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体协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

2019-04-20 09:30徐岩周旋
人民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徐岩 周旋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单向的“自导自演”,而是知识与情感、互动与体验的组合体,是一个共享知识、经验、智慧、精神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每个主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各主体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让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主体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和国家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协同性还存在一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向前推进。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主体起到了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协同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协同性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关系相对单一。高校是党领导下的坚强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有效,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顺利贯彻落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政治性和实践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研究多集中在高校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上,很少将国家、政府和各级党委纳入主体范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关系单一,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线性传达执行关系,非线性协同关系比较欠缺。

其次,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匮乏、方式单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关注较少,也主要是因为“内容难以让人信服”和“与自己现实生活关系不大”等原因。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单向的“自导自演”,而是一种双向的精神交流,它具有主体交互性、互动性等特点。

再次,个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性不足、反馈渠道单一。其一,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和反馈的问题上。部分教师追求教学以掌握知识为核心,以学生记忆量为标准,很少就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其二,表现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交流反馈不全面上。特别是部分研究生辅导员与研究生的交流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三,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中交流和反馈的缺乏,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受欢迎程度不高。

最后,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评价方式单一。当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一些“新说法”“新现象”和“新行为”时,一些教育工作者不采用“实践出真知”的方式,仅结合现有评价体系衡量,若有不符则直接否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协同的三个基本内涵

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教授提出,他认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无序系统都可以通过其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合作而呈现出新的有序状态。将这一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关键因素,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往往决定着整个系统发展的走向,其协同合作将促进更高层次系统的有序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协同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间的协同包括竞争与协作。竞争是自组织系统协同演化的基本前提和动力。竞争源于各主体本身对物质、能量、信息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造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差异、非均匀和不平衡。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政工作主体为向更高层次有序发展,必须进行合作,并不断进行选择和优化。其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中每个个体的内部协同是高校思政工作主体协同的基础和核心。各主体只有将自身知识、情感、行动等各方面协同起来,才能呈现出积极主动的状态。教育者唯有真正认可思政工作的价值,才能不遗余力地进行教育活动;受教育者唯有进行自己喜好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地成长,才可以真正吸收知识。最后,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间的协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各主体的协同有助于整个高校思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

让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民主、竞争与协作型主体关系是基本前提。民主型主体关系要求各主体相互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协作型主体关系的存在源于主体的自组织性。不同权利主体应明确各自管辖范围,善于整合资源,取长补短。执行主体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主体间通过竞争提高自身能动性,通过协作分享学习方式方法。各主体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达成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是基本保障。要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高校决策者应从高校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要创立基于竞争和合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各主体协作的实践情况及效果纳入考核当中。在考核中,既要注重自我纵向对比和横向比较的竞争,又要强调共享资源、统一发展的合作。

开放性和多元性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起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知识与情感、互动与体验的组合体,是一个共享知识、经验、智慧、精神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紧跟时势、贴近生活,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辅导员、班主任应注重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教学、管理和实践的完美融合,让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润滑剂”。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间建立多维度、多角度的反饋机制。搭建更多“师生”“师师”交流平台,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利用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准确、快速、全面洞察学生的真实状况。组建各类分享平台,让不同主体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拓宽交流反馈渠道,第一时间答疑解惑,真正打通思政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

重构工作成效评估方式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强心剂”。要对执行主体和接受主体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精准评价。评估内容包括受教育者思想、心态与行为变化等,评估方式可采取教育者点评、自评,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的互评等方式。借助大数据技术,跟踪受教育者的成长数据,运用科学手段归纳总结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