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德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04-17 12:58励洁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写作教学

励洁丹

摘要:写作作为外语学习所需基本技能之一,其能力的培养也在高校德语专业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高校德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应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其中,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其在高校德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中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188-02

写作是外语学习所需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在高校德语专业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德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大部分德语专业学生以零基础进入高校,四年之后往往又要在职场上直接运用专业德语的背景下,如何在考试导向(专四、专八、德福等)之外,提高其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对于写作教学来说,就成了一个重大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在大学德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中设计、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呢?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法及其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从上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其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让其参与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连续统一性的任务[1],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首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实际意义,充分利用自身所习得的语言知识来获取所需信息,输出观点并完成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便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其在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来实现解决任务的目标,而在此过程中,其核心始终是学生的参与。这一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和教法为核心的传统做法,从注重语言学习本身转变成了以综合运用习得的语言来解决实际任务。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其遵循的并不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等先后顺序,而是以任务为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展开各种学习活动,采用各类学习材料,比如自学或开展团队合作、搜寻整理资料、调研归纳数据等,以期在现实或接近现实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同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自身思想,而不再将写作拘泥于范文、佳句等框架。可见,与传统上注重语言形式、语言准确性、语言结构且将写作作为巩固语言知识手段之一的结果或过程教学方法相比[2],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以解决任务为教学目标;教师角色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角色;学习目标不再是单纯的巩固语言基础,而是解决实际任务;教学方法和载体更为多样化,尤其是网络课堂、网络数据的运用显得愈发重要。

二、高校德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大学德语专业,包括其余大学外语写作课上,常见的写作形式主要有:巩固型写作;操练型写作;模仿型写作和交际型写作[3]。随着近年教育部对德语专业教学指导方针的逐步调整,对德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写作技能的要求也有了某些程度上的改变,尤其是作为导向的高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PGG)在写作题型上的变革更是体现了这一点。从2015年开始,PGG写作体裁逐渐从单一的操练型和模仿型写作(看图写话、针对既定主题的议论文、图表描述、根据所给文本撰写概要等),逐渐过渡到了多元、极具现实意义的交际型写作,特别是体裁的任务导向尤为明显(以图表、数据、话题分析为基础,结合现状或个人经验来阐述观点),其主题涵盖了经验报告、实例研究、综合数据分析、研究实验报告以及国情分析、自我经验表达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对多种用语范畴有所了解,而且能发散式运用语言知识,在写作中结合现实情境以完成一系列任务。因此,探索如何在高校德语专业写作课上进行“任务型”教学,遵循何种教学组织原则,如何设计任务,如何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并结合专业四级、八级等考试导向,在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又让其适应这种结构化的考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层面上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写作课堂的主人,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教学,这都是本课题试图研究的重点,也是其目的和意义所在。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德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要在高校德语专业写作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首先涉及到的便是如何设计任务的问题,按照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教学法五项原则,需要做到:(1)所提供的语言材料需有价值、真实;(2)能实际运用相关语言;(3)所给任务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4)一定程度上也会注重语言形式;(5)有时应特别注意语言形式。按照这五项原则,Willis设计了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教学模式:前期任务(介绍题目和任务);执行任务(实施任务,计划任务完成后的活动,汇报任务);关注语言形式(在任务完成后对结果进行语言形式上的分析和练习)[4]。根据该原则,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大学德语专业写作课上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写作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相关主题和任务要求,或者和学生一起根据现实所需设计任务。当中需要注意的是,话题和任务的选择要多样化、贴近现实、与时俱进,比如计算机、计划生育、环境污染等问题虽然依旧有现实意义,但已经略显陈旧。我们可以结合热点话题拓展任务范围,比如德国难民问题、大学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问题(此为PGG2017年书面表达部分主题)等,这些现实话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写作积极性,而且在日常的新闻报道或资料检索中,学生本就一定程度上熟悉了有关术语、句式等的表达。又或者,教师也可以在介绍任务的同时引入后面写作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语言材料,为后续执行任务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提出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连贯性,而且必须是在课堂上可操作的,太过复杂的话题,比如需要搜索、整理大量资料的任务,则适宜在课外开展;②写作中。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根据自身已有语言知识来撰写文章;同时,可以提醒学生在撰文过程中不必太过苛求措辞的形式和准确性,鼓励其以意义、观点的表达为重,当然,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对表达能力受限的学生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提倡任务完成形式的多样化,比如针对较难的任务,采取结对子、小组合作等形式,以多人讨论、搜索网络实时资料等方式,争取让学生集思广益,以更高效率完成任务,包括鼓励学生在撰文过程中彼此修改语言形式上的错误等;③写作后。在评阅、反馈阶段,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标准(比如以PGG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为导向),除了与学生探讨文章中的各类观点之外,重点在于针对写作过程中有代表性的语言错误进行点评分析,如有需要,可以补充、强化相关语言知识点,也就是说,该阶段的重点是语言形式。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再次或多次修改文章,以此提升其表达能力和完成写作任务的水平。

四、结语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外语写作课堂上,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有着极大促进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不同年段所具备的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同时参考德语专业教学指导方针和培养方案对本科专业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以PGG、DaF等结构化考试的写作题型为参照,以更好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内容并不适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主要还是以巩固、操练词汇、句式为主,因为他们尚未達到自如表达自身观点的阶段,因此,教师还应灵活掌握不同的写作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53-54.

[2]Long M.& Crookes G.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J].TESOL Quarterly,1991,(26):27-55.

[3]赵尚.任务型教学法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3):148-150.

[4]蔡兰珍.“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1,(4):41-46.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写作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