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

2019-04-19 12:07肖鑫鑫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蒙学专业建设传统文化

肖鑫鑫

摘要: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形成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剖析专业建设发展中注重技能培养和突出职业性的发展误区,探讨了如何结合学院办学的实际,在专业定位和课程建设中传承传统文化,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文化特色,从而强调培养出文化自信的幼教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专业建设;德育;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270-02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误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任,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其建设应区别于高职院校的其他专业,不能将人才培养的属性定位为职业性或师范性的单一属性,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备师范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

人的培养不是简单技术的学习掌握,而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因此要把师范性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那么,首先要明确培养的对象是谁,面对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学龄前儿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培养不能设定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因为人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态度、性格、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面对一个正处在懵懂认知阶段的幼儿,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未知和探索,需要教师在观察、交流、领会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影响着国家下一代发展的“质”。如果仅仅是通过短期职业技能的培训就直接上岗,那么幼儿教师的师范性将无从体现。反之,如果幼儿教师仅凭自我师范性属性而对幼儿进行教育,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不注重教育方式方法,没有技术技能,缺乏教育实践,那么这就是一位不称职的幼儿教师。在紧缺幼教人才的今天,不能因为“缺人”而不分性质、不分标准地等同于其他专业进行学生培养,必须以它的“特殊性”为支点,严把“质量关”。

如何把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园关、执教关任重道远,因为未来我们缺的不仅仅是幼教,而是具有相应能力、富有爱心、值得信赖的幼教来保教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给“二孩人口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支持。说到底,幼有所育,教师是关键,等同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关键。因此,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直面学前教育发展的“阵痛”,并思考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特色发展。

二、专业特色化发展探索

通过以上背景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分析,在与同类院校与幼儿园的访谈、参观交流、学习及问卷调查统计等方式中,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从“教书匠”的训练走向具有师德的“教育家”的成长,专业建设的原则要以“师范性”为主,以“职业性”为辅,坚持人才培养的“开放性”,专业发展的特色路径是将优秀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中,提高学前教育的“质”,建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专业特点的课程群,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化发展。

1.从“教书匠”的训练走向具有师德的“教育家”的成长。师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专业标准》中十分强调幼儿园教师师德的养成,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必须以师德为先,要以幼儿为本,了解、关心、尊重幼儿,做幼儿的引导者和朋友。而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多以知识和技能为主,对于师范生师德的养成则较少关注。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更加关注其培养方式及质量,关注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不能重结果而忽视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将教师的培养过程等同于技术的掌握过程,使其经过短期的培训、学前教育知识的学习、教师资格的考取就可以直接上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前教育不能因为“缺人”而不分性质、不分标准地等同于其他专业进行学生培养,必须以它的“特殊性”为支点,严把“质量关”,使其从“教书匠”的训练走向具有师德的“教育家”的成长。

2.以关注幼儿发展为根本,将“师范性”与“职业性”结合起来。幼儿教师培养的定位有别于高职的其他专业,学前教育直接面对的是人的培养,教师的能力需要在引导幼儿、教育幼儿的实践中提炼出来。教师的品性与能力要在观察幼儿和体验幼儿的过程中发展出来,而教师的技能也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基于此,首先将“师范性”定位于幼儿师资培养目标的第一性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其次是教师职业性的技术技能水平,将“师范性”与“职业性”结合起来,以“师范性”为主,以“职业性”为辅,坚持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原则,打破二者的界限与培养格局,在“定性”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最大的教育效益。

3.融入优秀文化,实现特色化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过,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萃取精华。他指出: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理念已牢固积淀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赖于教育,依托于教师,隐含于教学。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事业的质量。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使未来幼儿师资对于优秀民族文化不仅仅停留在了解和掌握的层面,而是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增加民族自信,增强文化认同,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启迪智慧,树立德行,生發美感,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该学院首先确立了“立足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将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厚师德、重基础、专能力、强特长”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幼儿园教师必须以师德为先,做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教师;其次强调教育学、心理学及学前五大领域理论及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再次突出对学生弹、跳、说、唱、画等特长能力的训练;最后着重抓好学生在学前教育领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淀及运用,突出了该专业“师范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资源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转化和创新。

4.开发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1)成立蒙学工作室,研究新蒙学课程的定位、目标、特征、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化功能和实践路径等。学前教育课程要集教研室所有教师专业能力,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则以“仁、义、礼、智、信”等五大素养理论以及“语言、美术、音乐、舞蹈”四大专业模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内在逻辑、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这很值得借鉴。(2)开设特色课堂,搭建蒙学儿童戏剧表演实训室。“蒙学儿童戏剧表演”是把经典故事、歌谣、大师美术、民间舞蹈及传统技艺融入“蒙学儿童戏剧表演”中,在蒙学课堂的大环境中,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儿童戏剧表演实训室进行模拟演练后到幼儿园一线传播经典文化与艺术,融合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等五大教育元素的技能,在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传承中也促进了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提升。(3)举办专业比赛和活动。展现自我和舞台表演是学前学生的必备能力。在校园内,联合幼儿园举办讲故事比赛、声乐比赛、舞蹈表演比赛、器乐比赛、书画展览、手工比赛、教学法比赛等专业活动,鼓励学生在大学生艺术展演、青年博览会、“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中大放异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实践水平,也拓宽了校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学院及幼儿园的广泛赞誉。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要结合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在师德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自我素质的自我养成;其次凸显专业技能,将师范性和职业性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是幼儿的人格之师,其后才是知识之师、技能之师。

参考文献:

[1]穆晓霞.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邢磊.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供需契合度研究重庆[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3]徐锦丽.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1).

猜你喜欢
蒙学专业建设传统文化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日新才能启蒙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