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9-04-17 10:39李志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摘 要:本文倡导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学院的高职实用性人才的同时,将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会贯通,在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实践活动中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实践探究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始终,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课堂和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把握,将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视野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责任、法律意识教育,要鼓励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使学生具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同时,更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都能更加优秀。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才类型,有其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它需要比中等级的技术人才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比普通工程型人才有更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职业中的“技能教育”这一部分,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技能教育”这一主体。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谋生教育,教会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取得谋生的手段,这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体现。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仅仅满足的是学生的谋生需求,只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学生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会出现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自制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意识,不敢于担当,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艾自怨等种种问题,而“一技之长”也就难有用武之地了。因此,职业教育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欠缺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素质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薄弱是人才培养方面最为突出的现实,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三、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总结,在高职专业改革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如下:

1、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教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不足,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好傳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改革创新的能力。正所谓教师不要只做知识的搬运工,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培养其创新精神。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手把手,育巧手,放开手,手脑并用”;学生要做的则是“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合一”。伴随着各个学习情境的进行,教师的“单向传授”授课方式逐渐淡化,在教学内容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学习成效就会更加突出。这样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改变被动学习、被迫学习的状态。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力争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转变观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广泛接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与他们的做朋友,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向你倾吐心中的迷惑和不快。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自身潜在的力量。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应竭力激励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鼓励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使每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勤奋阳光。

3、注重养成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最终做到“在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牡丹江大学全面开展“强化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双强”工程教育活动,“双强”即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即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思想)和强化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和学生养成教育的“双轮驱动”,在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上勇于创新。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品行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双强工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行为习惯测试等途径,掌握学生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点,有的放矢,跟进式地开展工作。

(2)结合高职大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教育、控制、激励三步法来推进“双强”工程的深入开展。根据各班学生基础差异,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学生干部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行全员育人。从每个人做起,从每堂课抓起,充分发挥辅导员、任课教师的作用,形成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4、注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全面推进,努力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全方位实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校风、校园生活、人际关系、师表形象、集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启发学生自发去学习、自发去努力、自发去奋斗。

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去启迪学生,去“点燃一把火”。因此,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教化每个人的潜质,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进,陈解放.提升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志,男,1981年11月生,牡丹江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