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有怎样的话语体系
——本刊专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商红日

2019-04-17 00:42采访化定兴发自上海徐汇
清风 2019年2期
关键词:话语建构体系

采访_本刊记者 化定兴(发自上海徐汇)

商红日

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主要体现,蕴含着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核心理论,是一个国家占据话语主动权的基础。当今中国话语体系,主要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包括对内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及对外的国际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不仅高度关注中国的成功秘诀,而且关注中国解决问题的未来走向。不过,在了解和认可的同时,世界上也出现了一些对中国发展的误读和曲解;而且受“西方中心论”影响,中国在学术研究中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达不到时代、实践所要求的水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那么,为什么在此时提出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就相关话题,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专访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商红日(以下简称“商”)。

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是话题体系建设的前提

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会在当前提出话语体系建设这一观点?

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做出了重要判断: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让世界了解和认识真正的中国,同时,中国人民也能够深入理解世界的变迁,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与变迁中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这无疑已经成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话语体系建设正是这个重大课题和重大实践问题的有机构成部分。

记:那么,什么才是话语体系?

商: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话,不论使用什么样的媒介载体,都称之为话语。当然,所有使用一种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思想和意思,都称为某种话语。话语体系则是系统的理论、思想、主张,通过确切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做出的阐释。其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对这个话语体系在理念和话语生产上的根本要求。世界正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地“解读”当今的中国,当今的中国也十分需要深入了解与把握处于变迁中的世界。在这种双向需求与实际互动的历史实践的展开中,建构起能够被世界所理解、接受,甚至被共同使用的话语体系,这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交融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更是处理未来世界多重历史关系的内在要求。

话语权即话语的影响力,就是说出的话有人听、有人信,写出的话有人读、有人看,接受这些信息的人能够做出行为反应。因此,话语体系建构直接影响到话语权的建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国发展经验展开知识化探索,将是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当然,更重要的事情依然在于要把中国的事情做好,这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

商: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新时代的框架之下来阐释,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标明了历史方位。新时代这一话语本身所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必将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不断呈现其实然形态,而相应的话语体系也将日臻系统化。

如果说一定的话语体系植根于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中,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必定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获得生命力。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标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体系框架已经建构起来,它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历史政治与现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它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它的战略和实践指向是“十四项坚持”。

但是,思想的话语体系还不完全等同于学科话语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甚至也不完全等同于工作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体系为原则和指导,发现与提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诸多新问题、未知的问题,在各种学科或知识体系中展开创新性,乃至原创性探索;如何在各种具体实践中应用该思想话语体系,直面工作领域难题,寻找破解方案,在思想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促进运动中,推进事业发展。探索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情感政治思想是一般现代性中所缺乏的

记: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要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话语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商:统一战线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实践最具特色的一面,因此,建构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话语体系,必须深置于中国特色政治实践之中。这句话既关涉统一战线基础理论,也关涉统一战线现实实践。我在2018 年年初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统一战线》,文章从政策话语契入,但背后关切的是基于中国特色政治实践的统一战线基础理论问题,只是文章依然没有摆脱政策诠释的路径,与预期的理论目标尚有距离。在新时代统一战线研究中,学科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和工作话语体系等四个向度,应成为未来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方面。

记:您说统一战线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实践最具特色的一面,为什么这么说?

商:这可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新时代统一战线蕴含了一系列基本政治价值,如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求民族伟大复兴,求国家繁荣昌盛,求各族各界人民团结一致,求国家统一、世界和平等等,这是新时代中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哲学,它包含丰富的政治构想和美好的国家愿景。以此为行动理念,统一战线,不断丰富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内容,不断凝聚起最大整体而使得中国政治实践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

其次,统一战线的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民主协商、团结合作、谏言笃行等诸多政治原理深嵌于当代中国多样性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中,并作用于各种具体政治实践过程,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一种独特样式。例如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党派之间的新型政党关系,最集中、最鲜明体现着这种样式。

