” 张舒宇

11月2日,官方公布的重庆万州公交坠江视频,与许多人猜测的一样,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车辆事故,而是一个人为的悲剧: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导致车辆失控,最终车辆急转弯冲破护栏坠江,十五条人命瞬间消逝。

十几条人命里,一个情绪失控的乘客和一个不理智的司机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剩下的十三个乘客让人痛惜的同时,也让人反思:在女乘客辱骂司机的那五分钟里,如果在争吵时有一个人出来制止,在互殴时有一个人静忙拉住那个女乘客,或许就能阻止这一起惨案的发生。

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理,鲁迅曾直言:“中国曾不乏看客群体,他们能专心致志地看砍头,尖利残忍地嘲笑孔乙己,冷漠厌烦地听林嫂诉苦。”这种国民劣根性过去存在,现在依旧是根深蒂固。

那些沉默的看客,你说古迹上的留言墙与我无关,选择坐视不管,留下斑驳的墙体。那些沉默的看客,你说茶卡盐湖里的垃圾与我无关,选择熟视无睹,留下脏损的湖景。那些沉默的看客,你说街市中的疑似人贩与我无关,选择冷眼旁观,留下哭泣的失孤家庭。那些沉默的看客,你说公交上的争吵与我无关,选择集体沉默,留下葬身江底的尸骨。

这些都是旁大的看客群体,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说的:个人一旦成了群体的一员,他们所作所为就不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要道德约束的一面。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可以独善其身的。

猜你喜欢
刘某冷漠公交车
突然之间
东霞
乘客被司机“遗弃”后死亡,司机是否担责
第一次坐公交车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回答
配偶与他人同居,多久能追责
迟到罚款撞领导
冬眠
公交车上的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