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梅脱欧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2019-04-17 00:54张安琪项蕴华侯冰洁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权力

张安琪 项蕴华 侯冰洁

摘    要: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研究语言与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语篇不仅反映了现实世界,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无论演讲者如何強调其所讲内容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其演讲都会受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继而影响听众。权力和意识形态通过名词化、及物性、情态、主位选择和语气暗含于语篇中,不易被读者发现。特蕾莎·梅的脱欧演讲隐含着强烈的国家权力意识。对其演讲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为研究脱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批评性语篇分析    特蕾莎·梅演讲脱欧    权力    意识形态

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旨在研究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认为语篇不仅反映了现实世界,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在Linguistic Criticism(1986)一书中,福勒引入了及物性、情态、言语行为和词汇结构作为分析工具。梵·迪克(1988)曾提出批评性语篇分析不仅阐述语篇结构,而且将语言选择和社会结构相联系。费尔克劳在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1995:132)中提出了三维分析模型,即“描述语篇结构特征、阐释语篇与交际过程之间的关系、说明交际过程与其所处社会语境的关系”。这种分析模式提供了相对完备的步骤,因此常被选作批评性分析框架。

本文旨在对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2017年关于脱欧问题发表的两篇演讲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不同于传统的语篇分析方式,作者不局限于对修辞特征和词汇风格的研究,而是尝试探索其演讲中所隐含的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她如何通过运用语言工具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显然她在演讲中呈现出的权威和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她对于语言的巧妙运用。该研究对于了解英国及欧洲现状显得相当必要。

1.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

本文以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对特蕾莎·梅关于脱欧问题的两次演讲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

1.1理论框架

本文采用费尔克劳(1995:132)的三维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遵循三个研究步骤:(1)对语篇的结构特征进行描写;(2)解释语篇与其交际过程之间关系;(3)阐释交际过程与社会语境之间关系。“描写”的对象是文本,并将重点放在四方面的语言特征上,分别是词汇、语法、连贯和结构。词汇强调的是文本中应用的隐喻和词义,它们在传递意识形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语法通过情态、及物性和主位等工具分析句子。连贯解释语言成分如何通过衔接手段(例如代词和连词)连接到一起。结构和文本的组织方式直接相关。“解释”是指文本和话语过程(生成、传播、接收)之间的关系,并将重点放在演讲者如何应用现有知识和语篇创造文本,包括听众在现有知识体系下如何接收和处理信息。语篇结构特征反映了社会结构。“阐释”是指分析交际过程和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这一阶段需要理解宏观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历史、所处机构状况,以及相关语篇的内容(Fairclough,1995:132)。

1.2分析工具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韩礼德(2000:86)指出,依靠不同的语言形式,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才能得以实现。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就是对客观世界中发生的事情及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进行的描述,其中包括及物性和语态等。人际功能除了能描述演讲者的经历和心理状态之外,还能表明演讲者的社会地位、身份、态度等,其中包括情态等分析工具。语篇功能是指语言将任意片段的文本连接成为连贯的语篇,使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片段区别于一组随机排列的句子。韩礼德(1976:52)提出的三大元功能体现了语言的社会特征,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提供了分析工具。

2.语料筛选与研究问题

本文选取了英国《每日电讯报》官方网站于2017年1月17日至9月22日发布的特蕾莎·梅关于脱欧问题演讲的原文作为语料。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于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上任,并于2017年1月17日在兰卡斯特宫+发表演讲宣布英国“硬脱欧”路线图和执政蓝图并鼓励处于过渡时期的英国人民正视历史进程携手共进。2017年9月22日,特蕾莎·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再次发表了关于脱欧问题的演讲,并展望了与欧盟及欧洲国家未来的关系,指出了恐怖袭击及难民问题对整个欧洲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问题入手:(1)特蕾莎·梅的演讲中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语言手段?(2)特蕾莎·梅通过这些典型的语言手段想要达到何种政治目的?

