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会拿笔杆

2019-04-18 08:36田水旺
支部建设 2019年7期
关键词:笔杆子笔杆动笔

◎ 田水旺

1950年 5月16日,邓小平在 《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须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作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行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杆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

这番话,把拿笔杆这一领导方法的重要性、广泛性和深远影响,都讲得一清二楚了。道理很简单,单位的工作上了报,领导的文章登了报,能让党的政策和领导意图既同干部见面,又同各个层次的群众见面,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在执行党的政策、推动全局工作和实行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

领导机关层次越高,通过语言来实行领导的比重就越小,而依靠文字来实行领导的比重就越大。实践证明,每逢报刊上刊登了当地领导一篇重要文章,或刊登了当地一件事,或刊登了当地哪个人写的一篇啥文章,人们往往是三三两两争相传看。是领导的文章,看的人,研究的人,传播的人,反复领会精神的人会更多。这种效果,往往要比召开会议,干巴巴的空洞说教好得多。

毛主席说过“要抓报纸”,就是依托报纸宣传,推动各项工作。现在,县一级乃至个别科一级,不少都办有内部刊物。要使它发挥更大作用,各级领导必须勇于并善于拿起笔杆子。

领导同志拿笔杆,是一种政治责任。领导同志必须亲自动手撰写自己署名的文章,亲自指导、主持自己领导范围内的重要文件起草。否则,就会对自己所领导的主要工作担负不好主要责任。现在,笔者观察到,不动手的现象大有快速下移之势,一切必由办公室或秘书代劳。听众一听便能分辨出,不是领导的水平提高了秘书的水平,而是秘书的水平提高了领导的水平。这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的领导责任,损害了党的领导作用和领导威信。实践证明,领导同志拿笔杆不单单是方法问题,而首先是政治责任问题。

领导同志拿笔杆,是提高自己认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有效途径。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上级精神是面向全局的,具有宏观性,只有把上级精神和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具体化,能操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领导同志自己动脑筋,动手写,张口讲自己的话,更能体现这种结合,有效地解决问题。领导同志动笔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反之,如果是别人写的,表面上是领导讲了,但思想、观点、语言全都是别人的,嚼的是别人嚼过馍,根本无味,讲的话虽然全都非常正确,却毫无新意,引发不了激情,产生不了共振,无论如何都搞不好本地本部门工作。

领导同志拿笔杆,可以振奋精神和培养人才。增强动笔能力,是一个强化进取意识和坚定必胜意志的过程。“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现在的领导同志,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具备能写并能写好的基本条件,问题在于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奋发图“写”。这样,更多的领导同志就会成为要文能文得来,要武能武得去的多面手。

荀子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这里所谓的口能言,显然包括能动笔写文章。作为领导干部,拿不起笔或能拿而不拿笔杆子,不是说不行,而是说不足和不好。

领导干部能动手写东西,好处至少有三:一是能促进学习。因为不学习,就摸不准时代跳动的脉搏,了解不透上级的精神,找不准上级精神和实际工作的结合点。二是有利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发现和培养典型。自己动笔总结,依托典型,推动全盘,效果事半功倍。三是有利于提高自己。因为动笔杆,往往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逼得要翻书查资料。如此坚持经年,不仅能不断充实自己知识,增强涵养,而且能快速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

领导干部自己写东西和看别人写的东西,可以发现问题,取长补短。扬长长更长,补短短变长,不见有长,却日又所长;可以互相交流,借玉攻石,解决自己的问题,推动自己的工作;可以互补知识,共振思维,这种互补和共振,动笔可以完成的较为深刻;可以向上级领导机关、新闻媒体提供“原料”“半成品”乃至“成品”,也是基层干部工作的题中要义;可以出书立言,总结自己,资鉴他人。

猜你喜欢
笔杆子笔杆动笔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毛毛雨
打扮春天
春天的雨
写话小能手
笔杆子为什么歇不得
一角钱
下雨了
智救小蚂蚁
不一样的“笔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