再次,以情感政治为机理,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基,以人民福祉为依归,新时代统一战线使当代中国政治实践义利通达,刚柔并济。情感并非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的话语,但却是中国政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只是情感政治的话语未引起中国学界的充分关注。在敬仰家国情怀,讲求忠孝廉耻、重义守道的中国政治文化中,蕴含十分丰富的情感政治思想,而这种政治思想恰是一般现代性中所匮乏的。中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实践却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中,都留下丰富的情感政治记忆,成为中国政治研究中宝贵的资源。

最后,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连接社会百业,会通四面八方,可谓群英荟萃,群贤毕至。现代政治生活中,没有哪个国家、政党及其他政治力量愿意与社会分隔和对立,但是,举目世界,很少能够看到已经找到了根本消弭分歧与对抗的国家与政治制度,而中国的统一战线所建构的政治空间及实践,却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中国经验。

如果将上述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说,新时代统一战线体现着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独特形态。

反腐败斗争历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

记:您曾说,纲领政治这一话语在关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原理及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层面蕴含丰富的主题,可否简要谈谈?

商:纲领政治是我在一篇论文中提出和阐释的一个关于中国政治研究的新概念。作为一个政治话语,其基本含义是指纲领对政治实践的建构性影响。提出和阐释这样一个概念,旨在探寻中国政治研究的学理向度,强化政治实践与政治话语生产的内在联系,尝试突破已经形成束缚的政治学研究套路与观念。

沿着这个思路,我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指导研究生的工作中,又引入对“事件”概念的探讨,同时,也撰写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改革开放中的政策事件与中国政治的话语建构》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件的政治学话语建构:基于改革开放事件的探讨》等论文(前一篇已经发表,后两篇即将刊出),也正指导研究生以纲领政治为主题撰写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论题都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原理的取向而提出。同时,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方兴未艾。在这个刚刚兴起的研究领域,纲领政治的规范和价值研究应当包含诸多话语空间,如集体信仰建构与维护、政治伦理、人民目的论、作为政治价值的廉洁等,都是政治哲学取向的研究主题,这些主题的延伸领域十分广泛、开阔,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记:反腐败可以说是十八大以后党的建设的一大亮点,您如何看待这几年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

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踏石留印的政治气魄、决心和意志,以不忘初心、净化党心、赢得民心的责任担当与自我革命行动,按照标本兼治,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斗争战略与策略,“老虎苍蝇”一起打,“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形成了铁腕反腐的高压态势,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节节胜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反腐败斗争过程中,牢牢把握反腐败斗争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体现出政治原则、科学精神和斗争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史上,书写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篇章。

但是,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十九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一些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地位继续顶风搞腐败,挑战党中央的权威、挑战全党反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挑战党规国法。

据一些媒体梳理发现,党的十九大以来,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布的给予党员领导干部党纪政务处分通报看,这类人违纪违法问题虽有不同,但“不收敛、不收手”是其中绝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对此,依然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反腐败斗争的全党、全社会定力,保持对腐败零容忍的决心和意志,强化反腐败及其必胜的共识,从文化、政治生态和生活中不断“灭菌消毒”,从制度、体制、机制上不断“刮骨疗毒”,发挥好党和国家纪检监察制度的威力,激励好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的有序参与,标本兼治,既打好“阵地战”,也打好“游击战”,使反腐败斗争大获全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历程将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的事件,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而言,需要深入探析腐败的复杂原因,研究根绝腐败的主要途径,系统总结中国反腐败的经验,从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视角,全面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毫无疑义,这是一篇大文章,它也是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个人简介》》

商红日,黑龙江阿城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从事政治学理论及相关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复旦大学统战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专家、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廉政与廉洁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及上海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政策研究会副会长等。独立著作:《政府基础论》,合著及主编学术文集、研究报告、教材、译著等二十余种,发表论文、评论等文章100 余篇。2016 年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话语建构体系
画与理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