3.语料分析

依据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型,即“描写、解释、阐释”,本研究将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中具体的分析工具对特蕾莎·梅关于脱欧的两次演讲进行分析。

3.1描写语篇结构特征

本研究将通过及物性、名词化、语气、情态和主位五种分析工具分析上述两篇演讲文本的语言特征。

3.1.1及物性

及物性只有通过物化过程、心理过程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实现概念功能。在及物性系统中,同样的事件可以被不同的过程阐释。所以,过程的选择和参与者的定位能揭示演讲者的政治意图和潜在意识形态。下表体现了在演讲中应用每种过程的频率。

特蕾莎·梅脱欧演讲中各种过程的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物化过程(49.73%)和关系过程(29.73%)在其演讲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物化过程指的是做某件事的过程,也就是说某个特定实体实施了某种行为。例如:

(1)We will use this moment of change to build a stronger economy and a fairer society by embracing genuine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我们将迎接真正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抓住时机来使英国成为更强大的经济体以及更稳定的社会。)

(2)We will go further to reform our schools to ensure every child has the knowledge and the skills they need to thrive in post-Brexit Britain. (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以确保每个孩子在后脱欧时代都能获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We will put the preservation of our precious Union at the heart of everything we do.(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把宝贵的欧盟精神留在心里。)

在以上示例中,动作的实施者和目的都依据物化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我们”指“英国”和“英国人民”,这暗示着特蕾莎·梅的权力意识:理清英国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为英国规划明确的未来目标——重建鼎盛的英国。当提及恢复政治秩序和经济繁荣时,她运用物化过程向英国人民作出承诺,试图从信仰危机的边缘挽救整个民族。“use”,“go”和“put”的使用暗示在后脱欧时代她和英國人民共同进退的决心,体现她重建国民信心的强烈愿望。因此,在以上示例中,物化过程被用来展现特蕾莎·梅作为领导人的行政能力和权威性,以此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关系过程是指一件事物被形容成为另外一件事物,它被用于展现事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例如:

(4)Britains armed forces are a crucial part of Europes collective defence.(英国军队是欧洲集体防御不可或缺的部分。)

(5)We are a crucial-profitable-export market for Europes automotive industry, as well as sectors including energy, food and drink,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and agriculture. (我们是欧洲汽车产业、能源、食品、化工产品、药物及农产品不可或缺且盈利的出口市场。)

上述两个例子中的关系过程表明,特蕾莎·梅试图和欧盟维持良好的伙伴关系,离开欧盟并不意味着背叛欧洲。一般现在时用来强调她言论的客观公正性。特蕾莎·梅旨在表明欧盟和英国之间仍然在利益层面紧密相连,进而使听众信服。

3.1.2名词化

名词化从语法角度践行了韩礼德提出的概念功能。在名词化过程中,动词被转化成为名词,时态和施动者被忽略。正因为这样的特性,名词化被广泛地用在政治文本中,作为一种隐藏信息和表达演讲者态度的语言手段,有选择性地使听众接收到演讲者希望他们了解的信息。例如:

(6)I know that this-and the other reasons Britain took such a decision-is not always well understood among our friends and allies in Europe. And I know many fear that this might herald the beginning of a greater unravelling of the EU.(我很清楚地知道,欧洲境内很多的伙伴和盟友并不能够理解英国做出的决定。我也知道很多人担心这将会预示着英国“更大的瓦解”。)

根据上述示例,“更大的瓦解”不仅隐去了施动者,避免将英国人民称为与欧盟一刀两断的“刽子手”,而且可以通过隐去时态提醒英国人民:脱欧已然“开始”,退路全无,并以此鼓励英国人民以更加冷静平稳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历史时期。

