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枪谈(7)

2019-04-17 04:43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19年4期
关键词:勃朗宁握把扳机

晓枪老王

不同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GLOCK17手枪,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后文简称BHP)与SIG P220手枪给笔者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在笔者看来,“舒适性”是手枪绕不开的一道“高分必考题”。

总体而言,中国人的手是比较小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手小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对于手枪设计而言,手小一定不是好事。手掌小了,手枪,尤其是握把部分就不能设计得太大,否则很难握持牢固。

换而言之,手掌小了,手枪就必须设计得更紧凑、更小巧。但手枪本就是一款极为紧凑的武器,内部空间已经被充分利用,想进一步瘦身谈何容易?因此对手枪设计师而言,设计一款符合中国人手型的手枪,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回顾笔者接触的十几款世界名枪,不少享誉世界的优秀产品,纷纷倒在了“握把太大”、“握持不舒适”的真实评价下。不少笔者爱不释手的枪械,比如德国的卢格P08手枪、美国的M1911手枪、捷克的CZ75手枪,尽管加工精湛、设计巧妙,但其巨大的握把尺寸让它们和“舒适”、“适合中国人手型”这些评价无缘。

在笔者接触过的外国手枪中,真正能够较为完美地适合中国人手型的手枪,也只有BHP和SIG P220两款而已。

两者的故事与知识

在讲述笔者和BHP、SIG P220的故事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BHP与SIG P220的基本知识。

带有固定照门(前)和可调表尺(后)的BHP手枪,笔者接触的就是后者,不过固定照门的BHP更为常见

能安装木制枪托/枪套的手枪有很多,如卢格P08、毛瑟C96,但BHP是其中唯一一款服役至今的枪械(图)

BHP手枪是FN公司历史上最为畅销、知名度最高的手枪,也是1935年后数十年内,世界上最好的手枪。作为一款全球畅销的手枪,BHP有很多“名字”。1935年,BHP首先装备于法国,因此也被称为GP手枪或者GP35手枪,GP是法语“大威力”的简称,而BHP是“勃朗宁大威力”的英语简称。至于HP35、P35之类的名字,实际上都是指BHP手枪。

BHP、H1911(中)与54式(下)的弹匣。H1911与54式均为单排弹匣,BHP弹匣为双排单进,“肚子”更大

H1911手枪的枪管下方有铰链(红框)。枪械结合时,要把空仓挂机轴先插入套筒让位孔内,再插入铰链内,而铰链晃来晃去,很不好对准,TT-33/54式手枪也有这个问题

BHP手枪的枪管,开闭锁斜面(红框)替代了铰链机构,解决了对准问题,分解结合大为简化

当然,“勃朗宁大威力”这个名字本身也很有“故事”。“勃朗宁”指BHP由枪械大师约翰·摩西·勃朗宁完成初始设计。在20世纪上半叶,“勃朗宁手枪”一直是高质量手枪的代名词,不少手枪都因“勃朗宁光环”而销量大增。但严格说来,BHP并非纯粹的勃朗宁设计——1926年勃朗宁去世后,该枪由勃朗宁的徒弟,也是后来的FAL步枪的设计师——迪厄多内·塞弗完成后续设计。

“勃朗宁”的意义非常明确,而“大威力”则有一定的争议。

一种说法认为,BHP手枪使用9×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这款手枪弹的威力中规中矩,算不得大威力。但BHP手枪使用了当年手枪最先进的设计之一——双排单进弹匣,容弹量达到13发,是同期自动手枪和转轮手枪的两倍。大容弹量自然意味着枪械更“厉害”一些,因此FN公司将其宣传为“大威力”。但“大威力”名不副实,“大容量”反而更适合BHP手枪。

笔者不太苟同这种看法。9×19毫米巴弹威力确实一般,但当年法国所用的自动手枪和转轮手枪型号杂乱,枪弹种类繁多,却大多是以7.65毫米MAS手枪弹为代表的小威力手枪弹,“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的9毫米巴彈自然算得上“大威力”了。因此FN公司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给BHP叫上了“大威力”的名号,以赢得法国人的青睐。

