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探究能力

2019-04-15 01:45王小平
甘肃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化学教学培养

王小平

【关键词】 化学教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12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化学实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化学实验更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

一、设置疑问,创设探究情境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往往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后發现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探究问题。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思维处于“钝化”或“未激化”状态下,主动“出击”,精心设计一些可导致质疑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教学“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预先在烧杯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块木块,接着向烧杯中注入半杯水,加入适量NaOH固体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烧杯底部粘着的小木块浮上水面,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后就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NaOH固体加入水中溶解时,木块会浮上水面?从而联想到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脱离烧杯底部。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又会产生其他问题,是不是所有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呢?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探究情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渗透探究性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如果只有教师自己演示,那么学生只是扮演观众的角色,仅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学生没有亲身体验过操作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对实验的操作要点以及实验现象和结论等印象不深刻,其探究兴趣也会大幅度减弱。倘若演示实验由学生做或部分学生参与,学生的专注程度远比教师自己演示要强得多,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对所学的知识自然也印象深刻,兴趣大增。

例如,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时,笔者在所教的两个班中进行了对比教学,其中一个班级在上新课时让学生亲自做镁、铝、铜等金属分别与盐酸的反应,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每位学生的参与下很自然地比较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并总结出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定方法,过后学生对实验的现象都能记忆犹新。另一个班中则不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笔者自己一边演示实验一边讲解,但学生兴趣明显减弱,对实验现象和原理也掌握不牢。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一般情况下,验证性实验主要有如下弊端:一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不能产生探究的问题;二是验证性实验的一些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鉴于验证性实验的弊端,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可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探究性,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验证性实验灵活转变为探究性实验,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去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讲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时,笔者没有按照课本直接告诉学生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而是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组实验,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学生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四、变生活素材为探究性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假如能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便会觉得化学是一门有用的自然科学,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揭开了化学神秘的面纱。

如,讲到铁生锈时先让学生观察家里的自行车、门窗、菜刀等铁制品,然后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进行猜想:铁制品生锈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课堂上让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有用因素如水、空气等,便可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如讲完CaCO3性质后,可让学生从家里取一些鸡蛋壳、大理石或水垢等,滴加食醋,观察现象,学生便对CaCO3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印象深刻。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化学教学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