3.1.3语气

语气分为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在1月17日整篇演讲的句式中,94%是陈述句。在一篇成功的演讲中,演讲者不能仅仅表达其思想和态度,而要引起听众自发地接受演讲内容。演讲者选择的的语言永远是为演讲意图服务的。目前英国正处于过渡阶段,充满不确定性,因此,特蕾莎·梅不会选择疑问句增加茫然和疑惑。因此,在这两篇演讲中特蕾莎·梅扮演了信息给予者的角色。她选用客观的陈述句阐明她的政治立场,增强其信服力。

主语在语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以演讲者和听众为研究对象时,主语的角色就显得至关重要。政治演讲中演讲者经常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和听众建立包含关系和集体意识。例如:

(7)Why as we continue to bring the deficit down, we will take a balanced approach by investing in our economic infrastructure—because it can transform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our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across the whole country. (我们将继续降低财政赤字,并将投资经济基础设施作为均衡的解决措施的原因是——它可以转变英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并且提升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8)Our political traditions are different. Unlike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we have no written constitution, but the principle of 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is the basis of our unwritten constitutional settlement. (我们的政治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不同于其他的欧洲国家,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但是议会主权原则是我们不成文宪法性共识的基础。)

(9)At this momentous time,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hat we face the future together, united by what makes us strong: the bonds that unite us as a people, and our shared interest in the UK being an open, successful trading nation in the future.(在这个重大时刻,团结一心面对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把我们紧紧相连、使我们强大无比的是一种纽带,使英国成为更加开放、更加成功的贸易国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特蕾莎·梅在两次演讲中运用了93次“we”,24次“us”,以及79次“our”指代英国、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以此强化英国人民的公民身份意识,让演讲者和听众站在一起,承担共同的风险、面临共同的挑战、拥有共同的目标。这样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她能够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3.1.4情态

情态能够直观地反映演讲者对于当前情况的意见和态度。因此,对情态的分析可以帮助听众理解演讲者的真实意图。情态往往是通过运用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及人称代词实现的。成功的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情态动词的正确选用,在特蕾莎·梅的这两次演讲中,主要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如下表所示:

情态动词的出现频率

(10)Its why that plan sets out how we will use this moment of change to build a stronger economy and a fairer society by embracing genuine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迎接真正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抓住时机来使英国成为更强大的经济体及更稳定的社会。)

(11)...we will go further to reform our schools to ensure every child has the knowledge and the skills they need to thrive in post-Brexit Britain...we will take a balanced approach by investing in our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以确保每个孩子在后脱欧时代都能获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将投资经济基础设施作为兼顾的办法……)

(12)Whether that means we must reach a completely new customs agreement, become an associate member of the Customs Union in some way, or remain a signatory to some elements of it, I hold no preconceived position. (這意味着我们必须达成一项全新的关税协议,成为关税联盟的成员国之一,或者作为其中几项条例的签署国,我对此并无预想的立场。)

从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特蕾莎·梅运用承诺性和礼貌性的“will”和“would”向英国人民传达出她对脱欧后英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她即将施行的举措。还有发出不可抗拒命令的“must”和“can”表达出特蕾莎·梅在关税等方面为英国争取根本利益的决心。

3.1.5主位

政治演讲的隐含目的不同,主位(theme)的选择是不同的。主位的选择由演讲者地位和论点决定。主位主要分为无标记主位(主语承担主位位置)和标记主位(其他成分承担主位位置)。标记主位往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用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以便演讲者后续传递真正的目的。例如:

(13)And the second reason I believe it is possible to reach a good deal is that the kind of agreement I have described today is the economically rational thing that both Britain and the EU should aim for. (第二个我认为我们有可能达成一致的原因是,我今天所描述的共识符合英国和欧盟的共同利益。)

(14)So I believe the framework I have outlined today is in Britains interests. (所以我认为我今天描述的框架符合英国的根本利益。)

在(13)中,特蕾莎·梅想强调的主体被放在最后的位置,她想在观众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指出当前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例(14)中显示出主语起到先导信息的作用,引出特蕾莎·梅对于未来施政方针的期许。

