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9-04-19 12:07喻波倪何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喻波 倪何

摘要:《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教育部为改变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的分科教学情况,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于2006年建议在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南昌工程学院从2014年起,将此课程纳入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安排及进度,教学实践环节对该课程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以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为立足点,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为手段,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167-03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办学水平,教育部在2004年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并于2006年11月29日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建议在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其初衷在于改变之前音乐学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即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分科教学的情况。《纲要》提出“该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作曲理论课程,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是旨在强调传统教学基础性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南昌工程学院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此课程纳入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某些重要知识点的缺失,部分章节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不够明确等问题。从强化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出发,经过仔细的研究与调查分析,对该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

一、教学安排及进度

根据王安国主编的教材《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以及南昌工程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理论,作曲技术理论基本知识缺乏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授课内容作了如下安排。

由于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主要面向中小学就业,所以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不在于难度而在于综合性,主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衔接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

二、教学实践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强调学生应在掌握作曲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多样性的课堂和课后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先期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和声分析与钢琴伴奏。在基础和声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我们选用了《钢琴基础》(1、2册)和车尔尼《599》为和声分析輔助教材,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在前期钢琴课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品已经有所接触,分析过程更容易展开。二是这三本教材中的作品较为简单,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负担。实践证明,学生在对这三册钢琴作品分析完成之后,能够快速掌握和声分析技巧并对各种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和声分析;在进入和声学较高阶段学习时,加入了《钢琴基础》(3册)、《小奏鸣曲集》等教材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复杂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能力。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钢琴伴奏的需要,所以在进行基础和声授课同时,引入钢琴伴奏编配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目标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对原有作品的伴奏进行改编,例如《钢琴基础》(1册)中的《妈妈您听我说》,实为儿歌《小星星》的钢琴化织体写作。通过要求学生根据儿歌旋律进行和声选择和标记,并在简单讲解不同钢琴伴奏织体写作知识后,根据和声要求进行伴奏编配,同时比较不同织体间的区别。二是要求学生对流行歌曲的伴奏进行分析和改编,改编形式不限于钢琴伴奏,也可用吉他或其他乐器进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续的配器课打下基础。

2.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曲式分析选用了《钢琴基础》(1—4册),由最简单的乐汇开始,直至三部曲式的分析,学生均能在书中寻找到实例,并能在演奏的基础上加以辨别。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的意义在于如何解读并演奏音乐作品。在音乐术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更为强调演奏、演唱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而对于音乐作品的解读尚有欠缺。通过《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课程学习,能够系统地解读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主题、形象、旋律和节奏,弥补学习中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演唱或演奏作品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对位法写作练习与复调音乐分析写作。由于学生对于作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较为缺乏,如果直接在主调音乐内容之后就进入复调音乐的分析和写作部分,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扰,所以我们使用了中央音乐学院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中的分类对位法内容开展课程教学,并结合相关谱例进行分析写作。此外,学生在钢琴课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复调作品较难把握,其原因主要是对于各个声部的理解不明确、不深入,所以在完成对位法教学后,我们主要侧重复调音乐作品的分析写作,通过选择程度较浅且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层层深入、逐步推进。例如:在对于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要求学生从音乐形象、声部关系、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分别对“牧童”和“老牛”进行形象分析,同时结合作品曲式结构,解读音乐主题。在创作方面,要求学生对于单声部儿歌或民歌进行合唱编配。例如:对前期已经进行钢琴伴奏编配的儿歌《小星星》,运用对比、模仿等方法进行二声部和三声部的合唱曲编配并编写钢琴伴奏,一方面复习前期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开展新课程的创作实践。

4.乐队编配与艺术排练。配器课在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教学过程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造成学生对于乐器法和配器法的理论知识缺失,音乐创作实践能力低下。为此,我们计划在乐队总谱的识读与简化授课中,从两方面加入配器知识的教学内容。首先,在我校《视唱练耳》课程中,已经囊括了创编视唱曲目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配器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本课程中,只需要强化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如乐器法、配器法、总谱读法和总谱缩编等,要求学生对已经实践过的多声部作品进行分析和修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其次,由于本校器乐演奏专业学生以民乐演奏居多,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偏重于中国民族乐队的总谱识读与实践环节,同时与《艺术排练》课程相结合,要求学生以现有乐器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并进行表演。

三、教学思考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通常被认为是纯理论课程,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前常抱有抵触情绪,认为学习不易且用处不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常困扰于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低下,对实践环节不愿多花心思等。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形成观点如下。

1.不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该课程并不是纯粹的、孤立的理论课程,而是实践类课程的基础理论支撑。学生在学习任何技能技巧课的时候都不能仅仅关注技术范围的能力,必须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通过学生在术科中已经学习过的作品,进行理论解读和改编,从而不断强化学生要将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进行结合的观念。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认真分析,练习的过程将变得简单,也不容易产生错误,對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更加准确。

2.辅助教材的选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目前国内第一本有关该课程的教材,故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位法、配器法等重要知识点的缺失,部分章节之间过渡过快,缺乏必要联系等,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还选择了其他教材作为辅助。例如: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桑桐《和声学教程》,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教程》,胡登跳《民族管弦乐法》,等等。上述辅助教材的选用,既考虑了教材本身的学术价值,也考虑了学生的接受程度。

3.课程的理论研究。由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涵盖内容较多,对于教材和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没有一定数量的理论研究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计划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开展教材和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进行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现阶段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局限于对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授课内容的简化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在于对学生关于理论知识转化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该课程在南昌工程学院已经进行了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通过授课教师的不断探索,形成以实践能力需求为引导、理论知识学习为手段、课程体系相互支撑、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改革思路,使得该课程与其他表演类课程有机衔接,切实将课堂讲授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适应现实和社会需要,构建起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学相长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6.

[2]王安国.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胡永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教材研究——以《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为例[D].南京艺术学院,2010.

[4]李丽.我国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现状及反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5]周军.“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思考[J].艺术探索,2010,(5):96-98.

[6]李洋.关于普通高校本科音乐专业《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2,(7):54-55.

[7]康和.关于构建《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2):87-91.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