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初探

2019-04-15 02:28罗明伟
世界家苑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罗明伟

摘要: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知,在这一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注重美育渗透,为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美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理解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美育,能够在引导学生感知文字魅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对于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现代语文能力,而美育教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从学生审美眼光、审美能力提升等角度出发实现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促使学生在长时间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积累良好文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应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播,还应确保语文教学能够为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所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语文知识的大美。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知识具有美育渗透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科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设计,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美产生深刻的感受与认知,培养学生形成欣赏美的能力,并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能力,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美育,对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途径

2.1 通過培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渗透美育

第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知识的灌输与讲解,还必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对文字中呈现出来的美丽意境产生深刻体会,对于合理进行美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在合理进行美育渗透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各种素材的积累,并深入进行教材内容挖掘,将各种类型的美文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把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中学语文教师通过对美文的分析,并综合应用归纳、分析与比较等途径,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思维框架,在整个语文知识获取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把握文章精髓,通过对“美”的理解与感受,对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第二,美育渗透中应注重对学生高尚、健康审美观的培养。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鼓励、引导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善恶、美丑以及真假的分辨能力,逐渐提升学生对美的情感与态度,并能够在语文知识中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去体会喜、怒、哀、乐等情绪,最终为引导中学生逐渐构建完善的人格提供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对自身内在修养的塑造,如努力构建美观的板书、朗读中坚持做到声情并茂、规范自身的语言以及姿态等,促使中学生在语文这一充满艺术感的课堂中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并促使中学生意识到自身修养提升的重要性。

例如,在《藤野先生》一课教学中,文章中针对作者失望与不满的情绪所描写的一句为“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其中字眼为“无非”、“也”,两个词能够将作者的情绪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呈现出一种含蓄美。而在《有的人》一课教学中,其中描写作者深刻感受的句子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一经典语句能够将作者的人生观充分的表达出来,通过鲜明且强烈的对比,形成耐人寻味之感,呈现出了较强的哲学美。

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构建意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以及学习中对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自主体会,从而实现有效的美育渗透。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动情、生动的语言讲述文章的写作背景,将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等美育知识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2.2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审美情操

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有效的审美渗透,必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因此加大对中学生兴趣爱好以及特点的了解,结合中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引入丰富的课堂资料,对于实现科学的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等进行充分应用,将语文知识以文字、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的视觉以及听觉等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对学生听觉以及视觉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形象、生动的教材内容能够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对于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三峡》一课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将三峡美丽的画面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适当匹配动听的音乐,这有助于将学生带入到三峡的情境当中,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对于激发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感受三峡的美景等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再如,在《孔乙己》一课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片段将风雪交加的场景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时代情境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当中,学生在深刻体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也有助于体会文字的魅力,对于全面进行美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3 引导学生通过精读与作者形成心灵感应

通过精读,有助于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以及内心世界产生深刻认知,实现同作者之间的精神沟通,通过心灵感应的方式有助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的美育渗透。

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小说、诗歌以及散文等多种题材的语文知识内容,对学生阅读技巧以及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再通过男女混读、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以及朗读比赛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促使学生 感受到阅读的情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对于实现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对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培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审美情操、引导学生通过精读与作者形成心灵感应等角度出发,为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有效渗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东方.以美促学 以美育人——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2] 冯霜.中学语文教材中审丑风格文本浅析——以高中人教版为例[J].文教资料,2018(05).

[3] 2017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第一阶段正式启动[J].语文教学通讯,2017(08).

[4] 朱成宇,尹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探究——以朱自清《春》的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16(10).

[5] 2015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下水作文)大赛第一阶段正在进行中[J].语文教学通讯,2017(13).

[6] 姜岚.语文美育风格选择的积极效应与局限性——以20世纪80年代中语教材题材选择为中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部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美育教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