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组织培养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调查与思考

2019-04-17 12:39王延芳顾如意
中国共青团 2019年8期
关键词:团组织人才农村

王延芳 顾如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三农”工作部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团中央《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本文从调查研究的角度,深入到镇街乡村,掌握乡村振兴战略青年人才第一手资料,为团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一些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中青年人才的现状

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是内生发展动力,没有人才振兴就无法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然而,现在乡村人才面临着巨大的缺口,青年人才更是稀有资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需要一代接一代青年参与乡村建设,信息化时代也需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青年群体。由此可见,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事关大局。

本次调研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主。根据西海岸新区统计局统计,作为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新区倡导“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精神和人才支撑战略,有典型的代表性。在新区团委组织的专题座谈会中,笔者与镇街团干部,乡村振兴工作组、组织部、本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乡村本土青年、返乡创业青年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当问到“目前大家所在的乡村有多少青年?”时,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乡村中的青年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乡村城镇化水平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不少落后的山村出现“零青年”现象。靠近镇街的乡村因为有企业、有学校、有更多的公共设施,能吸引一部分青年,他们要么在城镇工作,晚上回村居住,要么工作日在城镇工作居住,周末回乡村度假。真正生在乡村、生活在乡村、工作在乡村的青年很少。参加高考外出求学的青年能返乡创业的凤毛麟角,外出打工青年也努力留在城市生活。

关于“为什么生在乡村的青年不愿留在乡村?”的问题有四种回答:第一,乡村没有城市那么健全的公共资源,包括文化、休闲、娱乐、卫生、教育等资源;第二,作为老龄化区域的乡村没有吸引青年的活力和动力;现在乡村居住的基本都是45岁以上的人;第三,针对返乡创业的青年切实落地的优惠政策不多,青年在乡村发展上升渠道单一;第四,全社会还没有摆脱“乡村贫困落后不文明”的印象,在“憧憬城市生活”的风气下,青年返乡创业会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

在“乡村青年需要哪些方面的培养?”这个问题上,有的回答“需要农业专业技术的培训”,有的说“需要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专项贷款政策”,有的认为“可以推优入团推优入党”,有的回答“需要交流平台”;在问到“你用什么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时,有传授农业技术经验的,有帮助村民项目化经营的,有提供资金投入的,有组织志愿服务进乡村的,还有为乡村儿童义诊义教的,可谓形式多样,初心相同,都想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准发现青年人才的方法

了解了乡村青年的情况和需求,共青团组织就要按照“党旗所指团旗所向”的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的担当和努力:明晰团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人力资本开发工作。

第一,利用全媒体平台,寻找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首先,科学宣传,探索贴近乡村群众特点的宣传方式。团组织制作统一的标准文本、宣传标语和图片,以镇街为单位,给所辖青年发公开信、短信、微信,让青年普遍知晓。还要张贴公开信到村务公开栏、宣传橱窗,积极争取各地区宣传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好青年人才选拔培养项目,宣传好培养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各类扶持政策和举措,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青年人才建功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其次,各级召开选拔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专题会议。邀请主要领导作动员提要求,要让市、区县、镇街、村两委的主要干部明确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作、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努力扩大青年的主动参与面,增强参与乡村振兴青年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广大青年返乡创业建设美丽乡村。再次,把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有机融入国家宣传工作重点和工作品牌。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选拔培养要让全体群众知道,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的氛围。可以在中宣部联合团中央等部委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活动中,设计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宣讲活动,把好政治方向,宣传正能量,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进高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进乡村、进网络,讲出他们爱农村的情怀,讲好他们扎根农村筑梦圆梦的故事,引导青年树立“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的思想认识,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引导更多的青年把返乡建设乡村与爱国报国结合起来,激发全社会青年投入到“新时代上山下乡运动”。

第二,以工作品牌为抓手,挖掘更多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首先,结合团组织已有的工作品牌,整理设计品牌的针对性,适应挖掘选树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需求。其次,探索创设新的工作品牌,品牌设计要充分考虑乡村青年的特点,分类挖掘。西海岸新区团委在设计工作品牌挖掘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联合多部门开展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百名青年先锋”评选活动,其中的“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就是发现青年人才的重要路径,最终评选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代表——泊里镇石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于香芸、产业振兴代表——供销集团荟泽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等10名优秀青年。成立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高校服务联盟,挖掘聚集更多的高校青年人才,又试点成立“共青团流动少年宫”,不断发现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青年人才,同时又拓宽阵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团组织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思考

团组织要明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坚持党管农村、党管人才、党管青年的原则,凝青年心、聚青年力,帶领青年勇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团组织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协调资源,整合力量,做到“四个注重”,树立先进典型:注重从文化振兴的角度去发现和培养乡村文化传承青年人才;注重从生态振兴的角度发现和培养乡村生态保护青年人才;注重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发现和培养乡村产业行业青年人才;注重从组织振兴的角度发现和培养乡村党团组织青年人才。

第一,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摸清乡村振兴青年的基本情况,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建立农村人才数据库。探索建立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符合乡村青年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重点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四支队伍。同时在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中也要加强过程控制,做到边培养、边研究、边调整、边完善。

第二,依托高校、党校、团校、开放大学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指导。《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有农村实用青年人才专项计划,探索将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纳入该国家计划,探索与高校、科研所合作模式。比如青岛农业大学成立的乡村振兴研究院,着重为青年人才提供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方面的培训教育,同时也要开展思想政治、农业技术、电商培训、团队管理、家庭教育与心理指导、社会工作、法律法规等各个层面的培训。

第三,协调乡村振兴参与部门,整合扶持政策,为青年人才更好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梳理组织部、农办、金融等部门政策,特别是土地流转、金融信贷、资金补贴、项目推广、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政策,形成青年人才扶持政策指南,发放给青年,再组织政策专家进乡村、进高校宣讲。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把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纳入“诚信优质客户群”,对乡村青年人才的创业项目,实行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卡、优先贷款,扶持其创业发展。

第四,分层分类、共建共享,为青年人才建功乡村振兴搭建平台。一是将青年人才的信息纳入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进行动态联系、管理、服务。二是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一对一”导师服务,组建由青年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参加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導师团,为他们提供多种对接指导。三是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成长联盟,通过魅力乡村建设沙龙、乡村青年成长课堂、乡村青年宣讲队等方式培养。四是围绕乡村振兴工作中心,团组织主动深耕高校招才返乡,探索建立为乡村振兴输送青年人才的长效机制。五是把联系培养的人才与组织部、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共享,为他们开展人才培养支持工作提供信息。

第五,以政治引领为重点,加强组织锻炼,协助党组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力量。鼓励各地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创新,保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团组织在党组织指导的情况下,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对目前尚不是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的青年人才,要优先推荐入团、入党;对综合素质较高、群众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青年人才优先列为农村年轻后备干部加以培养,探索纳入村级团支部书记、委员的培养范畴,可安排一定的村务工作,参与村务管理,提升农村工作能力。灵活设置好青年的进出机制,对已入库的好青年进行跟踪管理,对今后发展过程中逐步背离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标准的人员要及时跟进调整,以维护好青年人才的先锋形象。

(作者王延芳系青岛市团校讲师,顾如意系团青岛西海岸新区区委经济师)

猜你喜欢
团组织人才农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毛遂自荐
新农村 新一辈
为国家选人才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