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滨湖区学前教育新蓝图

2019-04-18 08:23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沙培芳
早期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办园优质幼儿园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 沙培芳

无锡市滨湖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全力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努力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滨湖区现有幼儿园64 所,在园幼儿23370 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43.3%;在职教职工3085 人,专任教师1744 人,达到“两教一保”标准的幼儿园、班级比例为100%,教师持证上岗率100%,学前教育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9%;滨湖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0%,0~3 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以及家长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达100%。滨湖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全面改善,师资质量持续跃升,优质资源不断扩大,保教质量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13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各街道(镇)完成了“无锡市学前教育现代化街道”评估。

一、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滨湖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统一思想、理顺体制、优先规划、加大投入,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理顺体制,统一管理。面对日益增长的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滨湖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0~6 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不断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健全了区、街道(镇)两级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区政府统一领导、教育局具体负责、街道(镇)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以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安全保障等方面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强化区、街道(镇)两级办园管理模式,政府出资回购原已转为民营的大集体幼儿园,统一举办由政府差额拨款的公办幼儿园。2018年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独立法人地位全面落实到位,确保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的主体地位,并独立、有序地开展各类工作。

2.完善规划,配足资源。滨湖区委、区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以“调优布局、规模适度”为原则,发改、教育、民政、规划等部门联合制订了《滨湖区幼儿园布局十年规划(2010~2020年)》。一方面,滨湖区根据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要求,不断动态调整、优化资源布局,确保“按常住人口1 万人配备1 所幼儿园”的标准落地,从源头解决“入园难”问题。另一方面,为切实保障区域内幼儿的入园学位,滨湖区首当其冲地探索实施了幼儿园服务区制度,确保包括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的符合入园条件的每一名幼儿的学位。同时,以“新城区做优结构、老城区调优功能”为思路,稳步推进老新村配套幼儿园加固改造工程的展开,让学前教育资源不闲置、不浪费、不缩水,使富有厚实底蕴的优质资源得以延续与辐射。滨湖区加大了各类幼儿园的举办力度,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建住宅小区学前教育设施配套工作的意见》和《滨湖区幼儿园建设标准》,按照《幼儿园、托儿所建筑设计规范》和《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细则》上的相关标准,精心制订设计方案,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100%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3.加大投入,保障发展。按照“三增长一提高”的要求,建立学前教育财政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将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各类人员经费、园舍定期维修经费、设施设备添置经费、教师五年轮训经费等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一标准、统一拨付,根据事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学前教育财政拨款占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公办幼儿园参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不低于450 元;原自收自支的集体事业幼儿园办园经费由区财政兜底。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困难家庭儿童实行免费入园。滨湖区政府每年设立2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办学业绩考核奖励,出台了《无锡市滨湖区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行免除租金、创建考核奖励、普惠性补贴等措施,以奖代补促民办幼儿园优质发展。

二、注重内涵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滨湖区学前教育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紧抓管理、课程、人才等幼儿园发展的核心要素,努力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同步提升、优质发展。

1.管理立园,彰显规范。全面落实依法治教,与全区幼儿园定期签订《幼儿园依法办园工作责任书》《幼儿园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依法办园、安全办园的领导责任和目标管理责任,加强教育、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联动联控,不断完善幼儿园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幼儿园内控管理机制建设,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文件要求,建立完善了区校两级的内控管理制度,规范落实办园准入、“一费制”收费、采购、安全、招生入学等工作,促使幼儿园工作规范有序。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坚持保教并重,坚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格杜绝“小学化”倾向。全面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建立幼儿园基础性指标督导考核标准,每年通过“自评+他评+督评”“常规管理校校行”等形式,督促幼儿园将办学条件、队伍建设、依法管理、保教质量、办学成果等五大方面、37 项指标落到实处。

2.课程兴园,提升质量。自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以来,滨湖区将其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质量提升的新抓手,确立了“行政推进、教研支撑”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工作目标,坚持“前瞻谋划、有序推进,创新发展、科学推进,完善机制、联动推进”的具体策略,由点及面整体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落到实处。我们以16个省、市项目园和多个区级项目为“点”,带动全区所有幼儿园的整体推进;以每个幼儿园的项目研究为“点”带动各个园所“面”的多元发展;以参与项目的每一位教师为“点”,带动全区所有教师“面”的逐步共识。通过“点”上的示范、引领,带动“面”上的共同发展,更通过“面”上提出的可选择性路径,为“点”上的实践提供操作支点。我们坚持以儿童为本、儿童为中心,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中,以儿童发展为首要目的也是最终目的。通过推动教师对儿童进行持之有效的观察与不拘一格地记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好地去理解儿童、接纳儿童、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对儿童的观察与记录的过程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滨湖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与长远发展。2015年,滨湖区承办了无锡市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推进会,在全市引起广泛关注。2016年,滨湖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追求长效——谈滨湖区“课程游戏化”项目区域化推进的思与行》的相关经验在全市课程游戏化推进会上作发言。同时,滨湖区积极开展市“指南”实验区的研究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课程审议”“课例旅行”“菜单培训”“主题式教研”“诊断式教研”等多种形式,切实提升园本教研质量,促使“指南”有效地贯彻与落实,出版了《园本教研理论与实践丛书》等专著。

