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管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17 12:58曾旗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曾旗

摘要:“互联网+”创新创业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在工商管理专业日益深入人心,探讨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管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管工结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及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这种模式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018-02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创新创业深入人心,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外部环境,培养模式必须不断改革。在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应当不断加大对各专业建设的改革力度,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形成具有管工结合“素质、知识、能力、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管工结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管工结合“素质、知识、能力、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托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和相关工学背景,按照知识型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理论,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知识管理、理工科专业相关课程与实训、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能力、宽厚基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管工结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管理学知识学习与工科专业相关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是前提,工科专业相关课程与实训是重要补充,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对工科相关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学会如何分析所处环境以及如何发现商业机会和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适应社会的生存本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二)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工商管理学科学生的特点,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以外的作用,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态度、远大的职业目标、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对于学生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三)综合素质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同步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使大学生把创新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理念与优先选择,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三、管工结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途径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高等院校树立“素质—知识—能力—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突出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实践、面向需求、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实施“理论模块+应用模块+实践模块+学术模块”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实践和学术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基于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

(二)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教学改革课题,这些教改课题涉及到研究生、本科生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多方面的整体性改革与实践,将研究的教改内容与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相结合,其研究成果推动了工商管理专业管工结合“素质—知识—能力—创新”四位一体人才的培养。

(三)积极探索“一体三化”的教学模式

“一体三化”,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体,推进理论教学多样化、实践教学团队化、科研成果反哺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彰显“管工结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专业特色。

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强调分类培养,突出个性发展,形成了“復合应用型”和“专业应用型”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是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根据学生的选择和毕业后可能的去向,制定课程和知识结构的不同方案,使教学计划和课程能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对于学有余力又想在理论研究方面提高发展的学生,安排其参与SRTP或教师的科研课题,注重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建立“平台+模块”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中,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相互联系,逐层递进,共同构成必修课,专业方向模块和任意选修课程则构成选修课。其中,“平台”是保证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共性要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原则,“模块”是实现不同专业方向分流培养,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特征。

(五)实现“教学、科研、学生、学习”两两互动教学方式

提出并实行“教学与科研互动”、“教与学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互动”,建立“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中,特别重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双语教学和模拟情景教学的运用,重视社会实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六)强化实验、实习教学活动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工商管理理论课程中设置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建立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通过设置综合性实训项目,模拟企业实际经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使学生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加强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2)通过ERP沙盘实验,使学生在模拟现实经营环境下展开企业间对抗性竞争经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企业经营中各职能业务的协作关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设置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训项目,鼓励学生创新研究。(4)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近年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由于很好地利用了实验教学所获得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受评委与专家的好评和肯定,先后获得了多项奖励。

(七)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设置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第二课堂,设立学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举办技能大赛、创新竞赛等,构建课程融入、第二课堂、创新项目立项、技能大赛、创新竞赛、创业孵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搭建创新活动载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发挥特长和聪明才智并在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提高创新能力。

(八)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是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前提。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实验、实训环节管理;二是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发挥学校、企业在产业规划、技术应用、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政府、企业与学校等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校企合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教师岗位竞争、激励、约束、退出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聘任、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等挂钩,做到优劳优酬。

参考文献:

[1]周舟.“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跨境培养对策与建议[J].江淮论坛,2017:5.

[2]杨洁,李慧琳,丁琳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以校企协同为视角[J].当代经济,2017:1.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本土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创新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