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为媒创新技能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9-04-19 12:07黎孟珠张继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工程训练教育创新职业技能

黎孟珠 张继海

摘要:针对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实验区建设方案中的构建贯通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渠道,在学校招收首批中职升本学生中推行以参加国赛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标准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不仅他们的知识、技能得到沉淀,他们的人生观更是得到升华,故这组学生得到社会青睐,成为中职学生效仿榜样。

关键词:中职升本;工程训练;国赛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258-02

一、职教创新是教育呼唤、祖国需要

教学改革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长治国策。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广西师范大学为落实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实验区建设方案,构建贯通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由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于2013年2月依据教育厅(桂教规划[2013]6号)通知开始筹划、实施中职升本工作。通过灵活实施教学方案,在首批招收的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实施了国赛教育试点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中职、本科、研究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模式为职教提供新思路

在中职升本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寻找学生的特殊技能。特别是培养学生梁民群、李才袁对参加全国大学生竞赛感兴趣,在教学上因势利导,指导他们申请创新训练经费,培养他们自学设计知识,完成无碳小车的设计方案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让他们在创新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魅力。最终促成他们参加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并取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佳绩。该奖状的特殊意义在于:由中职升本学生来创造广西师范大学参加该项赛事的全国总决赛的光辉历史,也让这种第四类本科生享受到與全国重点大学的第一类本科生同台献技、互相学习的机会。

当前,这两位同学经过竞赛的洗礼成长为了职业达人,是师弟师妹们学习职业技能的榜样。李才袁同学成为了国家级示范校桂林市职校中心的教师;梁民群同学不仅成为职教教师,还立志潜心考研,并以446分的成绩通过了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统考,成为了打破中职生“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差”魔咒论者。正是该批同学的努力与进步,桂林日报于2016年6月13日在第4版以《“中职升本”改革是否已露尖尖角》为题进行整版报道。这篇报道用“中职生难得的蜕变、奋力的跳跃、追着知识向前跑、能否打破社会单一的成才观、能否有效推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改革、不足1%的试点样本产生了哪些效应”等多方视角提出了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新型成长道路。同时给出中职与高校联动,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探索与思考等社会关注的新思维。符合张月梅提出的教育理念: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为跟踪、分析、试点中职—本科—硕士学生的成长案例,纵向融合中职—本科—硕士工匠型人才培养渠道,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本课题利用我校招收的来自各中职学校攻读硕士学位的在职教师的有利条件,鼓励这些教师为广西师大培养、输送有志于参加大学生竞赛的中职毕业生,宣传我校优秀中职升本学生的典型成长案例,进一步把创新技能培训、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前置于中职课程教育。

三、用工程训练国家级竞赛标准内容提高中职升本教学质量

提到工匠精神,不少人的本能反应是德国“蓝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对职业人的培育造就口碑[3]。想振兴中国制造业,让中国制造水平迎头赶上世界一流水平,迫切需要培育工匠精神[4]。在中国制造2025纲要中给出了“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的关键词:智能制造、创新工程、强基工程、信息技术、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这些发展方向与职业技能培养息息相关。为此教育部依据职业技能培养需求推出不少类型的全国大学竞赛。其中,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竞赛宗旨: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业就业引路。竞赛方针:基于理论、注重创新,突出能力,强化实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竞赛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试金石。竞赛教学法以“比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分解,围绕这些知识点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论证、动手、分析、实现的全过程,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5]。参赛学生在设计中体会细心与求精,历经制作过程懂得严谨与合理,多次重叠调试探索工程运用机理磨就执着与耐心。学生们通过竞赛过程的历练由最初只会蛮干的莽夫蜕变为追求精准的工匠。在比赛中能深刻体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哲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新思路。教育部实施的各种国赛能有效培育这些喜欢创新、乐于钻研的工匠素质。

针对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实操能力强的特点,本课题实施了创新技能培训模块化教学,用以达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要求为标准,形成系统性实训教学模块。主要培训内容包括:(1)无碳小车成本分析报告模块;(2)工程管理报告模块;(3)无碳小车工艺设计报告模块;(4)结构设计方案报告模块;(5)无碳小车行走路径分析方法模块;(6)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视频制作方法模块;(7)3D打印技能训练模块。

刘丽兰博士提出创新行为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创新素质是一个由众多要素形成的系统结构,其要素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心理成分[7]。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技能效果,本课题注重公平性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技能评价标准,增加学生的获得感。摸索创新技能评价标准,给学生的创新活动赋予更客观的评定。利用学校的政策以竞赛成果置换某门教学科目或抵扣该学分,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在职师学院把考证和竞赛结合到一起,以把考技能证的各种考核内容融入竞赛所需技能的形式,让学生在参赛之后,根据学生参赛的成绩直接就给他们抵免职业技能证,完善了本院学生毕业的双证书制。

四、本次教学改革的成果及创新点

1.依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竞赛规则,订定培训细则、注意事项;设计培训创新技能模块,融入工匠精神所需要素;以竞赛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竞赛规则的核心内容长期不变的特点,申报国家专利,提高影响力。

3.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技能评价标准,寻找激励中职升本生进入研究生行列的措施;总结、测试创新技能评价标准,通过使用标准考核学生进度,增加学生的获得感、荣誉感。

4.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心理成分科学的融入中职—本科—硕士整条纵向人才成长道路。追踪培养特别优秀学生,在教学中宣传榜样,用榜样的作用推动职教改革。纵向融合中职—本科—硕士工匠型人才培养渠道,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

参考文献:

[1]低摩擦无碳小车:ZL201410731285.6[P]国家知识产权局.

[2]张月梅,周文翠.国外研究生创新教育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7,(2):141-144.

[3]李昭鸿,王小萍,肖遥,彭婧,刘盛强.锻炼创新及动手能力,培育匠心精神[J].装备制造技术,2017,(2):273-274.

[4]赵健,刘峰,修娜.中国制造2025与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39-41.

[5]李冰林,吕立亚.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5.

[6]刘丽兰,吴子英.高校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职责[J].教育教学论坛,2017,(8):21-22.

[7]李艳梅.高职创新教育的意义缺失与改进的认知关键[J].职教论语,2017,(22):67-70.

猜你喜欢
工程训练教育创新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