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唐卡发展现状

2019-04-17 10:39特日格乐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关键词:唐卡蒙古族艺术

特日格乐

蒙古族唐卡,蒙古语称之为“布斯吉如格”或“布尔罕呼如格”。从事唐卡绘制工作的画师、僧侣在民间称之为“画匠喇嘛”或“吉如嘎其嘛嘛”。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大力兴建寺庙及佛事弘法活动的开展藏传唐卡逐渐的传播到了蒙古民间。藏传唐卡经过数百年的历程,其本身的艺术审美或技法带动着蒙古族唐卡向前发展同时,不断与蒙古族艺术审美融合、吸收、包容逐渐的形成了带有蒙古族特点的唐卡艺术风格。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走访内蒙古大召、席力图召、五当召、美岱召、蒙博博物馆、包头市博物馆、布斯吉如格画院、蒙古族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个人收藏者等,探讨与分析了蒙古族唐卡的发展现状。蒙古族唐卡发展至今,已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工具,它已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本文分析,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民族传统工艺资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拓展民族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贡献。

1.蒙古族唐卡概述

唐卡在蒙元时期随着藏传佛教传入到了蒙古地区,后经明、清两代在皇室贵族的尊崇下在清朝中期达到了鼎盛。1260年,忽必烈汗将八思巴喇嘛奉为国师,并把佛教定为国教。1264年,忽必烈汗在上都发布的“珍珠诏书”,向八思巴喇嘛颁发了国师印玺,并把他奉为整个西藏的宗教首领[1]。同时在京设立了“梵像提举司”,专事绘塑佛道画作、雕塑及其他工艺制作的官方机构,元大都成为藏传佛教的汇聚之地[2]。自此蒙古族开始了对藏传佛教艺术的学习与创作。明朝时期,蒙古地区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开始在蒙古地区兴建大量寺庙。其中美岱召的《阿勒坦汗家族供养人壁画》在蒙古族佛教艺术,蒙古族工艺美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清]康熙至乾隆时期是佛教在蒙古地区发展的鼎盛时期,仅在内蒙古地区兴建的寺院多达1800余座[3]。期间有许多蒙古族画师和僧侣参与了寺院壁画和唐卡的绘画工作。壁画和唐卡作品是蒙古地区佛教寺院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据考证,包头市境内的五当召、美岱召、呼和浩特市境内的大昭寺、小昭寺(席里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等有名望的寺庙内现存有大量的彩绘唐卡。其中五当召有现存清代唐卡近500多幅,包括几幅标有蒙古文题记的唐卡,并且有论著已经佐证为蒙古族唐卡。由于佛教艺术不提倡画师落款题记,像唐卡只能在其背面用朱砂写藏文或梵文经咒,所以这些蒙古族艺人没有在自己的作品上留有作者的印记,使得许多最初由蒙古族绘制的唐卡画通常被认为是藏族画师的作品。

藏传佛教艺术在蒙古地区传播时受到蒙古族传统审美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外来宗教艺术表现形式上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是蒙古地区最原始的审美取向与外来文化思想交融后产生的一种新的审美趣味。唐卡的题材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有神像、佛教传记、医学药学、英雄史诗、民俗民间故事、天文历算、风景、建筑、吉样图案等等,素有《百科全书》之美称。蒙古族唐卡在此基础上结合宗教化的蒙古族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人物、转世活佛等题材内容传达着本民族的情感。同时,在画面辅助性的内容上以蒙古风格坐骑、蒙古族传统五畜、蒙古包,花卉、云纹、火纹、植物等图纹完善和丰富着艺术的表达,使整个画面呈现对称、全面、丰富、圆满的效果。颜色搭配上蒙古族唐卡颜色鲜艳明快,纯度高而稳定,喜欢用蓝色、绿色,蓝色在艺术术语中称为“群青”,民间名称为宝石蓝、佛青色,绿色为石绿、松石绿。蒙古族唐卡最大的特点是以佛青色为主,绿色(石绿)调为辅,讲究“天蓝地绿”。如:蒙古文《甘珠尔》佛像大全中收录了756幅佛像,其中主尊佛像的背景几乎都是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地。蒙古族唐卡以材质分别为绘画“彩唐”(彩绘唐卡的统称)、刺绣唐卡、堆绣唐卡、掐丝珐琅唐卡、陶瓷唐卡、板印唐卡、皮雕(画)唐卡等。这些唐卡工艺均比较复杂,且传承脉络不清有的几近失传。如果按派别可分为,齐冈、勉萨、勉唐、觉朗、噶玛嘎赤、甘孜嘎玛、热贡(曼唐)、喀尔喀、蒙古宫廷唐卡(蒙唐)派等。

2.蒙古族唐卡发展现状

笔者在开展本文研究之际,针对内蒙古唐卡市场、蒙古族唐卡现状、收藏等方面实地走访了一些专家、收藏爱好者、唐卡画师。经过交流和详细探讨得知,曾经一度蒙古族唐卡市场处于萧条状态,除了较为少量的从业者和唐卡大师外对蒙古族唐卡了解人群并不多,收藏玩家懂行的也是屈指可数。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的逐渐增强,已经涌现出较多的唐卡艺术爱好者、收藏者和从业画师,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唐卡重新焕然的局面。

