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研究

2019-04-17 12:58赵清艳李微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

赵清艳 李微波

摘要:推行选课制是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基础,学分制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课的比例和相应的教学服务保障。构建学分制教学基本制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保障学分制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239-02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灵魂,它是推行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实施学分制的主要内容。选课制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修课的数量和比例,因此选修课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分制的本质界限。

一、构建更加灵活的选择度更高的课程体系结构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以学年、学期为框架的课程体系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性,重专业技术技能课程,轻素质教育生活技能课程,这种专业知识精深而知识视野狭窄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打破一学年两学期制课程体系架构,构建多学段短学期制课程体系

一学年两学期制的课程体系的课程开课周期较长,周课时较少,不利于有学习兴趣的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也容易给学生的选课时间造成冲突。多学段短学期制,即在一学年中设置三至四个学段,如两个长学期两个短学期或三至四个平均时长的短学期,这样可以保障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学习选中的课程,不会造成较大的学习干扰和选课冲突。实行多学段短学期制后,学生某些学期在校内完成学习,某些学期在校外完成学习,学生的假期也可以错开,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老师排课,有利于学生选课。

(二)整合专业课程,优化综合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的学分结构比例

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高校过于追求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担心学生学不懂、学不会、学不精,使得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和学时较多,且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部分内容上的重复。进行专业课程的整合和优化,适当减少专业课程门数,挤出专业课程学时的“水分”,適当加大综合素质课程的学分比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分制的推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表明,综合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分比例在4∶6左右为宜。

(三)聚焦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加大各类选修课比例

专业核心课是指在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的地位的课程。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基本学制在2—3年的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在4—6门之间为宜,专业核心课应聚焦专业核心技术,应精应新而不宜求深、求难、求全。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课或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方向课或专业拓展课程宜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四)降低最低修读学分,加大实践性课程的学分比例

尽管高职院校近几年课程体系改革力度较大,但由于其办学历史较短,办学之初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本科同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由本科的四年课程压缩为专科的三年或两年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的总课时和总学分偏多,实践性课程相对不足。降低最低修读学分,加大体现高职特点、适应学生需求的实践性课程比例,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张扬学生发展个性,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关键。

二、加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选课制是学分制改革的核心要素,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课资源,是学分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优质课程的紧缺正是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建立课程开发激励机制,加大课程开发投入

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职院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课程开发的投入,激励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如通过改造一批传统课程、培育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的方式,增加开发课程的数量。对于一些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强力的选修课程要加大扶持力度。

(二)建立考核和培训长效机制,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

建立长效师资考核和培训体系,建立教学一线教师进入退出考核机制,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激励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建立与学分制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机制,鼓励教授、副教授开发优质课程,鼓励一线青年老师多开课,开好课。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鼓励老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推行教师挂牌授课制度,一门课程至少由2名老师同时开课,增加小班课程授课比例,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师,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课程题库建设,逐步推行教考分离,积极探索考核方式改革。

(四)引进高质量在线课程平台,补充优质课程资源。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已经在全球引起重视,许多国家高校和社会机构纷纷搭建MOOC平台,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了一大批精品MOOC课程,而且MOOC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在线课程平台来补充优质课程资源,补充选修课数量的不足,解决实施学分制的痛点,如超星泛雅MOOC平台、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等。

三、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分制的实施将教学管理由原来的班级化服务变成了个性化服务,如学籍管理方面,打破了目前高等教育贯有的学年制模式和行政班级制,学生的专业选择、毕业时间等都发生变化;课程管理方面,由原来的一学年两学期统一排课、固定修读转换为多学期多学段灵活安排、自由选修;学生学习管理由原来的过程管理变化为结果导向,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设计也是学分制实施的关键因素。

(一)构建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教务管理系统

学分制的实施,使得处理庞大的选课、排课、注册、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审核等数据成为日常教学管理中一个重要且繁杂的工作内容。首先必须建设具有学分制改革理念的、功能完善的一体化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应具有教学计划管理、排课、选课管理、注册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学费收缴管理等功能。

(二)丰富“校园一卡通”的功能

大多数高职院校已采用“校园一卡通”,但目前校园卡仅仅在图书借阅、校园消费等生活服务方面实现了“一卡通”。应将学生的选课、注册、缴费、查课表、查考试、查成绩甚至课堂考勤、课堂互动、教学评价等教学服务功能全部通过“一卡通”完成,将校园卡与学生证实现统一,成为学生的“校园身份证”,以减少教学教务方面人工办理业务的时间,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四、构建与学分制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实施,靠一定的制度作保障,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决定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程度。弹性学制、学分绩点制、导师制、选教制、课程免听制、免修制、重修制、专业辅修制、学分收费制、转专业管理办法、选课管理办法和学分替换管理办法等制度是实施学分制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改革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带来生机和活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深远意义,但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影响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如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后勤保障、教学条件建设等,需要高职院校进行顶层设计并伴随一系列改革,才能真正实施学分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卢兵.教高职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3]别敦荣.论学分制的教育原理及实施的原则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猜你喜欢
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改革之路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瞧,那些改革推手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