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挽歌

2019-04-15 01:29郭伟
时代人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娘子军炮楼女兵

郭伟

1931年5月1日,海南省乐会县的一百多名妇女在一所小学的操场上庄严宣誓,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宣告成立。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少见的一支成建制女子连队,这支特殊的部队在成立500多天后却神秘地消失了。20多年后,一个年轻的宣传干事在一本小册子里意外发现了这支部队的存在,并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色娘子军。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十几年后,这个名字在红遍大江南北的同时,却也给当年的女兵们带来了无尽的厄运与磨难……

1956年,海南军区年轻的宣传干事刘文韶决定写一篇关于琼崖红军的文章,以参加广州军区发起的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征文活动。有一天,他从一本关于琼崖纵队战史的小册子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总共有一百二十人。”这句话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因为成建制的女兵连,过去很少听说。女兵连里肯定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循着线索刘文韶来到了海南省乐会县,当地领导证实这里确实存在过一个女兵连队。并将妇联主任冯增敏介绍给他——这是一位老红军,也许能从她身上找到线索。令刘文韶喜出望外的是,冯增敏就是当年女兵连的连长。这位参加革命多年的老红军精神矍铄,但谈及那段几乎已经不为人知的往事,顿时不胜唏嘘。在她的帮助下,刘文韶又先后采访了当年的女兵连指导员王时香、庞学莲,班长蔡亲民,战士冯锦英等十来个女兵连战士,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一个月后,刘文韶写出了一篇关于女兵连的报告文学……

背着孩子参军

1930年秋,海南省乐会县苏维埃政府门口,一张特殊的征兵布告引起了当地妇女的关注。,布告号召:“英雄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并肩作战”。当地妇女的参军热情被点燃了,短短一个月,就有七百多名妇女报名参军。红军对应征的女兵有着“严苛”的入选条件:年满17岁、未婚、出身贫农、志愿参加、体能合格,还要经乡、区苏维埃政府推荐、最后由县苏维埃政府和红三团批准。然而这挡不住当地妇女们空前高涨的参军热情。

王振梅、王振花姐妹俩,没成年就先“嫁”了人,饱受男方家的虐待。听说红军要成立女子军,她们佯装回娘家,翻山越岭跑去报名。结果等了5个昼夜,还是因不足1米5的个头被拒绝。不过,拗不住二人死缠烂打,红军最后还是留下了姐妹俩。

王运梅的参军经历更加特殊。她16岁就嫁了人,参军那天是背着孩子来的。由于之前她学过打枪,又是进步女性,红军破例留下了她。在敌人围剿最严峻的时候,孩子无法留在村子,她只好背着上了战场。在敌军的封锁下,孩子因生病和饥寒交迫,死在了她的怀里,这成为她一生的最伤痛。后来谢晋拍电影《红色娘子军》,就特意刻画了娘子军行军途中一个女战士背着孩子的细节。

庞琼花是红色娘子军连首任连长,1932年肃反时,她被怀疑为“托派分子”而被撒职审查,由冯增敏接任连长。几十年后家喻户晓的《红色娘子军》女主角吴琼花,就是以她们俩为原形塑造的。吴琼花的名字直接取自庞琼花,而事迹更多借用了冯增敏的经历。当年冯增敏报名参军时,考官问她为什么参加红军,她把衣领一拉,露出条条伤痕说:“不要问为什么,就为这个!”这个细节,后来的电影和芭蕾舞都采用了,而且都使用了特写手法。

连队指导员王时香曾上过3个月的夜校,在娘子军中算是知识分子,这个现实中的女指导员在后来的文艺作品中,被演绎成男性党代表“洪常青”。但实际上,整支娘子军没有一位男兵。

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发给娘子军的宽大军装,没有一个人合身,甚至没有配发腰带。鞋子在当时是很奢侈的装备,娘子军几乎清一色打赤脚、扛着枪械、转战在崇山峻岭间。这群女战士还有着一般人不知道的“麻烦”:打仗时月经来了怎么办?王运梅回忆说,那时每名战士随身都有个兜包,里面是用破衣服裁剪的月经布。1932年深秋,她们被迫撤进母瑞山时,很多人的兜包都丢失了。更艰苦的时候,山里连用椰子内皮做的“椰布”都没有了,战士们只好扯下“鸡萝麻”的网状树叶……部队转移过程中,娘子军不少人走散,后来带有月经痕迹的“鸡萝麻”叶就成了一种暗号,表示队伍曾在这里经过,再往前就能追上大家。

洗澡是另一个“麻烦”。有一次突围途中,连长冯增敏身边只有9名战士,她们看到一条小水沟,便脱下衣服洗澡,不想后面跟着几个团丁,贪色的团丁妄想活捉她们。但冯敏增很机警,她在石头下藏了一把手枪,一边洗一边警戒。看到团丁偷偷靠近,举手就是几枪,当即打死了两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其他战士立刻投入戰斗,把几个跟来的团丁都消灭了。