(一)、加大保护力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随着蒙古族唐卡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蒙古族唐卡在传统媒体平台和公众视野中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目前在内蒙古,业界相关人士公认的有两种唐卡较为正宗,即马鬃绕线唐卡和蒙萨派唐卡。其中马鬃绕线唐卡属于布贴形式的堆绣唐卡,唐卡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而蒙萨派唐卡属于彩绘唐卡传承脉络较为清晰。马鬃绕线唐卡传承人格日勒老人和她的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懈努力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独具特色的作品,并且成功地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萨派唐卡传承人李鑫(蒙古名为布仁扎特尔)自幼学习蒙古族唐卡制作工艺,同样拥有较多作品,在传承和发展蒙古族唐卡艺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且在2012年成功地被列入为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蒙古族唐卡艺术多样化发展

呼和浩特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有一蒙古风格唐卡工作室,负责人齐苏米雅先生常年在蒙古国学习宗教文化艺术,已有较多的蒙古族风格的唐卡作品,逐漸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业界相关人士初步将其作品判断为喀尔喀风格蒙古族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皮雕画”代表性传承人贾宏伟以皮雕的形式制作唐卡,其皮雕唐卡曾经在首届中华佛教文化艺术精品展中获得了金奖。还有部分艺术家挣脱了传统唐卡仪轨的束缚,尝试着对唐卡艺术进行新的诠释,使蒙古族唐卡正在逐渐的被人们所重新认识。如:近年在内蒙古各大工艺美术展览当中出现的陶瓷唐卡、掐丝彩绘唐卡、刺绣唐卡均为内蒙古地区的唐卡创作及发展提供着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

(三)艺术、文化、经济价值助力产业化市场化

如今,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唐卡艺术自身的文化艺术属性不断创造着经济价值。一方面是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有效促进了唐卡的交流,形成了文化产业。另一方面是唐卡自身的工艺特点及原材料的特性也为经济效益起到推动作用,如:唐卡制作所需的矿物资源越来越稀缺,唐卡原料成本也促使作品价值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唐卡作为民族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内蒙古地区旅游文化的兴起,受到了包括国内外游客的高度关注,并促进着蒙古族唐卡产业化市场化方向的发展。

3.存在问题分析

蒙古唐卡艺术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仍然存在着些许矛盾和问题。如:系统化、规模化传承缺乏,产业化市场化形成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等。

(一)传承方式处于初步阶段

传统唐卡绘画是一种对宗教的崇拜,它致力于修行,具有严肃、庄严、神圣的特点。传统唐卡画师必须懂得经书,懂得唐卡,对宗教有感情。原来均是由喇嘛师徒之间口授心传,加之传统陈旧 “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思想影响,使得真正掌握蒙古族唐卡核心制作工艺的人寥寥无几。现如今虽然有相关的培训班、研修班等方式在开展,但是还没能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现代教学模式,因此在蒙古族唐卡的传播与普及,传承和发展方面依然处于初步阶段,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制作工艺及人才培养周期长

唐卡的制作工艺从颜料加工、绘制、染色、描金、装裱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说是一门单独的艺术,如颜料加工和配方、着色调制、装裱工艺,都有着地方性及民族特点。同时,唐卡的学习与创作周期长,从老师到学生要花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绘制过程复杂、制作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原因对其人才培养起到制约作用。通常画一幅宽580mm高860mm大小的唐卡,需要一位画师专心致志的绘制2-3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所需要的颜料的价格在数千元左右。

(三)唐卡的创新发展受到争议

关于唐卡创新形式的发展是整个唐卡业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如今,有些唐卡艺术家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制作布料及绘画材料。这被部分传统的唐卡艺术家认为失去了唐卡本身的内涵和代表意义,它只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装饰画,因此不认可唐卡的创新。以此看出部分传统唐卡画师对于唐卡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唐卡的宗教特征上,忽略了唐卡也是符合大众审美,且具有代表民族情感的工艺美术。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形式来确保唐卡的精神要素得以延续并能有所发展,也就成为唐卡创新发展中最重要也最难控制的部分。

(四)市场竞争力薄弱

唐卡艺术正根正源发祥地在西藏地区,因此,蒙古族唐卡市场竞争力较弱。相关数据表明, 目前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唐卡发展非常成熟, 唐卡企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相比较高为内蒙古。而且,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有大量青海、西藏、尼泊尔地区引进的唐卡正在市面上进行交易,并在当地从事唐卡制作的西藏、青海等地涌入的唐卡艺人数量不在少数。这数量远多于当地唐卡从业者。

4、结束语

如今,从政府层面加大了对蒙古族唐卡的保护和资金投入力度,为其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截至目前,已有两名蒙古族唐卡艺人被認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市场方面正在逐渐受到关注,这一系列变化和举措燃起了更多蒙古族唐卡从业者的希望。蒙古族唐卡不仅拥有自身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还具备了特殊的宗教特征,其工艺特点、民族特色,是我国蒙元文化的一大亮点。唐卡艺术的从无到有、发展兴衰到今天的重新焕然必定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乃至发展民族产业,形成地方特色经济建设等方面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术性的记载、收集、论证,蒙古唐卡制作工艺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通过利用现代数据技术、展览平台、博物馆收藏等手段与政府部门有机合作,对蒙古族唐卡作品进行保护管理。并且可以通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立民族传统工艺课程的方式将蒙古族唐卡工艺引入到高校教学体质当中,以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保护民族传统工艺。这不仅是对蒙古族唐卡工艺这门艺术的保护,民族传统工艺自身价值也必将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这也是促进民族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传播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阿旺贡噶索南.《萨迦世系史》,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2]德勒格编著.《内蒙古喇嘛教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3]王磊义.内蒙古藏传佛寺壁画与唐卡中的地域特色,2016年

猜你喜欢
唐卡蒙古族艺术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纸的艺术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