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结合下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探析

2019-04-17 12:57王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素质教育

王莉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下,高校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三育”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三育”结合网络,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精神文明;素质教育;三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065-03

文明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社会下,高校和大学生对于提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社会知识、文化、文明素质整体水平较高,他们是一个国家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主要承载者与传播者,大学生群体是否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大学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关键要抓好“三育”

结合十八大关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提出的“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要指导精神,我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围绕培养、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这一主题,主要从三方面入手[1]:一是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增强法制教育,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坚持依法治校,努力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制意识,促使他们成为勇于承担历史使命、肩负时代责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文明素质较高的一代新人,为精神文明建设夯实基础,并提供动力源泉。

二、抓好“三育”,必须将“三育”有机结合

(一)“三育”结合是“三育”工作的内在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三者在学校的工作关系定位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围绕对人、对事、对己的基本态度,共同构建完整的教育结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发展学生各项人格特质为思想发展奠定基础、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又保障了发展的人格的特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又直接构成了法制教育的一项内容,三者相辅相成,因此三者在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挖掘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环向并存。

(二)“三育”结合是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丰富的创造才能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未来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知识量大、能力足的特性,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质和法律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具有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处理好心理、思想、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三)“三育”结合是提高“三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通常情况下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特别是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任课老师,在学校工作网络的构建上,只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将“三育”结合起来,这三支队伍都会因为对方的加入而壮大,也会因为有了对方的链接从而更加宽广。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网络做依托,各种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工作也会因为有了思政队伍和网络的协助而更加轻松、高效[2],各类心理健康信息和法制教育信息也有了更为快捷的传输网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法治校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三育”有机结合

(一)抓好“三支”队伍,建好“两个”网络

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建设出一支素质优良、“三育”结合的工作队伍,全力促进“三育”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相交织的“线上”“线下”立体网络。

1.重视领导干部“三育”知识的学习。学校为了提高各级领导对“三育”结合的工作能力,特意成立了领导小组,还明确了教务处、学生处、思政部、教授委员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发展规划处等职能部门各自负责协调和组织全校“三育”工作的教学、科研以及辅导或咨询等具体工作。学校组织全院中层干部参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组织集中学习法律政策,同时给每位中层干部发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书籍,组织学校有关中层干部到兄弟院校去参观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从领导班子到职工群众,法律素养不断提高,依法办学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办学能力不断提升。

2.重视科任教师“三育”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提升。为了使学校的“三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学校除了大力加强各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之外,还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同时给各任课教师、辅导员发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和法制教育等相关书籍进行自主学习;并选送专兼职教师、心理和法律专干及辅导员到省内外参加业务培训和心理咨询;以法律等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的形式进行“三育”的业务培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所以近年来我校的教职员工都能够在任何压力和困难面前认真工作,高效教学,并对学生中存在的一般“三育”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我校形成了一支广泛而又坚实的“三育”结合的工作团队。

3.重视学生骨干“三育”工作的参与。大学生作为“三育”工作的对象,也是推进“三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吸纳大学生参与到学校的“三育”立体网络中,非常重视学生骨干力量在“三育”工作中的作用[3]。目前,我校的“三育”学生骨干力量主要由班委会、团支部的干部,寝室的干部,社团、协会干部,院系团学组织的干部四部分组成。这些学生骨干在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法制教育知识,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及时反映班级或寝室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心理异常信息违规违纪等。

(二)全面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三育”结合

1.努力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教育主要分为心理健康、法制和思想政治三个方面,每一个都有它自身的侧重点,但是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各种问题混杂在一起的综合性的问题,问题中可能会涉及到思想、心理、法律等等,仅靠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解决,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从各个方面来获取知识,革新方法,以更快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心理健康、顺利成长,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为进一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和法制环境。

2.努力实现教育策略和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三育”结合要注意创新,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改变视角,深化学习等。对于“三育”我们应该在共同的基础上获取新的方法,达到深化改革方法的目标,从而使三者的教育能够有机统一,使三者都能更有效地发挥其优势。为达到这一目标,教育工作者应改进教学方法,把以前的被动式教学改为主动、公开式的教学。

特别是针对“三育”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原则,既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二是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发扬民主,畅通言路。三是全面渗透的原则,在课程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其他课程、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意识的渗透。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管是进行理论教育还是开展实践活动,都能联系实际,勇于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防止形式主义。五是差异对待原则,组织问卷调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掌握新的策略和方法,正确完善“三育”育人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努力实现网络信息渠道与“三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当今时代下,随着新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现象,学校积极倡导“三育”队伍工作者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深入探索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分析其思想根源。通过官网设立了思政教学成果展示窗口,建立“低碳优生活”“阳光服务”等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师生互动性增强,既可以听取良师益友的建议,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形成信息双向流通渠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法制教育教师以及课任教师对此十分重视,这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4.努力实现“三育”知识与专业教学的有机渗透。在新的时期,大学生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心,还需要遵纪守法,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法律素质,既要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任课老师也应牢牢把握“三育”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必须努力做到个性型与合作型的统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科学技术与人文伦理的统一。开展实践教学,把课堂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促进“三育”的有机结合。通过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三育”的有机结合是有效推进“三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因而学校通过对各类媒介资源的整合,在多个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宣传、普及各类教育知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学校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对于部分学生采取面询、书信、电话、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们提供帮助;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培训等形式有效地普及和提高师生的“三育”知识。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基础上,结合院团委、社团、周边企业、附近社区、派出所,通过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让学生体验生活,健全人格,砥砺心志,完善个性,强健精神。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传承和创新的过程,高校要以强烈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有效转变工作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工作网络,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尚天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河北交通教育,2018,15(02):21-24.

[2]牛杰.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和认识[J].科学中国人,2017,(02):191.

[3]李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契合机制研究[J].才智,2016,(25):3.

[4]孙艳华,赵运平,谭畅.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1):286-287.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