火烧“南霸天”

经过一个多月的练兵,1931年6月26日,娘子军迎来了第一场战斗——沙帽岭伏击战。这场战斗是和国民党民团正面交锋。乐会县“剿共”总指挥陈贵苑告诉手下几百名团丁:“娘子军个个漂亮,打起仗来并不怎么样,谁抓到就是谁老婆,那个连长抓到后就是我老婆。”

敌人的轻敌正是娘子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当时,红三团一营早就事先埋伏在两边的峡谷山林中,负责诱敌的娘子军边战边退,把敌人引入伏击圈。这一战,共打死了70个团丁,俘虏30人,缴了100多支枪,还有2000多发子弹,娘子军无一伤亡。但在打扫战场时却没有找到民团司令陈贵苑,冯增敏带着几个战士一路搜入树林,看到一个胖子正在脱军装,并自称是火夫。颇有经验的冯增敏丝毫不信,“没见过这么白胖的火夫。”通过审问其他俘虏,证实此人就是陈贵苑。几天后,经过公审,陈贵苑被苏维埃政府枪决。

初战告捷,娘子军声威大振,在敌人中渐渐流传起一句话:“长枪短发的红军婆好厉害!”苏区的妇女要求参军的更多了。于是,琼崖特委决定扩编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女子军特务连第二连。

不久,娘子军连接到攻打文市炮楼的任务。文市炮楼是乐会县敌军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有一个民团中队。头目冯朝天是当地的恶霸地主,荼毒乡里,骄横狂妄,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恶霸地主“南霸天”就是以他为原型。

面对工事坚固,火力凶猛的文市炮楼,武器装备简陋的娘子军无力硬攻,于是,她们决定挖地道穿过敌人的火力封锁线,然后在炮楼下用柴草“火攻”。为了挖地道时不被敌人发觉,娘子军故意打出旗子引逗敌人,并且朝炮楼喊话:“团丁们,投降吧!缴枪了就放你们回家去!”“不投降可就要烧猪窝,蒸猪头了!”气急败坏的冯朝天命令开火,敌人机枪一响,机智的女战士们立刻就把旗子收回来,枪一停就继续喊话,这样反反复复,使敌人消耗了不少子弹。直到地道挖到炮楼下时,冯朝天才发觉上当了。然而为时已晚,随着冯增敏一声令下,自发跟来的群众配合战士们迅速把柴火、稻草运到炮楼周围,撒上辣椒倒上油、点着了火,刹那间夹着浓浓油烟、辣椒味的熊熊大火直冲炮楼而去,守军顿时阵脚大乱。娘子军战士抓住战机一拥而上,妄图凭险死守的冯朝天逃跑不及,被当场活捉。

嫁给国民党的女红军

1932年8月,蒋介石派陈汉光警卫旅和空军的一个分队来“围剿”节节胜利的琼崖红军,斗争形势变得白热化。为掩护琼崖特委转移,刚刚成立1年零3个月的女子特务连与红军一营奉命在马鞍岭进行阻击,她们迎来了成立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战。

由于敌军在人数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阻击的红军部队伤亡很大,红军师长王文宇亲自投入战斗。在打退敌人三次进攻后,得知琼崖特委已安全转移的娘子军决定撤退。这时需要留下一个班打掩护,每个娘子军战士都知道留下来意味着什么,但还是争先恐后地要求留下。师长王文宇和娘子军连长冯增敏商量后,决定留下二班的十个人。在向安全地区转移的途中,听着马鞍岭上渐渐变小的枪声,娘子军战士们一个个泪流满面。当晚,冯增敏带着一个班返回阵地,看到留下来的十位娘子军战士倒在被炮火炸翻了几次的土地上,仍保持着与敌人搏斗的姿势,摔断的枪横七竖八地躺在她们身边。

1933年春,琼崖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琼崖特委决定红二师所属各团化整为零,疏散到各地转入秘密活动。成立500多天的娘子军就地解散,在突围途中,娘子军第一任连长庞琼花、一连连长冯增敏、一连指导员王时香、二连连长黄墩英、二连指导员庞学连、二连二排排长王振梅等7名战士被捕入狱。在敌人的监牢中,她们受尽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始终保持气节,没有变节动摇。陈汉光于是决定把她们分开关押,妄图各个击破。指导员王时香想方设法弄来了一包老鼠药,每人分吃一点,由于剂量不足,中毒的娘子军战士侥幸未死。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释放了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及爱国人士,被捕的娘子军战士也恢复了自由。但经历了三年牢狱生涯的她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接下来等待她们的命运将是如此坎坷與不堪。