3.人才强园,激发活力。严格按照教师“凡进必考”原则,不断完善幼儿教师招录政策和程序,分类招聘应届毕业生、在岗非事业编制教师和名特优教师,逐步提高在编幼儿教师比例。配齐配足“两教一保”,保教人员100%持证上岗。制订了《滨湖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定期组织教学比武、教研沙龙等活动,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加大男幼师引育力度,现有男幼师57 名,其中3 位男幼师已走上园长岗位,7 位男幼师成为市、区骨干教师。在市首届“幼儿园男教师风采大赛”中,滨湖区男幼师夺得半数奖项,《“俱乐部”在幼儿园男教师职后培养中的实践研究》成为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并已顺利结题。2018年滨湖区主办了全国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分别有8 位男幼师作了主题发言和活动展示,同时每一位男幼师都进行了基本功展示,受到了全国各地幼教同仁的高度赞誉。健全了骨干教师培养和评选体系,单列编外教师名额,依托“希望之星”“青苗工程”“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加强骨干教师培育,全区现有学前教育特级教师2 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00 多名、硕士研究生(含在读)35 名。全面实施园级领导竞争上岗,组织开展园长论坛、跟岗挂职、境外研修等活动,选派园长参与“南师大访问学者”和“北师大教育家书院兼职教研员”项目,1人获评市“名校长”。

三、拓宽办园思路,促进学前教育特色发展

滨湖区充分结合区域特点,立足园所优势积淀,深化特色内涵建设,强化升类评估,优化办园机制,力求让每所幼儿园都彰显个性活力。

1.园本提升,凸显特色。在严格落实各项规范办园刚性指标的基础上,滨湖区把幼儿园的规划权、发展权归属到园所本身,积极推进三年一轮的“园本提升战略”,引导各园立足自身发展基点,准确分析面临的优、劣、危、机,科学规划园本发展项目,激活幼儿园的内生动力。目前,已完成了三轮“园本提升战略”。各幼儿园充分整合园本资源,积极培育发展亮点,形成了“一园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格局,17 所幼儿园成为区AA 级特色幼儿园,11 所幼儿园成为区AAA 级特色幼儿园,初步形成了滨湖实验幼儿园“快乐运动”、水秀实验幼儿园“体验教育”、育红实验幼儿园“亲亲一家人”、无锡师范附属实验幼儿园“生存教育”、峰影幼儿园“百草园课程”、稻香实验幼儿园“混龄教育”、胜利幼儿园“小当家课程”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幼教品牌。

2.升类创优,整体进位。积极推进各类幼儿园升类创优工作,滨湖区政府将升类目标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对建成市、省优质园的民办幼儿园分别给予5 万和20 万元奖励。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各类创优指标,进一步完善督导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包括第三方评价在内的学前教育质量和办园水平评价体系,结合局机关一线蹲点、随机督导等工作,对各类评估指标进行常态化监控调适。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专业优势,建立专题调研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追踪调研、专项调研等方式,对不同类别、不同基础的幼儿园升类评估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幼儿园发现不足、解决问题,重点对民办园、新办园进行全方位、进阶式的帮扶指导,努力实现升类创优过程与结果的双赢。滨湖区省市优质园比例为96.3%,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整体提优进位。

3.合作开放,盘活机制。滨湖区坚持“大学前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合作办园、开放办园,有效激活办园机制。以“共享发展”为精髓,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园际协作共享,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品质,不断形成全区教育优质集群式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区域教育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强园际联动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滨湖区“卓越教育联盟”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通过联盟学校之间的合作共享、优势互补,以优质幼儿园的引领发展,带动不同层次幼儿园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实现滨湖区幼儿园“优质更优、品牌更亮、整体更强”的目标,逐步形成各板块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将幼儿园与相近区域内的中小学组成教育发展共同体,加强互动衔接,有效反馈成长信息,服务儿童长远发展。滨湖区探索“高校+幼儿园”的合作形式,将震泽实验幼儿园与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打造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共同体——无锡师范附属实验幼儿园。滨湖幼教与无锡师范基于共同的愿景,在保教实践、课程开发、学术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领域开始了深度合作,全力打造滨湖学前教育优质品牌。除此以外,滨湖区还加强对外交流合作,2013年高水平承办全国学前教育年会,与北京、青岛、大连、深圳、杭州等地建立了定期交流合作机制;与台湾何嘉仁教育集团合作推动两地教师互访研修,积极引进新西兰等国际一流的幼教培训资源,推动滨湖学前教育走出去、引进来。

放眼未来,滨湖区将紧随学前教育发展态势,着力内涵发展,进一步加速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努力形成“南强、中优、西好”的学前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更高水平、更加一流的学前教育强区,展现前沿高质的滨湖区学前教育蓝图。

猜你喜欢
办园优质幼儿园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我爱幼儿园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欢乐的幼儿园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