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提升研究

2019-04-15 01:45邵正
甘肃教育 2019年5期

邵正

【关键词】 李庾南教学法;课程领导力;课程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5—0095—01

“自学·议论·引导” 是全国知名教育家李庾南老师近40年教改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以下简称李庾南教学法)。李庾南教学法旨在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学情,重组教材内容,实行单元教学;在教法和学法上,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互学和全班议论、教师择机引导的方法,贯穿自学、互学、议论的主线是自学,自学、议论、引导既是教法也是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做预设,重视学生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生成,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李庾南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用有力、效果显著,教学法对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有很强的普适意义。

一、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一般来说,校长通过对学校发展规划、组织变革、文化培育、质量掌控、队伍培养、德育引导、课程建设来实现对学校的领导,校长在这些方面的领导力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力。一方面,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落实“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方面,重点是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难点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管理。另一方面,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还体现在推动课程实验、课程改革、课程评价、改变课堂生态等方面,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强,推动学校教师在课改实验方面的力度就大,激发学校师生发展活力的能力就强。

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教师是学校“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具体执行者,教师课程执行力决定了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从常规教学来看,教师依靠课标、课本,通过备课、书写教案、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考试反馈这些环节来完成对课程的执行。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课程实验、改善和评价,忽视了坚持改善课堂生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忽视的原因有教师的主观惰性、理念陈旧、本领恐慌,也有学校教育教学的现行惯例,更有学校校长、领导者、管理者的因循守旧、魄力不足。换句话说,教师不愿主动参与教研和教改实验,校长没有魄力和能力推动教研和教改实验。

三、李庾南教学法对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显著价值

第一,重新建构课程资源的能力。一般来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至少也应该带过两轮初中课程,对课标有深刻理解,对教材了然于胸,对知识点、知识脉络把握得很清楚,而且对学情、作业、考试评价都要有完善的计划和安排,当然,这也需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建构课程资源。

第二,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李庾南教学法不仅强调学生的自学,也重视教师的自学,强调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更加多样的问题解决方式,考虑更多可能的资源生成,这样才能打破教学“预设”,生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学习过程。在运用“学法三结合”来组织教学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教师“相机引导”的能力才能提升。如果教师习惯于依靠教辅资料教学,自身的学习和思考又少,那么,就很难实现学法、教法相统一的有效运用,更难重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生成。

第三,突出教師的课堂实践能力。李庾南教学法倡导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互学、议论,有互学和议论就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的背后就是实际的学情,教师获取议论中各方面的意见,为资源再建构提供新的依据,反过来对提升教学将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李庾南教学法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相机引导”,教师见机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具体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对李庾南教学法“学材再建构”的思考

李庾南教学法有丰富的理论支撑,有扎实、艰苦、漫长、充满智慧的探索实验过程,更有厚重的成果积累。如果说“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是“表”,那么,学材再建构就是“里”,要做到表里如一,完美地实现教和学,关键点、难点、突破点就是“学材再建构”。换句话说,“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是外延,“学材再建构”就是内涵,我们的教学实验探索要由表及里,要从外延进入内涵。

从目前试点工作推进的情况看,经过通识培训、观摩学习、总结提炼,显然,取得了很多成果和成效,但是,这些成果和成效还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到达促内涵的目标,至少不够多。李庾南教学法倡导的“学材再建构”要求教师对学材的独立再建构、学生对学材的独立再建构、师生共同对学材的再建构。建构首先是教师自己,其次是学生自己,最后是师生共同,可见,教师对学材的建构是李庾南教学法的起点,没有这个起点,过程和目标显然不可能存在。另外,从目前和长远来看,要将李庾南教学法试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从“试点实验—总结提升—局部推广—全面推行—各学科推行”,就必须不断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