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创文化 引领青年担当时代责任

2019-04-17 03:28苏海泉
中国共青团 2019年9期
关键词:报国强国课外

苏海泉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途经。高校共青团承担着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成长服务、权益维护、素质拓展等职能,在引领青年树立科技报国心、激发青年科技报国情、提升青年科技创新力等方面应该主动作为,让青春在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上尽情绽放。

开展主题教育,引领青年树立科技报国心。青年是创新思维最为活跃的群体,大学校园中自由、创新的氛围又为青年学子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团委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团支部主题团日、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加强对“建設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对中华民族复兴重要意义”“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专业选择与梦想实现”等内容的宣讲和讨论,提高青年团员的认知,引导青年担当起科技强国的时代责任。通过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让青年大学生争做科技强国、科技报国的时代先锋。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发青年科技报国情。当前,“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风靡校园,青年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为,通过优化整合校内外资源,激发青年学子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举办的2019“青春梦想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展、创业项目路演、学生创新学术论坛、创新研究工作室遴选、共话“挑战杯”论坛等系列活动,在大学生中形成努力钻研、崇尚创新、乐于创造的创文化氛围。作为辽宁省青少年研究基地,学校团委加强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创新能力培养等研究,助力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学校团委研究和实践的《双嵌入素质拓展学分化研究与实践》《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协同孵化模式探索》等成果先后4次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课外创新教学实践,提升青年科技创新力。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并重,高校共青团通过在第二课堂中加强创新教学实践,实现一二课堂双轮驱动。如在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中,我们注重运用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等,加强师生间互动,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中,开展深度参与式的团队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组建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深入研究科学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在高校创新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将对提升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必将点亮青年学子的成才报国之路。END

(作者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团委书记)

猜你喜欢
报国强国课外
陆元九:报国之心永青春
顾诵芬:志在蓝天航空报国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五月红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