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题跋繁荣原因初探

2019-04-21 08:52任便便
文教资料 2019年36期
关键词:序跋宋代题跋

任便便

摘    要: 题跋萌芽于汉晋之际,兴起于唐,是勃起于宋的新兴文体,对后代题跋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作用。在梳理题跋演变的基础上,立足于宋代题跋作品的丰富性、名家辈出、学术考据和趣味盎然的表现层面,探寻宋代题跋繁荣的社会原因,挖掘宋代题跋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从而完善题跋在文体学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题跋    宋代    公文    序跋

宋代公文开创了古代公文的新局面,达到整个公文发展史的巅峰水平。经过前代的萌芽和酝酿,题跋在宋代异军突起。南宋吕祖谦《宋文鉴》收录欧阳修、王安石、秦观等22家2卷的题跋。明末毛晋认为“题跋一派,惟宋人当家”①(28),首次整理宋代题跋而成的《津逮秘书》,收录了欧阳修、曾巩、苏轼、晁补之、朱熹和陆游等20家76卷的题跋,是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宋代题跋文集。名家辈出的题跋在宋代文化发展史上乃至整个文书发展史上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题跋的勃兴展现了宋代文人丰富高雅的精神世界,折射出宋代高度繁荣的文化格局。

一、题跋的演变历程

题跋是后起文体,在序跋基础上发展而来,探究题跋的溯源需从序跋进行追根。序跋,序文和跋文的合称,是写于作品前后的文字,序文早于跋文。序,有“叙”、“引”等别称,相当于现在的前言,导言、引言,附于文章、书籍或图画前面进行说明的文字。关于序的起源,吳讷在《文章辨体序说》认为“序”源于《诗大序》,“序之体,始于《诗》之《大序》”②(135)。刘勰在《文心雕龙》认为“序”起源于《周易》,《颜氏家训》也说:“夫文章者,原出五经……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③(141)清代学者孙梅吸收了颜之推的观点,并认为“序始于易之《文言》和《序卦》”,《序卦》是最早以序为名的作品。无论出于哪篇文章,早期的序文都是以作品的形式出现,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萧统所编《昭明文选》中,把“序”作为37体之一单独列出选文,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序文向独立文体的转变。唐朝时期,出现了以韩愈、柳宗元等文学大家为代表的序文创作者,创作题材不断扩大,出现了宴集序、颂序以及赠序。唐代之后,序文迎来了创作高峰,宋代成为发展的黄金时代。徐师曾《文章明辨序说·序》中提出“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②(135),指明序文的表达方式以议论和记叙为主。

跋,有“后跋”“跋尾”等别称,相当于现在的“后记”“卷末语”。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指出:“蹎也……拔同跋……引申为近人题跋字。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④(83)张相在《古今文综》对“跋”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综其流别,约分为四:捃逸抽秘,考订丛残,是曰故籍之属;一帛一缣,望古遥集,是曰书体之属;文章不朽,性命与契,是曰诗文之属;摩挲尺幅,遐思渊渊,是曰图画之属。”⑤(104)对于跋文是起源于晋还是唐,学界现在仍有争议。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跋文作用:“其词考古证今,释疑订谬,褒善贬恶,立法垂戒,各有所为。”②(135)

如何界定题跋和序跋的联系,关键把握题跋和序跋的内涵外延。目前学界对此有两种看法,一是姚鼐《古文辞类纂》把“序”与“题”等同,即题跋就是序跋;一是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指出:“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②(136),题跋是跋文,写于文章之后。

因此,基于以上论述,笔者界定题跋是编后语,依附于诗文书画等各种载体,进行介绍、品评、考辨的文字。题跋作为文体,其发展经过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晋朝以前多序文,题跋的写作是在晋朝以后才逐渐变多,我国最早的题跋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收录晋朝葛洪的《西京杂记跋》⑥(30),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说:“汉晋诸集,题跋不载。至唐,韩、柳始有读某文题其后之名。迫宋欧、曾而后,始有跋语,然其辞意亦无大相远也。”②(45)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指出:“……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宋。”②(136)。由此判断,题跋类文章兴起于唐,“序跋”与“题跋”未分很清,至宋,“序”和“题跋”明确分为不同的文体,并正式定型且大规模盛行,曾巩在《元丰类稿》中首次将跋纳入文体,跋(题跋)作为正式文体被选入文体分类法中。

二、宋代题跋繁荣的表现

宋代文化的发达是颇受后人赞誉的,文学氛围浓郁,出现一大批文人士大夫,。《宋代散文研究》指出宋文繁盛表现在:“作家作品数量空前、风格多样、流派纷呈、散文理论向多角度、多层次发展。”⑦(66)题跋在宋代大放光彩,从数量到内容到再到表达,不断发展。