除了津津乐道的故事,BHP手枪的许多设计同样可圈可点,许多现代手枪上司空见惯的机构,大多可以在BHP上“追根溯源”。比如其优化了勃朗宁手枪开闭锁机构(枪管偏移/摆动闭锁,后文统称枪管偏移闭锁),把结构脆弱、分解结合时难以安装的铰链机构,改为了开闭锁斜面,既简化了加工,又提高了勤务性,也使得枪管偏移闭锁成为世界手枪的主流闭锁方式,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BHP作为一款击锤单动手枪,采用了转动式扳机,而非M1911的平动扳机,扳机行程更长,安全性更高。前文所说的双排单进弹匣,同样是现代手枪的标配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BHP是1935年的手枪,同时期许多军事强国还在使用转轮手枪,而一些国家新设计的自动手枪,比如日本的南部十四、德国的瓦尔特P38和苏联的TT-30/33,都完全达不到BHP的水平。二战中,纳粹德国占领FN公司后,将BHP改名为WaA613并继续生产,而盟国的BHP生产转移到了加拿大。敌对双方生产、装备同一款手枪,也算是一件有趣的事。

此外,BHP还和中国相当有缘。笔者曾经拜访过一位军工界的老前辈,从他口中得知:建国初期,在换装54式手枪时,一些此前装备BHP手枪的部队,对于54式手枪相当不满,认为它远比不上BHP手枪。

至于SIG P220手枪,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的P220专指P220手枪,而不指代包括P226在内的P220手枪家族。P220手枪诞生于1975年,由瑞士SIG公司设计,是上世纪80年代较为畅销的一款手枪。P220手枪是P22X家族中的第一款手枪,发射9×19毫米巴弹,使用单排弹匣,容弹量9发,弹匣释放钮位于握把底部,和马卡洛夫/59式手枪类似。

不同于击锤单动、有外置手动保险的BHP,P220是一款击锤单/双动手枪,没有外置手动保险,但设置有击锤释放钮,按下击锤释放钮,可以安全地释放击锤,枪械以双动状态保证携行安全。此外,相对于BHP,P220还额外设计了击针保险,枪械的安全性更好。

相比于BHP手枪,P220的“身世”远没有BHP那么煊赫,也没能数十年内“一枝独秀”,但它依然十分优秀,尤其是后来的P226手枪,更是一款名副其实的世界手枪。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精锐部队,都能看到P220家族的身影,在国外的民用枪市场上,P226一直是高价优质的存在,我国的NP22手枪,也正是P226的仿制品。

P220的“加分项”与“扣分题”

作为世界名枪必备的“基本素质”,BHP手枪的扳机感十分优秀。对于一款击锤单动手枪而言,这样的扳机感可贵但并不难得。对于击锤单双动手枪而言,由于发射机构更为复杂,扳机感,尤其是双动模式下的扳机感,很可能会非常怪异。比如CZ75手枪双动行程太长,马卡洛夫/59式手枪的扳机太细太滑,触感非常糟糕,92式的双动行程则有明显阶梯感。

而P220较为完美地避开了“设计灾区”。在双动状态下,它的扳机行程较短,扳机力也不大,扳机行程内扳机力没有明显的阶梯感,整个双动行程颇为干脆。至于单动行程,P220表现正常。尤为可贵的是,P220的扳机和扳机护圈设计都十分优秀,扳机宽度较大,表面故意处理得较为粗糙,即使手指出汗,扣动扳机过程中,手指也不易滑脱。与此同时,双动状态下的P220扳机翘起程度较低,护圈前方“空间足够”,手指“活动灵活”,能更舒适地搭在扳机上,这无形中都在给P220的扳机感加分。

2017年3月8日,在训练中演示BHP手枪使用技巧的澳大利亚士兵。如今,英国已经用GLOCK手枪替代BHP,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BHP依然宝刀不老

笔者接触的P220手枪,欧式的弹匣释放钮位于握把底部(红框),操作相当不便

弹匣释放钮位于弹匣前方、扳机护圈尾端(红框)的P220,这个版本的P220比笔者接触的版本更为常见

双动状态下的P220手枪,红框内为扳机,黄框内为分解钮。从这个角度可以较好地看出,护圈前方“空间充裕”

弹匣释放钮则完全是“扣分题”。P220的弹匣释放钮位于握把底部、弹匣后端,卸下弹匣时,射手要一手持枪,另一只手去按压弹匣扣。这种弹匣释放钮为“欧式风格”,在当年的欧洲较为流行,比如早期的伯莱塔92手枪,苏联的马卡洛夫手枪,但都操作不便。笔者一直不明白,为何如此蹩脚的欧式弹匣释放钮一度流行。如今,欧式弹匣释放钮已经完全被淘汰了。