3.2解释文本与交际之间的关系

只分析语篇的语言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影响语言产出的社会因素应当被纳入分析范围。文本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由文本所在的语篇充当介质。文本特征只有被镶嵌在社会交际过程中才是有意义的,正是在这个交际过程中文本被赋予自身特征和价值。

3.2.1文本解释

政治演讲中演讲者的意识形态和权利意识往往隐藏于文本之中。例如,

(15)...so we will work to deliver a practical solution that allows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ommon Travel Area with the Republic, while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United Kingdoms immigration system. (所以我们将致力于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来延续联邦的共同旅游区,保护英国移民体系的健全。)

例(15)表明特蕾莎·梅试图收回移民问题的掌控权,以此确保英国公民的人权。特蕾莎·梅在这句话中成功地隐藏了这样的事实——难民涌入已经给英国的稳定和安全造成破坏性影响。在当前脱欧进程中,英国仍然处于多变不定的局势中,因此英国需要欧盟作为支援和后盾。这样,特蕾莎·梅必须竭尽全力和欧盟维持和谐良好的关系,所以特蕾莎·梅在陈述这件事时选择相对柔和的语气,避免直接叙述由于难民问题当前英国正在遭受的不幸。

语篇的逻辑顺序主要体现在逻辑连接词上,最典型的例子是连词和代词。

(16)And they did so with their eyes open: accepting that the road ahead will be uncertain at times, but believing that it leads towards a brighter future for their children—and their grandchildren too. And it is the job of this Government to deliver it.(英国人民投票时是擦亮了眼睛的,我们意识到了前路崎岖,但我们相信这会引领我们的子孙后代到达更加光明的未来。这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上述示例,特蕾莎·梅选用“and”作为附加词,目的是解释说明脱欧对于英国来说意味着光明的未来,这是由英国人民协同英国政府一起做出的决定,需要全体公民共同面对。代词“it”所指的是脱欧事件本身,以免过度重复这个词为听众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毕竟英国脫欧后的未来不能预测。

对于语篇的阐释体现在特蕾莎·梅演讲的要点中。特蕾莎·梅通过演讲表示,最终脱欧协议将由议会进行表决;希望通过重握移民掌控权保证英国公民的人权;脱离单一的欧盟市场,制定全新的贸易协议,坚决分阶段脱欧。欧盟难以承担惩罚英国的代价,英国不愿损害欧盟和单一市场的利益。脱欧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英国将秉承自由贸易的原则,为整个欧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英国的确离开了欧盟,但英国从未脱离欧洲,而是在拥抱世界。

3.2.2语境解释

特蕾莎·梅在演讲中指出英国及整个欧洲面临的问题,例如中东地区的人口贩卖、恐怖组织、大量移民,以及在乌克兰的领土争端、利比亚的混乱和内战。特蕾莎·梅认为,欧盟与英国联手对抗这些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是为了整个欧洲的福祉。

在她的演讲过程中,她首先将自己的身份设定为与整个欧洲利益相关的成员国代表,以充当信息给予者和计划制订者。通过一系列情态动词展现其蓝图、决心和信仰,并传达出她早已做好准备应对一切经济和政治过渡,最终率领英国人民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从听众角度说,他们受到鼓舞重拾信心,支持政府的政策。

政治语篇往往会携带尽可能多的信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分析特蕾莎·梅的演讲可以发现,语言是特蕾莎·梅的工具,用来帮助人们认清当前局势并劝诫英国人民追随以她为首的政府,并说服欧盟始终作为英国强有力的盟友,开创欧洲国家之间互相合作的新纪元。

3.3阐释交际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

早在1983年的英国大选中,工党曾提出退出欧共体,但是由于大选失败而落空。1985年,撒切尔政府在没有进行公投的情况下通过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罗马条约》。1990年10月,在时任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反对下,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ERM),将英镑与德国马克挂钩。同年11月,撒切尔辞职。由此可见,英国历史上出现过类似于脱欧的时期,证实某一特定的举措不是某一党派所能完全掌控的,而是国际社会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意大利和英国正在携手应对这些危机,然而地缘因素总将意大利推向风口浪尖。正如特蕾莎·梅所说:“国际贸易的缩减、自由贸易向单边保护主义的倾斜、全球气候变暖、朝鲜核武器问题都在影响当代及下一代人。”

