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2019-04-15 08:25曾小苑苏秋梅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错误中学生校园

曾小苑 苏秋梅

近年来,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字眼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纵观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频频发生,对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及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消极的影响,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校园欺凌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

笔者根据中学生的行为特点,设计了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问卷,向部分学校的中学生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回收328份,回收率为93.71%,剔除无效问卷26份,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92.07%。通过对30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学生的校园欺凌呈现出以下情况。

(一)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普遍性

对“你最近这一年遇过校园欺凌吗?”的回答,被调查的302位学生中,中学男女生均有涉足校园欺凌,其中“我欺负过别人”即为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男生8位、女生2位,占被调查人数的3.31%;“遇到过自己被欺负”即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的被欺凌者,男生13位、女生11位,占被调查人数的7.95%;“我看到过别人被欺负”即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男生46位、女生42位,占被调查人数的29.14%;涉足校园欺凌事件的学生有122位,占被调查人数的40.40%,未遇到过欺凌事件的学生有180位,占被调查人数的59.60%,由此可知,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普遍存在。

(二)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

关于“你在什么时候遇到过校园欺凌?”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周一到周五在学校期间”遇到过校园欺凌的学生占42.62%;“周一到周五其他时间”遇到过校园欺凌的学生占33.61%;“在周六或节假日”遇到过校园欺凌的学生占23.77%,很明显,超过70%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周一到周五,这个时间段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高峰期,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关于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对“你在什么地方遇到过校园欺凌?”根据统计发现,学校洗手间和学校走廊这两个较为隐蔽的地方经常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共占61.48%;22.12%的学生在校门口遇到过校园欺凌;8.20%的学生在公交车站遇到过校园欺凌;还有8.20%的学生在其他地方遇到过欺凌行为,如操场、教室、公园等地方。由此可知,学校比较隐蔽的地方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地点。

(三)中学生校园欺凌的类型

笔者把校园欺凌行为分为肢体暴力欺凌、人际关系欺凌、言语攻击欺凌和所有物破坏或占有欺凌四种形式,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总共有122位学生遇到过校园欺凌事件,包括作为欺凌者欺负过别人,作为被欺凌者被别人欺负和作为旁观者看见过别人被欺负。其中,言语攻击欺凌(取笑、戏弄或侮辱)占71.31%、肢体暴力欺凌(暴力威胁或恐吓、被人打)占67.21%、人际关系欺凌(排挤或孤立)占35.25%,以及所有物破坏或占有欺凌(故意损坏东西、抢劫或勒索财物)占52.45%。由此可知,言语攻击欺凌和肢体暴力欺凌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欺凌形式。言语攻击欺凌是指通过口头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如起外号、辱骂、取笑、戏弄等。

(四)中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

关于“你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吗?”,被調查的学生中,“知道”校园欺凌的学生占93.38%;“听说过,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学生占4.64%,而“没听说过”校园欺凌的学生只占1.98%。被调查群体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对外界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总想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加之网络科技的发达,学生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手机公众号等途径获取信息,很多校园事件通过公众媒体曝光,电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均可以接触到相关的视频或者文字信息,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欺凌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这一点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也有体现,绝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校园欺凌行为,只有少部分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没听说过校园欺凌”。

当问及“你认为哪些情况可以成为校园欺凌?”,被调查的学生认为 “向别人收保护费”“威胁、恐吓别人”“动手打人、群殴别人”等行为属于校园欺凌的学生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3.44%、87.09%和89.40%;认为“随便拿走、毁坏或丢弃别人的东西”属于校园欺凌的学生占49.01%;相反,认为“给别人起侮辱性的外号,辱骂别人”属于校园欺凌的学生占16.89%;认为“排挤、孤立别人”属于校园欺凌的学生仅占15.23%。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外显性较强、对受欺凌者伤害较明显的行为属于校园欺凌,而没有把“言语攻击”定义为校园欺凌,从而对校园欺凌产生错误认知,导致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给别人起侮辱性的外号,辱骂别人和排挤、孤立他人的行为,这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于“你怎么看待校园欺凌这件事?”,被调查的学生中,78.48%的学生认为校园欺凌行为是“不对,学校不应该发生这种事情”;6.95%的学生认为“有的人就是欠收拾,没办法”,4.64%的学生认为校园欺凌是“很正常的,弱肉强食”;还有9.93%的学生认为校园欺凌“和自己没关系”。由此可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认识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性,而且明确知道学校不应该发生这种事,但是,依然存在对校园欺凌事件产生认知偏差的学生,他们有的认为被欺凌者就是欠收拾,还有把校园欺凌看作正常的弱肉强食的社会竞争行为。