(一)作家、作品数量繁盛

基于唐代的酝酿,题跋在宋代繁盛,作品丰富,名家辈出,今存宋人题跋文的总数当不少于6000首⑧(84-93)。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认为:“……汉以后不绝如缕,惜无大的发展,名家如韩愈,集中竟无一篇书序,这就为宋人留下了开拓的空间。”⑦(200)宋人大面积写作题跋并集成专著,欧阳修带头大量写作题跋,集录金石文字编成《集古录》,并撰成《集古录跋尾》,开创了学术题跋的先河,奠定了宋代题跋文的坚实基础。

此后,题跋文的写作蔚然成风,曾巩、王安石等多有所作。姚鼐《古文辞类纂》中《序跋类·序》:“……唯载太史公、欧阳永叔志表叙论数首,序之最工者也。”⑨苏轼在题跋文的发展中贡献最大,属于宋代题跋的“高产儿”。据不完全统计,《东坡题跋》有6卷收文近600则题跋,欧阳修《六一题跋》收录11卷448则题跋,相较于1700篇公文,数量丰富。黄庭坚《山谷题跋》有9卷400余则,赵明诚有20卷502则,陆游有6卷250余则,朱熹有3卷200则,刘克庄13卷400余则,黄伯思有2卷105则。此外晁补之、米芾、秦观等,题跋散见于个人作品中。

(二)学术考据之风盛行

前文提到题跋有学术类题跋和文学类题跋之分,学术类题跋视为题跋文体的正宗。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堪称学术题跋的典型之作,“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家,神仙鬼物,诡怪所传”⑩(600),在此基础上载录考订,旨在“载夫可与史传正其缺谬者,以传后学”。

古人书迹中涉及史实进行考证,相较于文献,墓志碑文是实物,属于第一手资料,更具可信力。董逌在《西岳华山碑》中指出“昔欧阳公谓集灵宫唯见于此”是不对的,说“汉武集灵宫建于太华,《汉志》既书之矣,桓谭尝赋之,郦道元曰:“‘敷水北经集灵宫,其事甚备,永叔惜不得见也。”{11}黄伯思在《跋西岳华山庙碑后》指出:“某案汉书地理志云,‘大华山在华阳南,有祠集灵宫。武帝起,又桓谭《仙赋序》云,‘华山下有集灵宫,汉武帝欲怀集仙者故名,殿为寸仙,门为望仙,二书所载其评如是,则集灵宫不独见于此碑也。”{12}

(三)写作特色独具趣味

宋代题跋文写作蔚然成风,大力开拓并使之推向成熟的当属苏轼和黄庭坚,两者的题跋历来为后所推崇。毛晋称:“元佑大家,世称苏、黄二老……凡人物书画,一经二老题跋,非雷非霆,而千载震惊,似乎莫可伯仲。”{13}(247)苏轼为题跋文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黄庭坚追求苏东坡题跋的神韵,形成了苏、黄为代表的宋代题跋新面貌,主要体现在题材、表达、趣味等三个方面。一是载体多样,题材广泛,苏轼、黄庭坚的题跋,遍及文集、经籍、史传、道书、佛典、图画等载体,各类主题的题材皆可纳入题跋,如议论现实社会、漫谈逸闻轶事、讲述仙魔故事等。二是表达手法丰富,文学类题跋的表达方式,较学术题跋有很大发展,自由性情,生发议论,描写人物,同时不受固定形式的制约,篇幅长短不一。三是趣味盎然,无论文学题跋还是学术题跋往往语短意深,注重情趣,追求理趣。《东坡题跋》的《东砚》:“砚之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则退墨。二德难兼,非独砚也。大字难结密,小字常局促;真书患不放,草书苦无法;茶苦患不美,酒美患辣:万事无不然,可一大笑也。”苏轼巧借笔与砚的矛盾生发联想,以书法为点切入触及世间万事,展现生活的两难境况,通俗易懂,可谓趣味十足。

三、宋代题跋繁荣的深层原因

题跋在宋代异军突起,一方面展现新兴文体发展、成熟的历程,另一方面包含丰富、深入的文化意蕴,折射宋代文人士大夫丰富的精神世界,彰显着宋代学术文化的全面昌盛。

(一)宋代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雕版印刷兴起于五代,在宋代大范围使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以抄写方式为主的文学传播,中国发展进入到以印刷为主的传播新时代,刻本版本多样化,出现私刻、官刻、坊刻等,刻书范围遍及广泛,如经、史、子、集等。“人各有集”的现象尤为盛行,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14}(1574)

“書籍印制的数量反映出当时知识的传播,读者的多寡,以及著述的影响等等情况,对于学术的兴衰,社会变革和人事流动,都有复接和间接的关系。”{15}(319)印刷技术的革命,刺激了文人著书结集的兴趣,加上印刷技术也使书籍价格大幅度下降。翁同文在《印刷术对于书籍成本的影响》认为:“……和宋明两代关于该二者之概括的文献,可知印刷术的发明,令书籍的价值一般地减低十分之九左右。”{16}(472)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应用、雕版印刷的成熟,为题跋的刊印、传播、留存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载体层面为题跋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二)宋代文学各体兼备,大放光彩

