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英语标示名词使用情况对比研究

2019-04-19 03:45袁水鑫张雨晴
英语教师 2019年3期
关键词:本族语偏误语料

崔 林 袁水鑫 张雨晴

引言

“标示名词”(signalling nouns)是用于传递和表征命题信息的抽象名词,如the fact that the two matters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句中的fact。英语中标示名词有很多,如opinion,process 等。标示名词大量存在于书面体裁中,引起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不同学者使用不同术语对其命名。施密德(Schmid,2000)曾用“外壳”(shell)比喻其呈递信息的特性,弗朗西斯(Francis,1986)用“回指名词”对其命名,弗劳尔迪(Flowerdew,2003)用“指示名词”对其命名。本文中的标示名词(signalling nouns)是指语篇中再次提及或预先提示的信息,在上下文中具有标注性的名词。

国外学者对英语标示名词的研究起步较早。哈利迪和哈森(Halliday&Hasan,1976)首次谈到这类名词在学术语篇中的前指功能。弗劳尔迪(Flowerdew,2003)发现熟悉标示名词的搭配模式及其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有助于提升语篇质量和读者的理解能力。查尔斯(Charles,2003)关注标示名词在学术文章中的评价态势建构功能。在我国,黑玉琴和黑玉芬(2011)证实了在同一语域中使用不同抽象名词能反映作者不同评价态势的建构。李平和曹雁(2012)发现,带有向心型抽象名词的短语结构在英文标题中占据主导地位。娄宝翠(2013)探讨了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中“This/These+标示名词”的使用特点。关于标示名词在二语习得中的研究,国内研究还很欠缺。周惠和刘永兵(2015)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标示名词的功能与立场进行了研究;修月(2017)对比研究了中外大学生议论文中的标示名词。然而,目前对我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的较少。本文对此进行尝试,以期为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启示。

一、英语标示名词的确定与分类

本研究以施密德(2000)的标示名词词汇—语法构式为基础,将具有衔接功能的抽象名词归类为标示名词,并对其分类框架进行修正。施密德将标示名词分为6 类,分别是情态类、事件类、事实类、语言类、认知类和情境类。弗劳尔迪(2015)也曾将标示名词分为6 类,分别是行为类、情景类、事实类、观点类、言语类和情态类。

本文根据以上分类,把标示名词分为事物类、过程类、观点类、评价类、方式类、关系类、情景类和判断类8 类。其中,事物类表示事件的内容,如report/question;过程类表明事件发生的过程,如change/time;观点类说明观点、态度,如belief/guess;评价类表示赞赏或批评,如value/ability;方式类表明事件发生的方式,如method/way;关系类说明事物的因果、相关或相异,如reason/result;情景类表示事件发生的情景,如area/condition;判断类表明事件发展的可能性或趋势,如possibility/chance。

二、语料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两个自建英语语料库。以某师范大学四个年级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议论文语料为观察语料库,涉及2014 级、2015 级、2016 级和2017 级本科生160 篇英语议论文,共计约63,264 个单词。另建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涉及20 篇国际英语语言学期刊论文,共计约137,956 个单词。

全部语料在WORD 文档中进行标示名词的人工识别,并计算出各类的数量和频率。将我国大学生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情况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对比并分析。由于标示名词具有抽象性和笼统性等特点,需要借助语境进行识别。标示名词的语义潜势主要通过典型的语法形式来表征,其前常有this/these 的限定成分(Charles 2003);其后常有评价性that 从句或to 结构,即N-that,N-be-that,N-wh,N-be-wh,N-to 和N-be-to 构式(Schmid 2000)。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根据某师范大学2014 级、2015 级、2016 级和2017 级四个年级本科生的英语议论文语料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中不同类别标示名词的使用频率,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我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标示名词使用频率对比结果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对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都具有多样性,但使用频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对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意识存在缺失,在词汇的语义选择上缺乏多样性,而且使用存在一定偏误。

(一)英语标示名词使用的多样性和频率

上表数据显示,各类标示名词在两个语料库中都大量出现。然而,从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频率看,我国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事物类,最低的是观点类;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关系类,最低的是评价类。我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在情境类和判断类两类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频率差别不大,但在其他类的使用频率上有明显差别。一方面,本族语者在过程类、观点类、方式类、关系类的使用频率都明显高于我国大学生。其中,过程类高2.4%,观点类高2.6%,方式类高2.9%,关系类高2.2%。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在事物类和评价类的使用频率均高于英语本族语者,分别超过本族语者使用频率4.2%和5.3%。

对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对情境类和判断类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基本达到了本族语者水平;对过程类、观点类、方式类和关系类使用不足;对事物类和评价类则使用过度。

(二)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意识和词汇语义选择

进一步分析语料发现,我国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对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情况基本相似,即他们都常将此类名词作为一种衔接手段来使用,而且使用形式常依靠特定的语法结构。

然而,我国大学生对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意识存在缺失。从运用标示名词时伴随的语法结构来看,我国大学生对观点类和方式类中的“介词+冠词+标示名词+从句”语法结构的依赖程度比本族语者要高。例如,在“To some extent,globalizat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和“In my opinion,globalization helps to speed up the advancement of our society.”两个句子中分别出现的extent 和opinion 就是很好的例证。此外,在对英语情景类标示名词的使用中,我国大学生对于“标示名词+系动词+从句”语法结构的依赖程度也比本族语者要高。例如,“We were in a disastrous situation that defies description.”中的situation 的使用。

(三)英语标示名词使用的准确性及偏误

对照本族语语料还发现,我国大学生对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存在一定偏误,准确性有待提高。偏误主要表现在观点类和情境类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上。以下几方面的偏误最为突出:一是对标示名词语法结构的选择欠准确。例如,“It is no doubt that...”应改为“There is no doubt that...”。二是标示名词的选用和其指代内容出现搭配错误。例如,“From my opinion,it was a bad situation that they cannot carry off well.”正确搭配应是in my opinion。三是标示名词的重复出现导致其前指代或后指代内容不够清晰。例如,“The economic situation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To deal with such a situation,sterner measures than these are called for.”总之,我国大学生对英语标示名词使用的准确性存在许多不足。对英语标示名词使用的偏误影响英语写作的质量,因此,我国大学生对英语标示名词使用的意识与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将某师范大学本科生英语议论文标示名词的使用情况与本族语者语料相比,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对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都具有多样性,但使用频率具有明显差异;我国大学生对英语标示名词的使用意识存在缺失,准确性较差,而且在词汇语义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偏误主要表现在观点类和情境类标示名词使用上。

本研究对我国高校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应意识到,大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英语标示名词存在不足,要努力提升其英语议论文写作水平。首先,在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训练学生的目的语语言功底,使他们在英语思维的基础上准确、地道地使用英语标示名词。其次,教师还应向学生系统讲解英语标示名词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标示名词使用意识。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标示名词来表达相同的概念,从而拓展学生的语言输入。词汇的使用必须基于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各类标示名词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写作中。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精读和泛读,增强对语篇的敏感性,为英语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本族语偏误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技术》论文为例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
从迁移理论看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中学生的偏误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