让人惊喜的握把

对于国外的手枪而言,笔者最在意的就是握把了。一般而言,笔者把手枪的握把尺寸分为若干个等级。第一级为“不及格”。其表现就是身边绝大多数人握持手枪时,容易出现弹匣释放钮够不着(M1911),扳机够不到(CZ75)的情况,使用枪械非常费劲。第二级为“及格”,绝大多数人握持手枪时可以正常操作彈匣释放钮等功能按键,但握把还是偏大了些,让人感觉像握住了一个白萝卜,明明很牢固握住了,但手掌撑得很开,握感奇怪。绝大多数国外手枪位于这个等级。第三种则是“优秀”,握把握持牢固舒适,手指离手腕更近,这个等级“枪迹罕至”。而BHP和P220都位于第三级。

在笔者接触P220之前,对P226手枪的握把尺寸“早有耳闻”。在一次公安部举办的展览上,笔者亲历了难忘的一幕。当时,一位警察朋友在把玩NP22手枪(仿制的P226),对厂家的人说道:“我很喜欢你们的(NP22)手枪,可惜握把大了些,我手小,握起来不舒服,你们不是有一款‘瘦身握把款的枪嘛,我想看一下。”然后厂家的人告诉他,他拿的那款就是。

P226的宽大握把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出一源”的P220握把自然小不了。因此,笔者并不对P220的握把抱有太大希望。出乎意料的是,P220的握把并不大。很快,笔者就找到了小握把的“秘密”。

P220的握把小和它采用的单排弹匣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手枪的弹匣大多藏于握把内,如果弹匣就很宽大,那握把自然也会被“撑大”。比如M1911手枪所用的.45ACP手枪弹,就是一种“大号”子弹,弹匣也是“大号”弹匣,握把自然随之宽大。

P220作为一款诞生于1970年代的9毫米手枪,“反潮流”地使用了单排弹匣,导致容弹量只有可怜的9发,远低于同时期9毫米手枪主流的15发弹容量,甚至还不如40年前的BHP的13发弹容量。但由于单排弹匣宽度比双排弹匣更小,握把尺寸自然是“小了一圈”。

等到了P226手枪时,“清醒”过来的SIG公司终于换上了双排弹匣,握把宽度也增加了一些,因此P226握把宽大,而P220握把较小也就不奇怪了。

P220的握把已经让人满意,BHP的握把更胜一筹,堪称是笔者接触过的所有手枪中最适合中国人手形的枪械。在接触BHP之前,笔者并未听说过关于BHP手枪握把舒适性的报道,因此BHP舒适的握把,对于笔者而言,完全是个意外之喜。

对比之下,P220的握把较“扁”,前后方向较长,而BHP的握把“整体纤细”。笔者认为,BHP的握持感甚至要好于國产的92式手枪。

在惊喜之余,笔者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何BHP的握把能做得这么纤细呢?

从外形上看,BHP的握把明显有一道折线,握把后壁在虎口位置明显向枪口方向收缩,大大优化了BHP手枪的握持感。此外,BHP的弹匣释放钮凸出于握把前壁,虽然外形不佳,但也变相减小了握围。至于BHP内部机构上的优化,则要看剖面图了。

双动状态下的马卡洛夫/59式手枪,其扳机太细又光滑,双动状态扳机翘起过高,扳机护圈留给手指的空间十分紧张。但59式作为小型自卫手枪,也不能过分指责

H1911所用的.45ACP手枪弹(11.43毫米枪弹)与9毫米巴弹(左)对比,“胖胖”的.45ACP枪弹使得H1911的握把也大

BHP手枪握把后方的折线(红线)和凸出于握把前壁的弹匣释放钮(黄框黄线)。这样的设计不好看却很实用,CZ75也有明显的折线,奈何握把还是不舒服

BHP剖面图,击锤簧导杆部分,尤其是射手虎口位置(红框内)相当纤细,此外注意BHP的复进簧导杆内部有一根刚度较大的缓冲簧(蓝框),缓冲套筒后坐到位后的撞击,设计颇为有趣

P226的剖面图,击锤簧导杆部分(红框内)就要大一些了,P220的设计大致相同

击锤枪往往要在弹匣后方布置击锤簧导杆和击锤簧,而击针枪不必如此,因此其握把能更纤细一些,像GLOCK这样握把后端专门“空缺”起来(红框)

从剖视图上看,BHP的握把后端,击锤簧导杆部分,结构非常紧凑,大大减小了握把纵向尺寸,设计水平非常高超,而P226的击锤簧导杆部分,就显得比较空旷,利用率不高。从设计角度看,P226的击锤簧导杆周围没有干扰零部件,是可以做“瘦身”的。而P220/P226却没有这么做,具体原因,笔者猜测可能还是观念问题,毕竟欧美人手还是要大一些,像BHP那么小的握把,反而是特例。