(五)中学生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看法

关于“你做过以下哪些事情?”,笔者发现,取笑、戏弄或侮辱他人占比例最大,联合同学排挤或孤立他人则次之,分别为61.92%、50.33%;威胁或恐吓他人占11.26%;故意损坏他人的东西占41.39%;抢劫或者勒索他人财物占比最少,只占2.65%;殴打他人占19.87%。由此可知,言语攻击欺凌(取笑、戏弄或侮辱别人)和人际关系欺凌(联合同学排挤或孤立他人)发生率比较高。在对“如果你做了以上任何一件事情,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问题的回答,其中在224位曾经出现过欺凌行为的学生中,他们做出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认为只是 “开玩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学生占72.32%,这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错误的认知,引起他们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看法,从而把这些不正确甚至不合法的行为简单地当成 “开玩笑,没有什么大不了;54.91%的学生归因于自己的生活习惯,认为自己是“习惯问题,很难改掉”;认为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的学生占21.23%,“只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别人注意”的学生占36.61%,“周围经常有人这样做”和“被别人这样对待过”的学生分别占34.82%和27.68%,“在电影里看过得类似情节”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少,只占12.58%,这一类学生习得欺凌行为源自于他们对电影里某些情节的消极模仿。

(六)中学“反校园欺凌”教育现状

关于“学校是否给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课程或者心理咨询服务”这个问题,71.52%的学生表示学校其实没有提供心理辅导课程或者心理咨询服务,28.48%的学生表示有。由此可知,许多学校没有普及心理辅导课程,没有向学生全面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关于“你的学校是否举办过‘反校园欺凌主题宣讲会或者‘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问题的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8.54%的学生说学校没有举办过“反校园欺凌”主题宣讲会或者“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但是有31.46%的学生表示学校有举办过。对于“你所在的学校是否会对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同学进行处理?”问题的回答也不一致,有18.87%的学生认为学校会对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同学进行处理,而有21.19%的学生认为不会,而有57.94%的同学是不清楚学校是否会对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同学进行处理。

二、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师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认知,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消极的学习与模仿,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一)师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认知

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认知普遍存在。调查发现,“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辱骂他人”“排挤孤立他人”是中学生校园欺凌常见的形式,但是接近70%的学生没有把这些行为定义为校园欺凌;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是玩笑话,没有什么大不了”,是“被欺凌者欠收拾”或是“很正常的弱肉强食的社会竞争”。当前研究发现,学生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认知是普遍存在的,正是学生的错误认知,导致校园欺凌行为时常发生。老师对校园欺凌行为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学校常常发生言语攻击欺凌,如“故意戏弄、取笑、侮辱他人”“排挤、孤立他人”“推撞他人”,这些看似情节轻微的欺凌行为往往被老师认为是孩子们日常的玩笑话,老师采取从轻处理或者处理结果没有公平、公正、公开,将弱化了这些行为给欺凌者、被欺凌和旁观者带来的伤害,正是老师的忽视使得校园欺凌问题不断地恶化。