特蕾莎·梅在佛罗伦萨发表脱欧演讲之前,欧盟与英国已经进行三轮脱欧谈判,但双方分歧始终难以弥合,谈判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因此,特蕾莎·梅决定在2017年9月22日发表这一讲话,试图打破僵局,并就英国脱欧谈判中的一系列核心议题表明立场。特蕾莎·梅在当天的演讲中提出“设立两年过渡期”,以便双方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之前维持贸易环境的稳定。这表示英国将向欧盟缴纳每年的预算费用和承诺的其他费用,在过渡期与欧盟成员国进行自由贸易,并表示英国将“信守对欧盟预算的承诺”。

特蕾莎·梅所在的保守党从2010年开始成为执政党。在2015年的大选中,由大卫·卡梅伦为首的保守党获得自1992年以来最高的支持率。卡梅伦辞职后,特蕾莎·梅成了继任首相。她支持同性恋婚姻的同时也对移民问题有着强硬的态度。在脱欧公投期间,特蕾莎·梅表现出支持卡梅伦“留欧”主张的倾向。其暂时性不明晰的态度和杰出的工作能力帮助她成功当选保守党党首。前保守党党首评价她为“强悍的女人”,许多保守党官员也认为在公投之后只有她才能将党内各个小团体团结在一起。她尝试将保守党和工党团结在一起,形成共同为新政府服务的局面。她认为这是对当前局势下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没有了工党的帮助,当届政府难以顺利执政。

根据YouGov(舆观调查网)2017年1月22日继特蕾莎·梅脱欧演讲之后最新的民意调查,保守党支持率领先在野党17%。42%的人表示将在下次大选时支持保守党,这比该网站上一次民意调查上涨3%,而工党支持率大幅下滑3%跌至25%。民调显示,特蕾莎·梅的施政蓝图广受英国人民欢迎,过半民众认为本届政府的脱欧政策为英国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仅有19%的人持反对意见。绝大多数的人对特蕾莎·梅的政治计划充满信心,并认为特蕾莎·梅的讲话对于比利时来说是一种警告。比利时呼吁惩罚英国的协议将损害28国集团的利益。在特蕾莎·梅演讲结束后,受此影响,英镑兑美元大幅大涨2.35%。

4.结语

本文以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作为指导,应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对特蕾莎·梅在2017年关于脱欧问题进行的两次演讲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

研究发现,语言的选择服务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及演讲者的政治意图。整篇演讲词中特蕾莎·梅都在尝试选择最恰当的主语和情态动词,唤起听众的公民身份意识,并营造和谐的气氛,以便顺利地传递她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通过分析语篇功能可以发现,主位结构有赖于社会结构及演讲者的政治身份。

特蕾莎·梅在演讲中应用了及物性、名词化、语气、情态和主位等一系列语言手段,试图达到在脱欧的过渡阶段唤起公民意识、号召人民团结一心,以重建鼎盛的英国这一政治目的,与此同时也试图和欧盟及其他欧洲国家延续良好的合作关系。

脱欧问题使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进入过渡阶段,致使一些国际争端开始凸显。特蕾莎·梅的演讲隐含着强烈的国家权力意识。对其脱欧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有助于了解对研究英国及欧洲的现状。同时,本文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深其对政治语篇的认识。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 London New York: Longman,1995.

[2]Fowler, R.. Linguistic Criticism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4]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van Dijk, T. A.. News as Discourse[M]. Hillsdale: N. J. L. Erlbaum Associates,1988.

本文是國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评性语篇分析范畴的理论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8BYY22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权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民营金融权力榜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