为何BHP的握把会如此之小呢?笔者推测:BHP毕竟是第一个使用双排单进弹匣的手枪,它的握把理应比同期使用单排弹匣的手枪宽上不少,这点BHP的设计师心知肚明,因此才会不顾一切地缩小握把尺寸,造就了BHP较小的握围。

分解的优劣

从分解角度,笔者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对手枪设计的一些看法。

在BHP、P220与国产92式手枪对比中,笔者认为92式最为明显、最能直观感受到的不同,不是闭锁方式,也不是加工水平,而是不完全分解略微麻烦了点。首先声明,92式的分解并不算麻烦。在笔者拆解过的十几款手枪中,92式的分解还是非常简单的,比TT-33/54式和M1911要简单不少。不完全分解过程中,92式要依次卸下弹匣、空仓挂机、前推出套筒,依次取下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回转座,再取下枪口帽和枪管,最后取下发射机。完毕后的92式手枪有10个部件,分解过程不需要辅助工具,部件中没有容易丢失的小零件,远称不上麻烦。

但BHP、P220这两款枪却可以做到“傻瓜化”分解,它们的分解过程几乎“一学就会”。以P220为例,不完全分解过程,只需要依次拆下弹匣,拉套筒向后,转动分解钮,前推出套筒,取下复进簧、复进簧导杆、枪管即可。不完全分解后有6个部件,同样不需要工具,也没有小零件,过程更為简单。

笔者的一些同学,在经历过一款手枪(比如92式)的不完全分解训练后,甚至可以不用教,自行摸索出BHP和P220手枪的不完全分解方式,反之则不可。BHP和P220不完全分解与结合训练之易可见一斑。

但是,92式手枪的分解结合稍微麻烦并不是设计能力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2018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国产新型击针单动手枪,采用了SIG P220式的分解钮(红框)和宽扳机(黄框),笔者对此深表赞同

不完全分解后的92式手枪,共有10个部件,如果只想取出枪管,则不必取下发射机,如此分解后共有9个部件

不完全分解后的SDM XM9手枪,这实际上是一款国产P226手枪,发射9×21毫米手枪弹,不完全分解后共有6个部件,P220的不完全分解与其相同

不完全分解后的BHP手枪,图中少了弹匣,因此一共有7个部件

在我国枪械设计中,有一个设计惯例,就是不完全分解,一定要“彻底”一些,95步枪和92手枪都是如此。我们的不完全分解,分解程度要比国外枪械高,比国外手枪“多走了几步”。通俗一点,就是我们的枪械不完全分解后,枪械脱得更“光”一些。从理论上讲,这种设计当然是好事,不完全分解越彻底,维护分解就会更容易一些。

但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坏处,就是给人一种不完全分解“麻烦”的错觉,让人感觉枪械“维护麻烦”、“不好伺候”。92式就是这种实际情况。如果是BHP和P220,想拆成92式的程度,往往需要专用工具,还会拆下容易丢失的小零件,反而更加麻烦。

但反过来想一想,笔者刚刚学习92手枪的分解时,也确实感到有压力。如果只是拆下了四五个零件,你还能凭着记忆把它们按顺序装好,如果一口气拆下来八九个零部件,不免会发慌。尽管笔者个人很喜欢这类更复杂、“有玩头”的机械结构,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不完全分解这件事上,枪械是越简单越好,越傻瓜化越好,哪怕功能少一些,也要简单一些。

复杂而更彻底的分解,更适合于那些素质更高、学习能力更强的人,而简单而不彻底的分解,更适于“笨一些”的人。现实生活中,嫌麻烦的人占了大多数,因此有时候一些看似很“愚蠢”的原则,更适用于普遍情况,而一些复杂而精巧的原则,则会出现各种想不到的情况。就如同在《十枪谈6》中所讲的一样,在这个世界上,高手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是那些新手,是那些平常之辈。为了大多数人的习惯,设计一套看似简单的规则,才是大道至简和大智若愚。

总结

坦白而言,手枪是相对让笔者感到沉闷的一个话题。现代枪械技术发展相对缓慢,而手枪作为辅助武器,其技术进步几乎停滞。G17的真实表现让笔者郁闷,BHP和P220给笔者带来了一些憧憬。下一节,笔者将讲述一款相对默默无闻的优秀枪械——PKM机枪。

[编辑/何懿]

猜你喜欢
勃朗宁握把扳机
闲话“二道火”之惑
如何延长汽车装配单元风扳机的使用寿命
乌兹冲锋枪
心灵的成长
西班牙埃伯公司STAR 6.35mm袖珍手枪
勃朗宁的爱情
勃朗宁的爱情
东风二慢射运动手枪
也谈手枪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