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17 10:39朱华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摘 要: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这个专业。该专业对人才的专业度要求很高,近些年学校一直在为学生的就业问题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议。学校和企业之间默契配合,尽可能地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前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致力于培养能够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但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大企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如何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存的优质学生,成为了高职院校不得不思考的教学问题。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在当今社会,计算机行业可以算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专业。但这也导致了就业的竞争力增大,高职的该专业学生面对这种竞争其就业前景并不乐观。高等职业院校为了谋求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与企业合作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向企业输送专业性强的人才。

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学生,大多是理论多于实践的。许多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并不能迅速的适应就业市场,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校企合作更方便让老师带领学生走进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不仅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向企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对促进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和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如果学生能够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就会为他们增长工作经验,更便于他们未来顺利的进入工作生涯。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学校里的学习环境跟企业内部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对他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践基础薄弱

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是计算机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职业教育的特性是冲突的。职业教育旨在通过培养职业性和专业性的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是校园里的实践机会毕竟有限,没办法给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空间。而且,就算是有些学校设立了实训基地,但事实上也并不能全面的模拟出企业里的工作场景。

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毕业实训,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许多高职院校采用“2+1”或“2+0.5”的模式,2是指两年的理论学习,1或0.5是指实践学习[2]。大多数学校的实训都是由学生自由寻找工作机会,有很多学生为了避免麻烦都是随便找人盖了章就将实习协议交回学校。更有些学生,连领导评分都是自己编的。大多数的学校没有能力为学生安排一对一的实习机会,这也是影响学生实训的重要原因。

2、企业对校企合作重视程度不够

校企合作没有一个固定的规范性条文,企业和学生之间的选择是双向的。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经验不足,根本不愿意接纳实习期或应届生到自己的公司。所以,对于校企合作这方面的推进很困难,没有一个系统的运作体系。如果想要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只有将职业院校的 培养模式和企业需求结合。但事实上,这是和很难实现的问题。

计算机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一方面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不了毕业生的数量,另一方面他们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深刻。教师虽然对专业性的东西了解得很透彻,但由于他们常年在学校里,也并不是很了解企业市场。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对企业的帮助不是很大,企业还要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员工培训。因此,许多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付出,也就不愿意接纳毕业生。另外,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时间也不固定,并不能保证在学生的毕业期留出空缺职位,这也是阻碍校企合作的原因。

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式培养

为了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校和课堂为主的培养模式,这样会造成学生与社会的脱节。企业要比教师更知道计算机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方案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企业提出自己需要的是方向的人才,在和有教學经验的资深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内容。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会越来越明确,学生学到的内容也愈发的贴近企业需求。

订单式培养也不能是单方面的服务于企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签订相互制约的合同。比如,企业需要多少人才、不能为了应付合同让学生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就赶走等。学校也可以根据我也对人才的数量,来制定招生计划。尽可能地避免人才市场膨胀,或是人才市场需求不足。

2、校企资源共享,合作互利

实训基地,一直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器材”。实训基地的内容是否全面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但计算机专业具有广泛性,校内的实训基地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体验的。如果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让学生走进未来的工作环境,也能提早的让他们认识到工作中的感受。

例如:学校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合作的企业中进行毕业实习,实习协议和学生的实习考评书直接交给企业。这样对自由散漫的学生是一种约束,教师也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企业可以主动将考评优秀的学生留在自己的企业。这样也算是我也和学校之间的双赢,企业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提供了向企业展示优秀人才的机会。学生在教师和企业的双向指导下,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学生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能够实现毕业就上岗。

3、提高职业技能

学生的专业技能一直是企业是否愿意选择学生到岗关键原因,那么教育部门就应该建立完整检验机制来帮助企业筛选人才。计算机专业不动于其他行业,计算机专业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很高。所以在设置考试内容时,应该将实践部分也增加近来。

例如:可以将学生送入一些计算机企业,进行几天的封闭式实训学习。再由相关企业制定考核标准,决定学生能否通过考核拿到计算机从业资格证。这样拿到从业资格证的学生才是实践与理论都掌握了的专业人才,企业也可以根据从业资格证来选择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总结:目前为止,校企合作的主要难题就是企业的配合度不高和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大。教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不了解,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事实上校企合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难题,学校和企业都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实现合作商赢,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刘维嘉.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7(3):92-93.

[2]张士辉, 朱冬光, 王国英. 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02):194-198.

[3].赵威. 校企合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21):247-247.

作者简介:

朱华, 高级讲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工程硕士。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