(二)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消极的学习与模仿

中学生处于个体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较强,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而中学生会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消极的学习和模仿,从而习得不良行为。常见的校园欺凌行为如“给他人起侮辱性的外号,辱骂他人”等言语攻击欺凌和“排挤、孤立他人”等人际关系欺凌是中学生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学生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些伤害不明显的行为不属于校园欺凌行为,从而弱化言语攻击欺凌和人际关系欺凌给被欺凌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同时学生意识不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不少学生因为对校园欺凌行为缺乏正确认知而屡次参与校园欺凌。同时,校园欺凌行为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在中学校园里,校园欺凌事件时常发生,不管是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是旁观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欺凌者在对他人实施欺凌行为之后,没有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惩罚,从而使他们养成欺凌习惯;被欺凌者在被欺负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旁观者目击欺凌事件之后,容易产生恐慌逃避心理,极易产生冷漠的心理情绪,甚至会参与欺凌以防自己被欺负。校园欺凌行为普遍发生在中学校园里,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进一步造成校园欺凌行为的恶化。

(三)外部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调查发现,有25%的被欺凌者受到欺负之后会主动告知家长,可是其家长的反应各有不同,有的家长会立马去学校找老师反映情况,有的家长会觉得只是学生夸大事实,还有的家长仅仅安慰学生几句就不了了之。因此,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忽视、不过问其在校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成了老师的任务,缺乏家校合作的意识。其次,学校环境的影响。调查发现,学校洗手间和走廊这两个较为隐蔽的地方经常发生校园欺凌,发生率高达61.48%,越隐蔽的地方,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越高,如学校洗手间,因为学生知道学校不可能在这些地方安装电子监控,在这隐蔽区域实施欺凌,同学和老师都很难察觉,同时,学校的走廊、楼梯转角处等区域通常是电子摄像的盲区,因此也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区域,学校就需要加强隐蔽区域的监管力度。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成为社会的生存法则,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以强欺弱、以大欺小的现象普遍发生,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的学生把校园欺凌看作是弱肉强食的社会竞争行为,引发严重的社会认知偏差。此外,不良的网络环境也成为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有一些影视作品会过度突出极具暴力性的动作镜头以吸引观众,调查显示,有12.58%学生参与校园欺凌的原因是在电影里看过相似的情节,这一类学生是通过观察而消极模仿。

三、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治理

笔者认为,要正确处理和应对中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纠正和重新建构学生的认知

首先,教师要帮助和纠正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消极认知。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认知,也就是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概念和本质的错误认识,导致他们做出某些行为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触及校园欺凌。因此,校园欺凌问题的出现正是源于学生自己的认知建构方式,教师通过纠正他们对校园欺凌的消极认知,正确理解错误认知和欺凌行为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通过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行为的重新认识,从而逐步构建新的、正确的认知。其次,教师自身要改变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要明确校园欺凌行为的表现,当学生出现某种欺凌行为时,要及时加以重视,对其进行批评和教育。

(二)提高对学生的行为干预

首先,要提供榜样示范,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因而好的学习榜样能对学生们的认知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相反,中学生是一个有着探索外界的好奇心、可塑性、模仿性極强的群体,观察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给学生提供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对榜样的模仿学习中完善自我。其次,要用积极的行为化解学生的消极情绪。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情感是内心的体验。人们经常有意避开不愉快的消极情感,去体验那些更愉快的情感,这种欲望激发了人们去追求合适的、积极的行为。当学生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他们内心也非常抗拒,希望寻求方法来排解消极情绪,因此,家长和老师就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用积极的行为引导学生化解消极行为,例如,开展“反校园欺凌宣讲会”“开展德育课程”,还可以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从而获得直接体验。

(三)优化学生的生活环境

首先,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为了切实有效地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家长须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教育方式,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例如,改善教育方式、承担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等。其次,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要加大校园隐蔽区域监管力度。例如对学校洗手间、学校走廊的某些电子摄像盲区进行合理的监管,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安排学生轮流值日,在这些较隐蔽的区域巡视,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要纠正老师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偏差。用公平、公正态度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以教育和心理疏导为主,惩罚和责骂为辅,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和行为,以达到降低校园欺凌发生率的目的。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规范社会行为,消除社会不良风气,严格管理网吧、KTV、酒吧等场所,严禁未成年人进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设,为学生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要加强网络管理,打击一切网络暴力,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欺凌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惩网络欺凌行为,严管大众传媒的影视作品,禁止大尺度的暴力镜头,以免引导学生消极的模仿,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最后,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治理体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错误中学生校园
在错误中成长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