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目标导向下学校艺术课程转变研究

2019-04-15 01:45王毅
甘肃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课程转变背景

王毅

【关键词】 艺术课程;美育目标;转变;课程体系;背景;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5—0077—01

一、美育课程改革背景

美育即審美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近年来,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美育师资队伍仍然严重不足,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美育目标导向下学校艺术课程转变主要是指在美育总体目标指导下在中小学原有音乐、美术课程设置基础之上增设书法、舞蹈、戏剧教育三门课程。

二、艺术课程转变的意义

(一)推进学校美育改革。转变艺术课程设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二)将书法、舞蹈、戏剧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艺术课程设置范围之内,无疑满足了学校美育教育的综合化趋势需求,赋予了艺术教育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三)转变艺术课程设置将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工作机制,优化中学生课程结构,丰富和完善学校美育课程理论体系。

三、艺术课程转变的具体方法

(一)转变之一——设置戏剧教育课程

戏剧教育是以创作剧本和表演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戏剧策划和情景参与中发挥想象力,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思想,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教学课程或方法。

以历史剧《御酒清泉·霍去病》为例。该戏剧作品由我校师生共同创作完成,该剧以历史文化名城——酒泉形成为线索,由“受命、阻击、御酒”三幕场景构成,主要描写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进军河西,大败匈奴的故事。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眼神的运用,即刻就将霍去病、汉武帝等人物的形象刻画出来了。通过在戏剧排演过程中的情景体验与角色互换,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也了解了历史,了解了家乡酒泉。

(二)转变之二——设置舞蹈课程

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也有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发育。长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耐力、平衡、爆发力和灵敏度。动作的协调性训练还有助于青少年大脑的发育,有助于形体的健美,培养内在的气质。另外舞蹈也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尤其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三)转变之三——设置书法课程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瑰宝。在书法当中,浸润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理念,审美观念,其中更多的是因为渗透了一种千百年来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生活艺术。我校设置书法课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国文化。

四、艺术课程转变的路径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学校要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戏剧文化艺术及学校艺术社团活动、欣赏戏剧艺术演出等情况与表现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学校戏剧、舞蹈等文艺活动形式。

(二)大力改进戏剧等美育教学

学校要建立以美育目标为导向下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学校教研部门要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戏剧、舞蹈教学内容,并适当开发利用本地的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同时应当将美育教学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配齐、配足美育教师,把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同时地方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各级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美育支教平台。

(四)建立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一是统筹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美育,使其相互渗透。二是统筹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时加强美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破解目前学校美育教师不足、场地不足、资源配置不达标的难题。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艺术课程转变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浅谈小学艺术课程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培智学校艺术课程实施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