宋代文学全面发展,各体兼备,诗、词、文三类文体的创作都达到了极盛。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论述宋代学术时说:“有宋一代,武功不竞,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17}(503)《全宋词》收词作2万首,《全宋文》收文10万余篇,今存宋人别集700余家。由于文人与士大夫合流,加之公文写作的社会化、平民化,文学创作的繁盛在题跋文中也有鲜明的体现,留下了许多文学发展的珍贵史料和作品的精彩论述。

“文、笔”之分至宋代合流,宋代的古文运动朝着改革文风、复兴儒学的方向发展,倡导文道结合,文人积极参与时政的社会责任,以应用为目的的题跋即宋代文人实践的成功范例,宋代题跋文的勃兴标志着传统散文体裁新的开拓,广泛的题材包容度和灵活的体式变化,是其他传统文体所不及的。

(三)宋文人大夫丰富的精神世界

宋朝统治者自建国之初,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尽可能地把文人吸收到统治系统中来,改革科举,大量网罗人才,发展教育,形成了最完备和最庞大的文官政治。

宋代宽松的社会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佑文轻武的政策,使得文官不再担心生计问题,有闲余的时间寄情山水,舞文弄墨,形成了大批集官员、学者、文士于一身的文人群体。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参禅悟道,儒、释、道三教融合,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在题跋中得到全面而生动的体现。同时,宋代文人具有浓郁的群体意识,宋代文人以文交友,朋友间相互题写题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人群体,提携苏轼,苏轼培养黄庭坚、秦观、张耒等人,师生间鉴赏诗文,形成学术交流圈,在浓厚的学术环境下,题跋的繁荣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宋代题跋文的勃兴正是顺应了这一阶层展示其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宋代好辩的社会风气

宋人擅长议论,论政言事、传道说理,即使如序、记类文体,不少也充斥着高谈阔论,文章晦涩难懂,好议论、积极参政,全无唐人的积极洒脱,走“书斋→考试→官场”三点一线的人生道路{18}。题跋的写作是在考证、辨伪、鉴赏的基础上,写作者需要高超的知识体系去驾驭。现存宋代诗人作品不下9000家,词家1300余人,吟咏诗文,宋文作者更逾一万之多,几乎人人能赋诗、填词。

题跋的长短不拘、体式灵活,不受文字多少的限制,短跋十几个字,长跋达数百字,如黄伯思的《跋黄庭经后》。题跋的写作重视写作者精深的文化涵养,严密的逻辑体系。苏轼的《书章郁公写遗教经》:“章文简公楷法尤妙,足以见前人笃实谨厚之徐风也。”{19}作为“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的题跋,在有限的篇幅内使语言、文辞上尽量精炼。黄庭坚在《题杨凝式书》以诗作题:“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20}言简意赅,赞美五代杨凝式的书法,在众人苦学《兰亭》,以为脱去仙骨,实则只得皮毛而已,而杨风却能把握精髓,下笔达到《兰亭》的境界,寥寥几笔,对比中尽显杨凝式的与众不同。为革新时政辩,为兴利除弊辩,为文体文风改革辩。为辩,这股喜议论、善辩论的学风促进了题跋尤其是学术性题跋的发展。

题跋在宋代异军突起,公文大家转而开始关注题跋的写作,出现不少题跋大家和题跋名家,欧阳修和苏轼便是这一文体直接的开创者和成功的实践者。本文虽然仅就宏观视角窥得宋代题跋的一脉,但是以题跋为视角了解宋代社会,其折射出的宋代学术文化,展现出的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甚至真实客观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全面系统地研究宋代社会面貌提供了帮助。

注释:

①[明]毛晋.容斋题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②[明]吴纳.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③颜之推撰,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⑤张相.古今文综[M].北京:中华书局,1916.

⑥王国强.中国古籍序跋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⑦杨庆存.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书:宋代散文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⑧朱迎平.宋代题跋文的勃兴及其文化意蕴[J].文学遗产,2000(4).

⑨姚鼐.古文辭类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⑩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1}董逌.广川书跋[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7.

{12}黄伯思.东观余论[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8.

{13}[明]毛晋.姑溪题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4}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1574.

{15}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国印刷史料选辑-雕版印刷源流[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0.

{16}翁同文.印刷术使书籍成本降低十分之九[C].台北:国立编译馆,1976.

{17}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18}冒志祥.宋代公文繁荣原因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19}苏轼.东坡题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0}黄庭坚.山谷题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版,1997.

[3]李宝.宋代题跋文的结集与数量[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6).

[4]杨晓玲.苏轼题跋文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5]王晓骊.论宋代题跋的学术特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猜你喜欢
序跋宋代题跋
《潜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邹著序跋两题
叶德辉《述学》题跋五种探赜