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启示

2019-04-19 02:32姚侠妹郭立蕊姜双林王魏根
关键词:阜阳师范学院园林

姚侠妹,偶 春,郭立蕊,骆 美,姜双林,王魏根

(阜阳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科技融入到传统教育中去。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的不断更新,教育管理软件的大力推广和使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在线教育服务和先进的教学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1-3]。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计划”这一理念,标注着“互联网+”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4]。“互联网+”课程教学促进了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学生获取其它高校优秀教学资源的公平性,改善了地方院校师资力量缺乏的现象,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利用;同时,学生在向教师咨询问题时,面对面交流不再是唯一渠道,师生间可通过各种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交流,并且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不再有限制[5-6]。

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应持续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调整与创新,运用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加奠定了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凸显优秀资源的优势,对培养园林专业新型的优质人才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也是同时推动高等院校教学信息技术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互联网+”教育与的内涵、“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危机和挑战以及对“互联网+”教育提出的改进意见[7-9],而利用“互联网+”对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研究“互联网+”对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启示,分析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互联网+”课程教学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建立一套适用于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互联网模式,从而使得地方院校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有竞争力,并且有效提高教师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路分析

1.1 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概况

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开设于2006年,为四年制教学,主要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可分为植物类课程、设计类课程、工程类课程和园林专业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核心课程主要设置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第一学年主要是基础课程,为后期的学习做铺垫,第四学年主要是毕业实践、实习及部分选修课程。

园林专业是牵涉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为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部分课程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学生会借助互联网对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搜索,找寻问题的答案,但是在工程类的课程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还需改善;另外互联网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方式仍处于表面层次,未深入融合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应用。为了更科学合理的将“互联网+”运用到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本文对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找出更为合理的课程教学方式。

1.2 园林专业“互联网+”课程教学的调查分析

1.2.1 调查对象

对阜阳师范学院2013~2016级园林专业的学生和园林专业教师(共计304名)进行问卷调查。

1.2.2 问卷的内容与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在园林专业学习中“互联网+”的使用情况,针对不同课程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方法,及学生对待“互联网+”园林教学的态度和对“互联网+”课程教学在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未来的展望。

问卷调查形式采用“问卷星”线上问卷形式,发出问卷304份,收回有效问卷253份,有效率为83.22%。具体的问卷数量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调查样本统计表

1.2.3 调查结果分析

园林专业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分析。表2可知,利用百度、搜狗、维基百科等引擎搜索解决问题的人数最多,有64.03%,借助图书馆书籍解惑的人数最少,仅仅有5.53%,另外通过咨询教师解决疑问的人数也仅有7.91%。以上表明更多的学生或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选择了借助互联网解决问题而放弃借助图书馆的书籍来查阅知识;另外,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变少,教师已不再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主干力量。

学生与教师交流常用的方式分析。调查(图1)发现,学生课下与教师交流时,其中选择QQ、微信、电子邮箱这类互联网交流平台占64.43%,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问题的有35.57%,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流平台已经逐步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成为师生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互联网上信息准确度的分析。从问卷统计分析中可知,67.98%的师生表示在互联网上学习时偶尔遇到不准确的信息,29.25%的师生表明在互联网上经常遇到不准确信息,而仅有2.77%的师生表明在互联网上学习园林专业相关知识点时从来未遇到不准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网络上虽然信息量很大,但存在很多不准确信息,因此在利用互联网查询资料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加强辨别信息准确性的能力。

表2 解决问题方式统计表

图1 学生与教师交流常用方式统计图

学生辨别网络信息准确性方式的分析。问卷整理分析后发现,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同时结合书籍来辨别网络信息是否准确的人数(39.59%)>利用权威性高的搜索引擎搜索学习资源的人数(31.43%)>通过查看网上回答相关内容信息辨别的人数(17.96%)>通过查看互联网上网友评分高的答案辨别的人数(11.02%)。这表明了在面对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时,要选择合理的辨别方式判断信息的准确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错误。

“互联网+”对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帮助力度分析。“互联网+”更有利于园林专业哪类专业课程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38.34%的师生认为“互联网+”对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学习的帮助最大,仅有6.32%觉得对工程类课程用处最大,表明了“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学习园林专业各类课程,但其作用程度各不相同。

图2 “互联网+”对园林专业课程帮助力度统计图

园林专业不同类课程利用互联网学习方式的分析。图3所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课程由多到少的依次为园林工程类课程(15.10%)>植物类课程(11.02%)>设计类课程(5.31%)=园林专业计算机软件类课程(5.31%),而利用互联网引擎搜索学习的学生比重最多;此外,不同类专业课程,学生倾向互联网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如植物类、园林工程类和园林专业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学生倾向的互联网学习方式依次为:利用互联网引擎搜索>利用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学习,而就设计类课程而言,利用互联网引擎搜索的频率(34.29%)>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学习的频率(32.65%)>利用交流平台学习的频率(27.75%)。以上数据表明了互联网在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学习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利用互联网引擎搜索的方式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

图3 园林专业不同类课程利用互联网学习方式统计图

“互联网+”课程教学在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应用方式的分析。“互联网+”课程教学在园林专业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图4),其中78.34%的师生认为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资料完成课程作业;75.98%的师生表示师生间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讨论学习过程中出现疑惑;教师通过互联网引擎搜索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料和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完善知识系统两种应用方式占63.38%和62.99%。

2 对园林专业“互联网+”教学提出的建议

2.1 “互联网+”对学校层面提出的建议

首先根据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特色,构建合理的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及课外实践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网络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其次结合调查问卷结果,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不同类课程的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引擎搜索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学习形式(图3),因此在互联网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互联网引擎搜索的利用,获取更多的优秀资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2 “互联网+”对学生层面提出的建议

首先应该加强学生辨别网络上信息准确度的能力,互联网上信息量虽然大,但是存在很多不准确信息的现象,要快速的从网络上获取对自己学习有利的知识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辨别网络信息的准确度,可以从以下几点辨别,最受欢迎的辨别方法是互联网搜索的同时结合书籍,其次是利用权威性高的搜索引擎,另外还可以通过查看网络上回答信息丰富和网友评分高的答案辨别信息的准确性;此外,学生应该提高自觉学习能力,“互联网+”课程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更高,在面对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时,需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去扩展,而不是直接套用网络资源。

2.3 “互联网+”对教师层面提出的建议

首先教师要适应“互联网+”课程教学下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不断完善自身网络信息知识的储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目前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筛选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去发现、整合和利用知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建立有效的网上监督模式。

2.4 “互联网+”对师生、同学间交流方式的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师生、同学间的交流方式在逐渐改变,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交流的方式在逐渐替代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多通过手机、电脑等进行交流。这种新的交流方式虽节省时间,但是交流缺乏情感,同学间关系也是如此,导致班级团结力下降,在今后的师生间交流是要注重互联网线上交流和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不会危及师生间、同学间的情谊,最终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3 小结

“互联网+”课程教学在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价段,在后期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教育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院校由于扩招造成生源增多致使教学资源紧张等因素,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借鉴优秀园林专业院校的成功经验,以“互联网+”课程教学为依托,形成在保持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前提下,融入网络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立足于地方特色,弥补地方院校师资条件的不足,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专业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阜阳师范学院园林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洛阳师范学院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