因为被俘的经历和敌人的刻意诬陷,这些女红军已经无法回到部队了,她们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对娘子军历史深有研究的海南作家庞启江解释说,按照解放前的当地风俗,女人过了15不嫁,就很难找婆家了;过了20不嫁,可能就没人要了;过了25岁再不结婚,就更没人要了。而当时王时香她们,均已过了25,又都是“赤色”危险分子。她们不能嫁给共产党,不然要被国民党斩草除根;不能嫁给贫农,因为人家不敢要;有钱人家又嫌她们年纪大。所以当时最有条件娶她们的,就是当地的国民党党徒与民团士兵。

无奈之下,这些当年为了追求平等、自由而参加革命队伍的女战士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指导员王时香嫁给了一位国民党中队长,二连连长黄墩英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区长,这一无奈的选择成了她们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悲惨生活的开始。二连指导员庞学连参加娘子军前已结婚,她被捕后,丈夫以为她已不在人世,又结了婚。庞学连出狱回到海口,丈夫赶到娘家看她,让她回家一起过日子,庞学连谢绝了。之后,丈夫又一次次来劝说,找不到出路的庞学连终于无奈的答应了,和丈夫及另一位女子过起了一夫二妻的生活。

娘子军一连连长冯增敏是唯一的例外,出狱后不久,她冒着被敌人清算的风险嫁给了一位红军战士。新婚不久,丈夫就战死疆场。解放后,冯增敏一直在乐会县党政机关工作,文化大革命前担任县妇联主任。1960年她参加了全国民兵大会,毛主席亲自赠予她一支半自动步枪。

女主角正在死去

1957年,刘文韶的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刊登在了8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上,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娘子军的事迹搬上大银幕。当导演谢晋带着剧组来到海南拍片时,冯增敏被请来做特别顾问,随组拍摄了几个月。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公映,顿时好评如潮,扮演吴琼花的祝希娟和扮演洪常青的王心刚成为当时的大众偶像,一曲“向前进,向前进”的娘子军战歌也风靡全国。三年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问世,成为文革期间“八大样板戏”之一,在全国轮番上映。彼时的中国,无人不知红色娘子军的大名。

然而,令冯增敏这些幸存的娘子军战士始料不及的是,多年前几乎已经被遗忘的历史一朝被挖掘出来,不仅没有给她们带来荣耀,相反,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折磨与厄运。

早在1951年土改时期,黄墩英与王时香的丈夫就被镇压,她们也被戴上了“地主婆”、 “叛徒”的帽子,当年的娘子军事迹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成了污点。“文革”开始后,黄墩英又被加了一条藏枪的罪名,因为当年在她家里没有搜出枪,批斗她的人便宣布:黄墩英当过连长,会打枪,肯定是把枪私藏下来,以后要报复无产阶级。于是将她抓去严刑拷打,吊起来使用车轮战术,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王时香在文革中遭到多次批斗后,心生死意。一次批斗完回到家,看到留在家里的两个孩子饿得软瘫在地,心如死灰的王时香将一根绳子吊在房上,随即踢倒了椅子。快要懂事的大儿子挣扎着过来抱住她的腿,撑着她,一边大喊大叫,周围的邻居听到呼救声赶来,才救了她一命。

一直没有脱离队伍的冯增敏也没能幸免,造反派的理由是:“你如果不叛变,国民党为何会释放你?”于是,冯增敏被戴上“叛徒”的帽子,后又被开除公职,回老家务农。肉体上的折磨,加上精神上的摧残,让她的身体迅速垮了下来。1970年,冯增敏患肠梗阻,拉不出大便,痛得满地打滚。她家地处偏僻的阳江江南村,到公社卫生院得过一道河。当时,天下大雨,河水猛涨,无人抬送又找不到渡船。这位曾经的娘子军连长就在撕心裂肺的剧痛中呼号良久,凄然死去。就在她死去的当晚,县里又一次放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里的女主角吴清华(电影版叫吴琼花)英姿飒爽,博得人们的阵阵掌声……

尾声

终于、风浪过去,一切归为平静。历史的车轮走过了一个世纪,当年那些为中国革命、为妇女解放不屈不挠斗争的女战士,如今大多已经逝去。

1998年,调查健在的娘子军战士有47人。

2002年,仅剩下15人。

2006年时,还剩下12人。

2009年,只有6人了,她们分别是:陈宗琪(94岁)、潘先英(95岁)、符月雅(98岁)、卢业香(95岁)、王运梅(99岁)、陈振梅(96岁)。

2014年4月19日,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战士——曾任红色娘子军二连二排班长的卢业香去世,享年100岁。自此,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彻底落下了帷幕,只存在于历史深处的记忆里。

猜你喜欢
娘子军炮楼女兵
小兵张嘎(下)
珠海炮楼十日谈
苗山深处的炮楼群
H是一座城
法国女兵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